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学堂】诗词立意六要、五忌

 人在M迷途 2015-09-21




诗以意为主


“诗以意为主,文辞次之。”这是宋刘贡父在《中山诗话》中说的。王船山在《薑斋诗话》中也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又钱良择在《唐音审体》中云:“……(诗)以命意为主。命意不凡,虽气格不高,亦所不废。意无可采,虽工弗尚,所谓宁可为有瑕玉,勿可为无瑕石”。又袁枚《随园诗话》,引述吴西林处士言:“诗以意为主人,以词为奴婢;若意少词多,便是主弱奴强,呼唤不动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亦指出:“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太修饰也是好的。”“诗主一意”,这是我国传统创作论中的一贯主张。


一篇文章,一首诗,必以意串,无“意”之作,必定神情散漫,杂乱无章,只是语言材料的堆砌而已。诗词讲究立意,还强调“意在笔先”。元黄清老在《诗法》中说:“总而言之,一诗之中,必先得意;一意之中,必先得句;一句之中,必先得字。先得意,后得句,不待求索者,上也。若先得句,因句之所在而生意,或先或后,使意能成就其句之美者,次也;若先得字,因字而生句,因句而生意,意复与句皆成其字之美者,又其次也。”所以,决定诗作的高下,关键是看它能否达到“意先言后”。


今天,诗坛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平庸之作,主要恐怕在于没有做到“意先言后”的缘故吧?许多人为了凑韵、凑对,凑平仄,拼死命寻章摘句,不惜以词害意;也全然不顾意脉与章法,这样,当然难出精品。另外“意”之为义,有两端。一是“情意”之“意”;一是“用意”之“意”,情意和用意本是难分难解。情意离不开用意;用意离不于情意,二者有紧密联系。但二者又有某种区别:情意是诗词的文心之源,用意是指作者创作的主观意图;情意是用意的原动力,用意是情意的进一步升华。


黄清老在《诗法》中说:“意在于闲适,则全篇以淡雅之言发之;意在于哀伤,则全篇以凄婉之情发之。”这是情意之“意”;他又说:“意在于假物取象,则谓之比;意在于托物兴辞,则谓之兴。”这是作诗构思用意之“意”。聂绀弩《挑水》诗:


这头高便那头低,片木能平桶面漪。

一担乾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

汲前古镜人留影,行后征鸿爪印泥。

任重途修坡又陡,鹧鸪偏向井边啼。


聂绀弩借挑水这样极为平常的琐事,叙述了一生的生活轨迹,这是诗人的用意;诗人狼狈中自嘲亦复自信,气概豁然,这是诗人的情意。两者紧密结合,立意深刻,即成千古绝唱。



诗词立意六要




(一)要高远。“诗最争意格”(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三)。意必有格,格必崇“高”,“高”在古雅。又,“诗在意远”(范唏文《对床夜话》卷二)“意贵深”,盖“意不深则薄”(清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三)。历代诗人,都强调诗词立意要高远。《李希声诗话》云:“古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疏,皆为奇作。左太冲‘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之句,读之飘飘有世表意,所谓‘若不可及’。”姜夔于其《白石道人诗说》云:“意格欲高,句法欲响,只求工于字句,亦未矣!故始于意格,成于字句。句意欲深,句调欲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诗写归田后悠然自得的心态,融情入景,意存高远,令人神往。明都穆《南濠诗话》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王荆公谓诗人以来,无此四句。”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召斋语,说此诗“脱尽古今尘俗气”,这是志趣高洁,寓意深远的很好例子。


(二)要含蓄。含蓄者言不尽意也。即是以委婉之文辞道出诗中之主旨,避开一语道破之坦率,让读者去体会言外之意。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含蓄叫做“隐秀”,并说“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所谓“复意”,就是意中有意。晚唐诗人司空图称含蓄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他进一步举例说:“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形象地说明含蓄的艺术魅力。姜白石把“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的诗,称为“善之善者。”清代的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含蓄可以达到“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昧,使人神远”的境界。


