分享

作文的指导、批改和讲评

 江山携手 2015-09-20
  
  作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作文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从广义上讲,批改和讲评都是进行作文指导的方式。这一节中的“指导”,单指作文前的指导。

  一、作文的指导
  作文的指导,包括平时的指导和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前的指导。
  (一)平时的指导
  作文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功夫在平时。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靠平时积累,表达内容的语言文字也主要靠平时积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不能仅限于作文课上,要重视指导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材料。
  1.指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积累材料。
  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自生活实践,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也主要来自生活实践。生活越充实,感受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问他为什么,最普遍的回答是没有内容可写,也没有作文的愿望。这固然和学生的生活还不够充实丰富有关,更主要的是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也不大动脑筋去想,许多值得写的内容从眼皮底下滑了过去。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有内容想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还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使他们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从而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也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教师在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小学生进行观察。
  (1)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全面仔细地观察。这就要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和认识事物。如观察一株花,就要用眼仔细察看它的花、叶、枝、茎,对各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还要用鼻子去闻一闻花散发出的香味。如果不知其花名,不了解它的生长特点,还要翻查资料或请教他人。假如只是让学生粗枝大叶地看看,就不会留下鲜明、具体的形象。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依据事物存在的状态,观察事物有两种基本的顺序。一种是按照空间顺序观察,多适用于静态观察。如观察一处景物,可指导学生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去观察,或者根据学生的立足点和习惯自行确定观察的顺序。如果是观察人物、动物或植物的外形特征,就要指导学生从整体观察入手,然后一部分一部分依照一定方位顺序去观察。另一种是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观察,多适用于动态观察。如观察日出、小实验、运动会等,就要指导学生按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观察。根据不同对象,依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不仅能使学生观察得全面细致,而且有助于抓住观察的重点,否则东看看,西看看,学生只能得到杂乱无章的印象。
  (3)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会捕捉事物的特点。所谓特点是指事物的个性差异,与众不同之处。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变化无穷。指导学生观察,要在全面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捕捉到事物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具体深刻地认识事物。
  (4)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巩固观察的结果,丰富观察的感受。例如在深秋的清晨带领学生观察学校门前的一条街,启发学生想象:夜晚,街灯亮了,街上怎么样?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这条街又是怎样的景象?如果这条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可启发学生联想这儿原来是什么样子,以后会是什么样子。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拓宽了思路,作文的内容也就会更丰富。
  2.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丰富了语言,这些都是作文的必不可少的准备。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确有收获,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蓄。还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多读书,读各种书,通过广泛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要把阅读、思考、练笔结合起来。要鼓励学生读书时随时记下所得所感,到高年级,还可练习写读书笔记。阅读时勤动笔,既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又可使读和写的能力同时得到锻炼,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前的指导
  在学生动笔以前进行指导的目的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明确要求。
  1.激发作文的兴趣。要通过指导,使学生感到写这次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致勃勃地投入作文练习。激发作文兴趣的方法很多。例如要练习写一次活动,先让学生尽情地回忆活动中的趣事,然后再把对活动的浓厚兴趣迁移到作文上。要练习写一种动物或植物,先让学生猜个谜语或讲个小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就跃跃欲试地想写好作文,写出动物或植物的特点。假设情境,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激发兴趣的好办法。例如有位教师要让学生练习按照一定的方位介绍一个地方,就对学生说:“许多同学的家里我还没去过,有空的时候我想到同学们的家里去看看,你们的家在什么地方?从学校到你们家该怎么走呢?你们写下来告诉我。注意把位置、路线写清楚,否则我就找不到了。”学生带着欢迎老师到自己家里来的目的进行作文,兴致当然很高了。
  2.打开选材的思路。思路开阔,根据教师提出的作文内容的范围,想到生活经历的各个方面,从中选取最合适的作文材料,学生的作文内容才能丰富多彩。教师的作前指导,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回顾生活经历中那些观察最细、感受最深的人、事、物、景。例如有位教师让学生写“第一次______”。学生通过回忆,通过互相交流,想到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扫地,第一次洗碗,第一次烧饭,第一次买菜,第一次到姥姥家,第一次游泳,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坐火车……而且曾经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的种种情景和场面再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在此基础上提笔作文,全班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很有个性,内容几乎没有相同的。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产生联想,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作文的材料。例如练习写“我的朋友”的作文,学生一般从同学、邻居的小伙伴方面考虑选材。在教师的启发下,经过同学的互相交流,选材的范围就扩展到不是同龄的民警叔叔、售货员阿姨、传达室的老爷爷……甚至选择了字典、电脑、大熊猫、小猴子等内容。
  3.明确训练的要求。每次作文练习都有具体的要求。每次作文的具体要求都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常规要求,即贯穿于各个年级各次作文的要求,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完以后认真修改等。一层是特定要求,即这次作文与别次作文不同的要求。在中高年级,特定要求一般体现了重点训练项目。例如,五年制小学第七册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你喜欢哪些小动物?观察过这些小动物吗?从中选择一种,运用在本组课文中所学到的观察方法,再仔细地观察一下,然后写一篇作文。就用小动物的名称作为作文的题目,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这道题中所提出的作文要求,大多是常规要求,“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是特定要求,因为这一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作前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理解作文题中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对于常规要求,要作为良好的作文习惯加以坚持;对于特定要求,要着重下功夫去努力达到。
  作文指导的时间不宜过长,要把作文课的较多时间留给学生练习作文,尽可能做到当堂完成作文任务。作前指导还要防止对具体写法指导过细,统得过死,那种规定统一的提纲、提供开头结尾和词语句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做,影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也就必然影响作文训练的效果。

