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南京!不能忘却的历史(照片珍档)

 国之档案 2015-09-20

    一部14分钟短片成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当记者问及吴先斌创建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初衷时,他沉默片刻说:“许多人都会问我,你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吗?我说不是;你是抗战老兵的后代吗?我答,也不是;你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后代吗?我回答,什么都不是。有时候为了满足提问者的好奇心,我干脆回答,我是‘南京城’的后代……”

    “其实,每当回答这个问题时我都会想起1983年的那个冬天……”

    那时候,吴先斌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在南京大学电教室工作。

    一天临近下班的时候,他桌子上的电话响了,电话里领导几乎用命令的口气说:“你不能下班,马上有位历史系的老师拿一盘从美国带回来的内部材料,必须在专业的设备上才能播放,你得把这件事处理好。”他只好留了下来。没多久,他就见老主任陪着一位非常清瘦的老师来了。吴先斌将磁盘放进录像机内,屏幕上出现的画面里既无字幕,也没有声音,只有一段段剪辑而成的生硬画面,画面中充斥着杀戮和死亡,伴随着屠刀下各种痛苦的表情……“画面中人物痛苦的表情告诉我这座城市曾经发生过什么。我问老师,这是什么内容,这么恐怖!”老师用低沉的语调对他说,这是美国的一名牧师马吉先生在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期间拍摄的14分钟短片。“我问这位老师,为什么这段历史教科书上并未提起,我们有伤而却从未伤悲过。这位老师并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说你以后就会知道。”

    “后来,我知道了这位老师的名字叫高兴祖,一个令研究近代史的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吴先斌说,这段无声短片一直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我的运气挺好的,创业的时候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机,能够在40岁以前完成资金积累,可以在这之后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心中那个“知道”,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知道”的真正内涵,2006年12月,吴先斌选址在安德门附近创办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让参观者直面3700多件抗战文物及档案,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一部书记录下南京劫后那段最恐怖的日子

    吴先斌拿着一部厚厚的英文书稿告诉记者,这是南京大屠杀期间,在金陵大学图书馆难民所工作的一位名叫邰常仁(TaiChang sen)的知识分子,在看了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H.J.Timperley)《战争意味着什么——日本侵华暴行》、刘易斯·斯迈思(LewisS.C.Smythe)《南京战争写祸》(1937年12月—1938年3月)两本书后,用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敲打成的。

    “我不知道77年前那个冬天,邰常仁是怎么拿到那两本英文版书的,不知道他在打字机上敲打下那两本书的日子有多长,不知道他为之经历过怎样的躲藏、恐惧和劳碌。我们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个中国人的名字到底是哪几个字。”

    邰常仁是个音译过来的中文名字,人们只见到这名字的英文拼法是TaiChang sen。他是一个精通英文的南京人。1937年,他在国际安全区内完整经历了南京劫后那段最恐怖的日子。

    吴先斌请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连红把这部书稿的前言译成了中文:“我十分高兴我能读到这本书,它对于人们了解日军暴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也非常感激那些美国人、英国人和德国人,他们留在南京保护救济了25万难民。1937年12月13日,南京被我们最凶恶的敌人日本占领了。在那段时间里,我待在金陵大学图书馆里工作,当时图书馆的建筑里挤满了难民,一直到1938年4月这些难民才逐渐回家。我非常高兴有机会能为他们做些服务。”

    吴先斌对记者说:“1938年,正是日军对南京进行殖民统治最嚣张的时期,不时有亡国论的声音叫嚣着。邰常仁这样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在这个时候不但坚信自己的祖国不会亡,而且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其勇气和精神非常可贵,所以,我很敬重他。翻开这部书的前言,每当我读着‘我祈祷,我们的祖国最终赢得最后胜利,并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时,我都会泪流满面……”

    据了解,吴先斌自创建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至今已投入了3000多万元。

    记者问:“南京市人民政府已于1985年建成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什么您还要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创建这家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呢?”吴先斌铿锵有力地回答:“我一直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真正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民族自卫战争,对于这么一个伟大而厚重的历史,仅有国家记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民间记忆,把国家记忆与民间记忆相融合,才能构成全民族的记忆,只有全民族记忆才能承载这段屈辱与光荣的历史。我也想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实现一个公民的良知,履行一个公民的国家责任,只有尽了国家责任,我们才有资格说我们在维护民族尊严。”(完)

1937年12月13日,古城南京沦陷在凶残日军的铁蹄下。

日军牛岛部队攻进南京城后,沿路捕杀中国百姓。选自《牛岛师团写真贴》

日军士兵端着上有刺刀的三八式步枪,正对着一个中国平民。

日军疯狂抢劫中国百姓的物资。选自《支那事变》画报

大野部队占领南京中山门后“刻字记功”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供图)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4年12月12日 总第2697期 第一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