简而言之,含蓄的诗都把思想感情蕴藏于篇章之中,而不直接披露于外,读者掩卷而思,即可思而得,再三玩味,便觉味之不尽。这样的诗不仅给人以无穷的情趣,而且能唤起读者的翩翩联想,从而得到美的享受。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灏双篷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此诗前半首写李剑州,对他功绩作了高度评价,对他的遭遇抱不平;下半首叙身世之感,离别之情,境界更大,感慨更深。诗人从当前的情况预计今后的境遇。友好不易相见,只能学王粲之登楼罢了。此诗含蓄深婉,耐人寻味。陆时雍说:“少陵七言律蕴藉最深,有余地、有余情,情中有景。一咏三讽,味之不尽。”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头向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余临考前,特以闺意诗投献张藉,希冀得到他的赏识推荐,诗写得很含蓄。


(三)要敦厚。敦厚者,极雅人之深致也。孔子论诗早有“思无邪”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论,要求诗歌温良平和,适中合礼。敦厚是指内容充实,思想深邃,质地浑厚的样子。综合言之,“温柔敦厚”艺术原则,指的是充实,浑厚而深刻的内容,通过温润柔和的艺术风貌,来加以委婉曲折地表现。


《白雨斋词论》云:“无论作诗作词,不可有腐儒气,不可有俗人气,亦不可有才子气。人但知腐儒气不可有,俗人气不可有,而不知才子气之不可有也。尖巧新颖,病在轻薄;发扬暴露,病在浅尽,盖有失温柔敦厚之诗旨也。”清刘献廷咏《昭君词》云: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明江阴士子题《昭君祠》云:


骊山举火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

能使明妃嫁胡虏,画工应是汉忠臣。


以上二诗俱为画工开脱,殊见敦厚。后来,有的人从艺术角度将“温柔敦厚”加以积极发扬,把“温柔敦厚”与诗歌的比兴艺术相联系。清焦循云:“夫诗,温柔敦厚者也。不质直言之而比兴言之,不言理而言情,不务胜入而务感人。”(《雕菰集·毛诗郑氏笺》)王士禛更以“一唱三叹”来发挥,认为诗歌的“温柔敦厚”,就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池北偶谈》)


(四)要雄浑。雄浑者,雄伟浑融也。唐司空图《诗品》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此诗开头四句,非常简明地表述了司空图美学本体论的核心观点:宇宙万物千变万化,其本原、本体则是虚而无形的“真体”,即“道”。“道”之自身,运动不息,而具有“雄”、“健”的本然属性,这就是雄浑之美的特质。五至八句,揭示出雄浑之境的审美特征是气充、力大,无处不在,无时不动,既可以表现为浑沦一气,漫天翻滚的云,也能够显化作横扫千里,呼啸而过的风。但不论见之于何种物象,其共同特征总是运动流转,沛然莫之能御,而又一气包举,深涵苍茫,具有空间的无限性和时间的无尽性。九至十二句则是讲创造雄浑之境的方式、规律,告诉人们必须超越物象自身的局限才能把握住雄浑之美的本质奥蕴,而令诗思自然而然,永不衰竭。司空图论雄浑达到了相当的美学高度,给后世以有意的启示。


老杜《登楼》诗: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这首诗先写登楼所见,“万方多难”,触景伤怀。次联写景壮阔,而人世巨变亦蕴含其中。三联就长安失而复得发挥,表现了坚强的民族自信心。尾联借蜀后主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来讽谏代宗,并希望有像诸葛亮的人才出现,蕴含深广。施朴华云:“起得沉厚突兀,若倒装一转。‘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便是平调,此秘诀也。”(《岘佣说诗》)沈德潜云:“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为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集》)叶梦得《石林诗话》云“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之后,常恨无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和裴晋公破蔡州回》诗所谓‘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语远而体大也。”以上皆雄浑阔大之例。


(五)要委曲。委曲指深婉、曲折而又自然流转的艺术风格。唐代司空图《诗品》形容道: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

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

水理漩伏,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司空图的体会,大体有以下几层意思:其一,诗之“委曲”,当如山间羊肠小道,曲曲折折,不取直径,所以后人有诗如看山不喜平的说法。袁枚讲“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随园诗话》);其二,“委曲”,指深婉、曲尽之致。流水气霭窈深,花香悠悠渺渺,无处不至,无微不入,就是形容这种境界;其三,“委曲”之得来,并非强制,而是自然乘运,如水之流转,如鹏之乘风升空。末两句以道、器关系说明“委曲”之本体随势变化,自然生成的道理。


陈与义《浣溪沙》:


送了栖鸦复暮钟,栏杆生影曲屏东。

卧看孤鹤驾天风。

起舞一尊明月下,秋空如水酒如空。

谪仙一去与谁同?


