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清明上河图》里的惊天秘密(下)

 广闻博识书斋 2015-09-21

本篇的内容是宋、明、清三幅《清明上河图》之比较。

明清时期受张择端影响画的一系列《清明上河图》

明清时期受张择端影响画的一系列《清明上河图》的本子存世者有百本之多,藏在博物馆的大概有四五十件。

我们可以比较三件有代表性的《清明上河图》,一是张择端的(简称宋本),二是明末仇英款的苏州片(简称明本),三是乾隆年间陈枚等五个宫廷画家合作的本子(简称清院本),后两本分别是以明清苏州的生活为创作素材的。

首先从色彩上看,张择端的设色很少,明清本子则是青绿设色,画的也比张择端的本子长,色彩气氛要热烈得多。

  比较卷首:

  宋本一开头就没有春暖花开的喜悦,出现了一支使人感到荒疏、寒寂的送炭驴队,九百年前开封的清明节比现在要冷得多,开封城里还需要取暖的火炭。几个缩瑟的策蹇老者可能是去扫墓,整个基调是比较灰暗和忧郁,只有踏青归来的富家队伍喜庆一些。

                     宋本宋本《清明上河图》:送碳

                            宋本《清明上河图》:出行

  宋本《清明上河图》:踏青

比较一下明清的本子,很热闹。明本开卷就是画结婚娶亲时的情景,清院本结婚的铺张场面,更是气派。要知道,在所有的黄历里,哪朝哪代的清明节都不是结婚的日子。

明本《清明上河图》:婚礼娶亲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婚礼娶亲

  我们现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感觉画面很热闹、很有意思,那是因为距离产生了审美。如果现在有某位画家按照张择端的表现内容画一个当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商贸大厦林立,一片繁华,但画中有一辆汽车刹车失灵闯到集市里去了,一辆双层客车驶错道路,即将撞上立交桥,立交桥上尽是摊贩,车水马龙,车辆互不相让,乱成一团,而警察、城管根本不管,在那里喝酒聊天,重要岗位也没有人看守,消防车改装成售货车……谁看了这张画都会揪心,因为这关乎我们每天的生活安全!谁都会说这座城市管理失控,处在危险的状态之中!张择端画完这件《清明上河图》之后呈给了宋徽宗,他看完《清明上河图》,题上图名、盖上双龙印后送给了他的舅舅。宋徽宗真的不太喜欢这幅画,他喜欢欣赏表现吉祥预兆的绘画。 

宋本《清明上河图》中的画中险情

我们看明本,船和桥没有矛盾,船顺利通过拱桥,桥上没有争斗,虽然人很多,但是各行其道。清院本也是如此,交通秩序很好,车马各行其道,街头也没有贩夫占道的现象。

明本《清明上河图》中船舶顺利通过虹桥的情景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中船舶顺利通过虹桥的情景

  明清本子也描写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表现肢体冲突,如明本中有醉汉打架、为打翻鸡蛋而争吵,清院本还画有为争水而大打出手的情景等,这些矛盾都是比较表面化的,是给欣赏者一点噱头,够不上社会矛盾。

明本《清明上河图》中的肢体冲突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中的肢体冲突

  比较城防的问题就更鲜明了。张择端的本子里没有任何城防,也没有军队习武,画中进了城的第一家店是一个税务所,可以看到当时已经不用铜钱结账了,是用纸币当时叫交子结账了

宋本《清明上河图》城内第一家是税务所

  在明本里,进了城门第一家不是商铺而是城防守备所,左右立着大标语牌:“左进右出”“排查奸细”“固守城池”,军人在那里站岗,地上还有炮弹,说明城楼上有火炮。在明代,倭寇有时是驾船冲进苏州城,因而在水门上装有一个千斤闸,遇到倭寇,就把闸放下,敌船就被挡在外面,门口还有两个卫兵把守,城门和水门都守卫得很严格。明本里还画有老百姓组织起来练习骑射。

明本《清明上河图》:城内第一家是城防机构


明本《清明上河图》:水门的防守倭寇的状况,城门上方的缺口是千斤闸口


明本《清明上河图》中民间百姓组织习武的情景

  再比较清院本,城门口也是有人看守的,不过画家已经不画这个千斤闸了,清代苏州城已经没有倭患了。但习武的阵势大大加强了,场面十分宏大,像是皇家的御林军在练习骑射。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城内第一家也是城防机构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中御林军习武的壮观场景

  宋本在描绘社会风貌方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特别是表现下层百姓们各种艰苦的劳动生活,如在河道里摇着大橹的船工、修车的工匠等等。细看背米工每人手里拿着一根长签,一个监工在发签条,香港艺术博物馆馆长司徒元杰告诉我,他小时候在香港码头看到过这种管理模式,背完了之后按竹签结账。以我所知,这个习俗也一直保留到解放前的上海码头。

