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行八陉游之 开篇

 璇琮坑 2015-09-20
       去走走有着太多历史往事的太行八陉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如今有了时间,这个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太行山山脉北起燕山山脉,南达王屋山,延绵400余公里,平均海拔1500到2800米,历史上太行山又被称为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分界线。东侧巍峨陡峭,西侧较为和缓,北段小五台山2882米的主峰东台顶为最高峰。      

  约从七千万年前起,华北西部的陆地开始隆起,形成古太行,且这一运动仍在进行,太行山会越来越高,而不会像有人所猜想的那样将逐渐削矮。在地壳板块间巨大力量的挤压下,太行山脉产生强烈褶皱和断裂,加之百万年的河流与山洪冲击切割,横向形成大大小小专称为“陉”的断谷,据太原师范学院校长王尚义统计,从南到北,太行山中的“陉”有47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太行八陉。

       如今人们已能在太行山脉上开辟出越来越多的公路和铁路,而在古代,太行八陉是当时人们穿越太行山脉的主要途径。

       自古而今,得中原者得天下。而太行山屏障中原亦拱卫晋陕,其巍巍乎而小天下之险峻,使得通行难,军事占领更难,亦使无数欲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谋取江山者伤透脑筋。同时,兵家欲西犯晋陕等地,不取太行,亦成春秋一梦。  故古往今来,太行山为兵家必争便是一种必然。

       从现有资料来看,大规模开发利用太行八陉当始于春秋战国之际。这一历史时期,发迹于山西的晋及其继承者赵魏韩由于扩张的需要,不断向太行山东侧的华北平原地区渗透,战争物资的运输,人马的通行,都需要通畅的道路予以保证。所以,前人已经探索、开辟出来的这些穿越太行山的道路也就成为了他们行军、运输辎重的首选。此后,赵魏韩三家分别从山西腹地扩张到华北平原乃至塞外,联系晋豫冀的太行八陉,又成了保障其东西领地联系及安全的交通要道。因之,这八条道路日益为政治家、军事家所重视,而发生在这八条道路上的战事越来越多地载入史册。

       纵观历史,从2400年之前一直到近现代,人们对太行八陉的开拓利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历代王朝在太行八陉的工程开拓方面不仅仅限于对道路本身的开凿与拓宽或平垫一类,而且在各陉的险要位置都加设了关隘设施,以备于攻防守御,这些关隘后来大多成为当地的著名名胜景观。直至今天,虽然许多关隘破败损毁几近殆尽,然而虽只留下些许遗迹,也已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即使千百年过去,我们仍然可以知其名称与其基本位置.

       作为太行山两侧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及中原大地之间的经济,文化通道,千百年来,太行八陉发挥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而在中国的军事史上, 太行八陉发挥过的作用似乎就更为突出一些。从军事意义上来看,这八陉与连接它们的山脉如一道自然形成的长城,守护着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的咽喉。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顾祖禹更是明确指出:太行为天下之臂嵴,谁控制了太行,谁就可以得天下。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太行》引晋郭缘生《述征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陉。第一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县),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县),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第五井陉(在今河北获鹿县),第六飞狐陉(在今河北蔚县),第七蒲阴陉(在今河北易县),第八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

       郭缘生生平事迹不详,《隋书·经籍志》卷2 《史部·地理类》记载:“《述征记》二卷郭缘生撰。”该志《史部·杂传类》又载:“《武昌先贤传》宋天门太守郭缘生撰。”可见,郭缘生是南朝刘宋时期人。 

       尽管人们现今已在太行山上开辟出越来越多的公路铁路,但如果不真正走进太行腹地去触摸这八条古陉,太行山,乃至整个中原的厚重沧桑依旧无法捉摸。旅行者之所以关注太行八陉,在于因之能够走进真正的太行腹地,同时走进历史。

        这,就是我决心游历太行八陉的原因。

太行八陉游之 <wbr> <wbr>开篇

山西省地形及太行八陉位置图

太行八陉游之 <wbr> <wbr>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