这是一首通过描写夜间景象抒发寂寞孤愤的作品。起拍两句成功地运用了繁说婉曲式,以“栖鸦”、“暮钟”、“栏杆”、“曲屏”这些物体分别造成不同的场景,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自己心理上的难熬。继而通过“孤鹤”这种象征、比喻的手法委婉地透出心中的孤独和高雅不俗的襟怀。下片则通过月下饮酒、起舞的描写,抒发了没有知音的遗憾和苦闷。全词委曲而深沉。


(六)要淡雅。淡雅者,平淡渊雅之谓也。梅圣俞云:“做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苏东坡《书黄子思诗集后》:“李林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佘子所及也。”淡泊在诗歌审美领域,是指一种意境平和、色彩清淡的风格特色。所谓淡不是淡而无味,平庸肤浅,而是指用平易朴素而含蓄的语言,来表现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


宋张瑞义《贵耳集》谓李清照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则难。平淡的词风,语言朴素,不事雕琢,不尚辞藻,表白用语平淡,而含蕴深厚有致。清贺裳《皱水轩词筌》评宋无名氏《青玉案》词:“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真得词家三味,非鄙俚朴陋者可冒。



诗词立意五忌




(一)忌陈旧。诗贵有新意,苕溪渔隐云:“学诗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而不能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黄鲁直亦云:“文章忌随入后,随人作计终依人”诚至论也。宋子京亦云:“文章必自成一家,然后可以传之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臣仆,古人讥为屋下架屋也。”这都说明了立新意之重要。


(二)忌意杂。意杂诗就不纯了,尤以绝句为最。因绝诗只四句,于短短之28字中(或20字)欲阐明一意,已有字少情多之叹,如数意夹杂其中,则易令人有不知所云之感。王夫之云:“一诗止于一事,自十九首至陶谢皆然。既以命意成章,则求尽一物、一景、一情、一事之旨,得尽而毕。”又云:“一篇载一意,一意则自一气,首尾顺成,谓之成章。”如有数意,可分成数首连章描写,较为妥切。


(三)忌昧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陶明浚《诗说杂记》日:“俗体者何?当是所盛行如应酬诸诗,毫无意味,腴词靡靡,若试帖等类,今亦不成问题矣。俗意者何?善颂善祷,能谀能谐,毫无超逸之志是也。俗句者何?沿袭剽窃,生吞活剥,似是而非,腐气满纸者是也。何谓俗字?风云月露,连类而及,毫无新意者是也。何谓俗韵?过于奇险,困而贪多,过于率易,虽二韵亦俗者是也。”


(四)忌脉露。宋严羽《沧浪诗话》云:“气脉之来,绵绵如绳,前后相连,首尾互应,虽千言万语,仍然生气勃勃,跃跃如动,乃为能品。”他又曰:“缘诗主谲谏,寓意微远,所称甚力,所指极大。”如果语言直露,“率尔操觚,不加捶炼,任心任意,偶然而为,安能入人意中而出人头地乎?矫之之法,惟有苦心深思,不稍轻易。故人所易言,我难言之;人所烦言,我寡言之。”


(五)忌相碍与犯复。沈德潜云:“写景写情,不宜相碍。前说晴,后说雨,则相碍矣。亦不可犯复,前说沅澧,后说衡湘,则犯复矣。即字面亦须避忌,字同又异者或偶见之;若字义俱同,必从更易。如‘暮云空碛时驱马……玉靶角弓珠勒马’终是右丞之累。”特别是律诗之颔颈二联,每有合掌之病,当慎之。诗的立意还因题材、体式之不同而不同。元杨载之《诗法家数》于各种诗体的立意方法阐述甚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