  二、作文的批改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作文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缺点,并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通过批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作文的实际,便于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也可以搜集素材,为作文讲评作好准备。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存在着劳而少功的现象,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认真领会教师批改的意图。大纲指出:“批改作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要尊重学生的原意,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大纲的这几句话,为我们改变作文批改劳而少功的现状指明了路子。
  (一)把教师的批改与指导学生自己修改结合起来
  学生的作文是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写出来的作文与自己原来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表达出了几分,学生自己最清楚,所以修改作文应该是学生自己份内的事;也只有学会了修改文章,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如果学生的作文由教师改,改上去的是教师的思想,教师的认识,不一定符合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以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极为不利的。要改变作文批改劳而少功的现状,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批改作文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先示范,再让学生自己改。方法是:教师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从中挑选一两篇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仔细考虑好该怎样修改。上课时,将作文用大字抄出张贴或印发给学生,师生共同讨论哪儿该改,该怎样改,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再去修改自己的作文。
  2.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就是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发现妙词佳句画上圈或波浪线以资鼓励,凡是学生看了符号就能理解修改意图的,就只画符号;凡是看了符号还难以明白怎样修改的可适当加点眉批。“学生改”就是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加以修改。学生修改以后,教师再把作文收上来,检查学生修改的情况。作文成绩的评定可以在学生修改之后,从能写和能改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让学生熟悉教师使用的各种批改符号。
  3.互批互改。方法是:组成三人或四人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在小组讨论修改时,教师巡视辅导。
  4.面批面改。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例如,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对于作文有困难的学生,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改完以后让他读一读,并适当加以鼓励。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指导学生修改,都应该有要求,有检查,不能流于形式。强调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就不必认真批改,而是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批改的指导作用。
  (二)作文批改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作文批改要考虑不同年段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修改能力的实际,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一般说来,在低年级写话阶段,应着重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修改;到中年级,要继续重视字、词、句的修改,并着重指导注意内容是否具体,叙述是否按一定的顺序;到高年级,则要着重指导注意文章是否有中心,材料是否围绕中心。这样,批改的重点就和作文训练的要求相一致,学生改文的能力就和写文的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作文批改还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同一个班级,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批改时应该区别对待,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对于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多在词句基本功上指导,使他们过好语句通顺这一关;对于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提高要求,使他们的作文中心更加明确,条理更加清楚,能用更准确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坚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能使每个学生的作文能力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作文批改要尊重学生的原意,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思想感情与成年人并不完全相同,教师阅读学生作文时,要细心体会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语言,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成年人的语言习惯去看学生的作文。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多留少删,多就少改。有位特级教师讲到这样一个例子。她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让学生练习写话,有个孩子写了这样一句话:“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在成年人看来,“法国阿姨是女的”是多余的话,应该删去。但这位教师认为:“小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个话,出自儿童天真、幼稚的脑海,在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原谅的。只要他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留在文中,没有关系。”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高明的园丁对待幼苗精心培育的态度。事实正是如此,学生的作文中是常常会出现天真可笑的童言稚语的,对此,尽量不要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去随意改动。多留少删,多就少改,有利于保护学生写话、作文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健康发展。
  批改作文还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学生在练习作文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不能在批语中横加指责。特别是对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注意发现和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有位教师说得好:“与其在批语中写上‘通篇语句不通’,不如把文中少数几个写得通顺连贯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批上‘这几句写得通顺连贯’。”显然,这两种批法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采取后者,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写好作文的愿望,可能在教师真诚的表扬、鼓励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以至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而采取前者,学生可能在教师的指责中失去对作文的信心,放弃对提高作文水平的努力。