宋本《清明上河图》中的监工与搬运工,手中的竹签是计件发酬的凭证

  明本就不一样了,画上的老百姓你看不出有多艰辛,老百姓大多过着比较安逸的生活。明清本中均有街头表演,如明末本中的这个人在表演木偶戏,街头的商铺都卖名人字画、古玩、图书等,不像张择端画的都是卖生活必需品。明本中画有一些文人在看当时著名的歌舞伎武陵春表演,还画有一座青楼,就是妓院,对面是一家药店,实行配套服务。

明本《清明上河图》中的青楼和药店

  清代特别是乾隆朝是完全禁妓的,管控严格,所以清院本里没有画什么妓馆,这张画是画给乾隆皇帝登基后过的第一个年,不能画任何不吉祥的事物,整个街上很干净,做买卖的很多,没有占道经营的现象,画家不太描绘老百姓的艰辛的劳作,表现了社会安定富足和健康祥和的社会面貌。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中整洁的商肆

  当然,从表现客观社会的深度而言,张择端本子的思想性是最深刻的,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艺术水平最高的风俗画,我还应当具体说说下一个问题: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表现的风俗和画艺。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很多的物件,如凳子是在北宋中期开始流行的,画中还出现了长条凳。各种新式物件一一登场,像用折叠架来摆摊,在当时很先进的,地摊上出售各种钳子,说明北宋的手工业是相当发达的。还有很多人的背后都有一条竖线,当时的手工纺织布料的门面也就两三尺宽,缝制衣服时不得不把衣料拼接起来。这是酒店里的店小二,送酒时还套上一个便携式的小火炉,租给主人温酒用。

宋本《清明上河图》中大量出现的长凳


宋本《清明上河图》商肆中出现的折叠架

  在北宋的时候,已经实行行业管理了,其中一个标志就是服装样式行业化,如在税务所里穿着相同的制服,这是从北宋开始的,还有官员,在节日里穿着便服。

  这里还有很多表现风俗的细节,我们看到这个船帮上吊着一块板,上面放了一些供品,这是在祭水神,这在北宋是非常流行的风俗,出门走陆路要祭路神,走水路要祭水神。在城门口还有一个祭路神的场面。

宋本《清明上河图》中船家祭行神的现象


宋本《清明上河图》中杀黄羊祭路神送贵客的情景

  在卷尾有一个情景,这是解命之地,就是算命。周围来的人的服装都差不多,都是儒生打扮,年龄也差不多,三十左右,都集中在这儿,看来他们有共同关心的问题,那只能是科举考试,在考试之前请人算一卦是很重要的考前一“课”。

宋本《清明上河图》:“解”字招牌下是文人考前的解命之地

  现在,我们对该图稍加进行艺术分析:

  张择端在卷首画的界画和中间及卷尾画的界画水平都一样,说明他画界画的水平很娴熟、很稳定。但你看他画的人物就不是这样,开头的造型不准确,线条也比较迟钝、呆滞,画到中间就熟练一些了,到后面就画得相当娴熟了,说明他的人物画尚在进步当中,但不如他的界画那么成

                           宋本《清明上河图》卷首界画、树木 

                       宋本《清明上河图》卷尾界画、树木

对比宋本《清明上河图》卷首、卷中、卷尾界画、树木绘画水平的一致性,表明画家表现景物的水平比较稳定,手法十分成熟。

宋本《清明上河图》卷首人物画


宋本《清明上河图》卷中人物画


宋本《清明上河图》卷尾人物画

宋本《清明上河图》卷首、卷中、卷尾人物的表现技巧渐渐娴熟,说明张择端的人物画技巧尚在成熟之中。

  再指出该图在细部描绘方面的一些缺陷,如他所画的房屋大多没有基座,也没有门槛,按理说不应该。这条在拱桥下的大船还没有起锚,可船尾却摇起了大橹,这条船哪能走得了啊!卷尾画的两个挑担的人,应该是四个箩筐,可少画了一个。画家画了前面忘了后面,画了后面忘了前面,也许他是在“赶任务”,画这么大的场面,难免会有疏漏。但这些都不损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丰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宋本《清明上河图》疏漏之一:未起锚而摇橹行船

宋本《清明上河图》疏漏之二:两副担子三个筐

  最后就是关于今天讲座的总结:张择端本系山东诸城人,到汴京投身于科举考试不顺利,后改学界画,供奉于翰林图画院。他的《清明上河图》卷艺术性地概括提炼了汴京城内外一部分代表性的景致,是汴京实情而非实景,画家在展现清明节期间商贸繁华的汴京城的同时,表现了船桥险情、官员争道、军力懈怠、城防涣散、消防缺失、商贸侵街、党祸渎文、酒患成灾等街头弊病,他的创作动因是出于对朝廷社稷的牵挂,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思想内涵。


文章来源:《收藏》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