  三、作文的讲评
  教师对作文的讲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已经完成的这次作文是一个小结,对学生下次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作文又是一个指导。因此,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认真抓好讲评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
  (一)作文讲评的主要方法
  作文讲评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对作文的交流和品味。做法是,先让写得有特色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可有选择地多请学生读一读,有的读全篇,有的读片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加以评点和赞扬,使较多的同学得到当众倾吐表达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愉快。然后从朗读的作文中选择一两篇佳作,组织学生重点讨论品味,还可请小作者自己作介绍,具体地谈出一两点体会。
  2.对作文得失的分析。做法是,选择一两篇中等偏上的作文,用大字抄写出来或印发给每个学生,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所选的这一两篇作文,在思想内容和表达上都有不少长处,又都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这个不妥当,主要是立意方面、材料选择安排方面、叙述顺序方面的问题,而不是错字、病句的问题,因为错字、病句,教师批出来学生自己去改就行了,全班讨论意义不大。通过对典型文章的讨论分析,使大家知道这篇文章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不足之处,并从中受到启发,体会到作文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
  3.对文字的推敲。做法是,从学生的习作中选择一批有“疑义”的词句,引导学生共同来分析推敲。有“疑义”的词句,不同于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修改。推敲有“疑义”的词句,要与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看看这些词句是否能准确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例如有个同学写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写了这样的句子:“母鸡站在前面,张开双臂,小鸡站在后面,抱着母鸡的腰。”如果不仔细推敲,学生可能看不出这个句子的毛病,仔细推敲了就会发现,这个句子写的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并不是每个小鸡都抱着母鸡的腰,而是“第一只小鸡抱着母鸡的腰,后面每只小鸡抱着前面一只小鸡的腰”。通过对这类有“疑义”的词句的辨析推敲,可使学生体会到,下笔作文时必须在用词造句上多下功夫。有“疑义”的词句要靠平时搜集,平时批改学生作文时,有意识地注意,发现了随手记下。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在作文讲评课上发动学生辨析推敲。
  上述几种作文讲评的方法不是截然分割的,有时可以灵活地结合起来使用。
  (二)作文讲评要注意的问题
  1.要抓住重点。作文讲评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只抓一些枝节问题,而要抓住重点。讲评重点突出,学生印象才能深刻。作文讲评的重点,要根据这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来确定,同时也要抓住全班学生这次作文的主要的共同性的问题。无论是采用品味优秀作文的方法,还是采用分析作文得失的方法,教师都要把握住讲评的重点,使学生在训练的重点上有所体会,有所收获。
  2.要重在鼓励。作文讲评,主要采取表扬鼓励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全班共同的进步,共同的成功之处,在讲评时热情加以鼓励。对于存在的带共性的问题,最好也通过表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使没写好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一般不要采用把写得不好的作文拿出来当众讲评的办法。表扬鼓励要照顾全面,不要总是表扬少数几个写得好的学生,忽视多数学生的苦心与进步。教师要特别注意发现作文比较差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当众加以表扬。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用心的地方老师注意到了,提到了,体会到成功或进步的喜悦,也看到自己的不足,盼望下次作文能写得更好。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学生谈出的体会和感受,只要没有错误,教师都要给予尊重,因为那都反映了学生各自的认识和收获。教师尊重学生,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用心去体会文章的积极性。
  4.要把作文讲评和作前指导、作文批改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作前指导、批改、讲评这几个环节上,这几个环节应该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前指导中提出的重点要求,应在讲评中加以落实,加以强化;通过讲评,又可对下次作文进行指导,提出要求。在批改时,认真分析全班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挑选可供讨论品味的有代表性的作文,发现较差学生的点滴进步,摘录比较典型的病句,这样的批改就为讲评做好了准备;讲评以后,留点时间让学生读读自己的作文,要求学生按照讲评中得到的收获认真修改作文,讲评就又指导了修改。只有作前指导、批改、讲评紧密联系,才能提高作文指导的整体效益。

  下面的例子是一个讲评课的片断。
  有位六年级的老师布置学生以“课外”为范围写一篇作文,提出的训练重点是“写文章要有中心”。在这次作文中,出现了不少优秀习作。这位老师就采用品味优秀作文的方法上了一堂作文讲评课。一开始,他先对写得好的同学和有进步的同学进行了普遍的表扬,表扬了将近半数的学生。然后请一位同学朗读自己写的《我为杨老师照相》一文,就这篇作文师生共同进行品味。
  师:同学们,××同学读了自己的作文,你们觉得这篇作文写得好不好?
  生:写得好!
  师:好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她用词很丰富。
  生:我觉得这篇作文写得非常有感情。
  师:说得对!这篇作文写得非常有感情。我读了之后也很受感动。我想××的这篇作文是真的呢?还是假的呢?我去找杨老师核对事实。那一天,杨老师架着双拐,在水泥道上散步。我把他扶到一年级的教室里坐下,我说:“杨老师,我读一篇作文给你听,是学生写你的。你听听看这篇作文写得真实不真实。”当我读到“让杨老师站在教学大楼的水泥道上,站在美丽的广玉兰树下”时,杨老师非常激动。当我读到“杨老师,无数小朋友崇敬的杨老师,为了教育事业,为了我们学校,为了我们学生,几乎耗尽了全部心血,连站都站不直了……”杨老师眼泪流下来了,他用双手抚摸着这篇作文,连声说:“谢谢!谢谢!这是学生给我挂的一枚奖章。”当时,杨老师一边讲,一边抚摸着这篇作文。我也激动得热泪盈眶。这确实是一篇感人的作文。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谈谈,你觉得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生:这篇作文记叙了“我”为杨老师拍照的经过,赞扬了杨老师为了我们学校,为了教育事业,为了我们学生,不惜耗尽自己全部心血。
  师:好!有没有补充?
  生:我觉得这篇作文还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热爱。
  师:大家认为这篇作文有没有表达出这样的感情?
  生:表达了这样的感情。
  师:请大家想想:一个是赞扬杨老师勤勤恳恳为教育事业工作了一辈子。另一个是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你认为这两种思想感情哪一个是××在作文里要重点表达的?
  生:我认为××在作文里,主要想表达自己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师:好!下面我请××自己来谈谈,她是怎样选择这个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思想,然后一步一步写的。
  ××:当老师布置写“课外”这个作文题时,我想,我的课外生活是很丰富的。我参加过市蓓蕾合唱团,参加过全校朗诵比赛,参加过摄影小组。值得写的东西是很多的。那么,写什么呢?这时,去年我为杨老师拍照片获得一等奖的事情,一下子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这件事曾深深打动我的心,于是,我就准备写这件事。材料找好了,该确定怎样的中心呢?我觉得这个材料可以确定三个中心:一是为杨老师拍照获得了一等奖,我心里很高兴;二是通过拍这张照片,我的摄影技术提高了;三是以拍照为题,表达我对杨老师的爱戴。我把这三个中心在脑子里排了排队,觉得我确实敬爱杨老师,就把表达对杨老师的爱戴定为作文的中心。接着,我就按当时的实际情况一步一步写。跟中心有关的就写上去,无关的就不写。这样很自然地就把作文写出来了。作文写好后,我又作了修改。

  这节讲评课,较好地体现了充分表扬鼓励、突出训练重点、师生共同评议的特点,特别是由学生自己介绍怎样从生活中提炼中心,怎样根据确定的中心来选择、安排材料,这比由老师来作讲评更亲切,更有效。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5-09-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