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识途书法

 东方文捷 2015-09-21

题图:无穷岁月忙中乐  有味人生苦后甜

【此联,非吾之人生真实写照吗?】
马识途百岁书法展【1月12日午休之余】

 

  俗话: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2014年的第一飞,多“巧”,第二个“巧”已经披露,1月8日从成都飞沪,邮件、短信和电话齐来:1月9日到复旦大学光华楼参加《复旦名师剪影》之首发式。首发式,期待已久哦。出发之前的消息是:2014年1月中旬召开首发式,不料,世事多变。1月8日回沪,1月9日去复旦与会,巧哉。

    此乃第二“巧”。第一“巧”是啥巧?

    1月3日飞抵成都,下午未进四川博物院大门,就远见广告:马识途百岁书法展。起先,并不十分在意。只觉得马识途这个名字曾经熟悉。啥时候熟悉的?那是遥远的事情了!1961 - 1964年在上海南郊中学读高中。每日中午就到校阅览室,博览群刊,度过开心时光。【注:每日中午阅览室之博览,令我的汉语写作在高中阶段突飞猛进】当时全国各省市皆有一册文学月刊,比如上海文学,南京的“雨花”,四川的四川文学,等等,当然还有“中央级”的“人民文学”和“诗刊”等等。当时,经常读到“马识途”写的散文和小说,具体内容忘记了,但是,“马识途”这个名字却几十年未忘 - 名字好记呀。

    此君,是否彼君?— 进入展厅前,心疑之。后来,在一个大书柜内见到马识途一本本的文集,此时,恍悟,此马识途即彼马识途也!

    心中顿生亲切感。尤其让我感到亲切的是,马识途的几幅书法作品。言,我之所欲言;思,我之所心思也。

             无穷岁月忙中乐,有味人生苦后甜  (见题图照)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见下照)

    欣然站立在这两幅条幅前留影。


马识途百岁书法展【1月12日午休之余】

   

   当然,此书法展值得欣赏和体味的内容甚多,岂止是以上两个条幅?

     当然,也许你会问:这有啥“巧”字可言呢?

     须知,“马识途百岁书法展”恰恰在今日上午(2014年1月3日)开展!早一日来此,便无缘此书法展了;此外,我得知,马识途(1915—),原名马千木,祖籍湖北麻城,1915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忠县(现属重庆市)石宝乡一书香门弟。电影《让子弹飞》原著的作者。 
    马识途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国文学系;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从事中共地下党革命活动。
    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西南局及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顾问、名誉委员,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等。
    马识途者,就是我少年时即“相识”的一位大家!才思敏捷,笔耕不辍,创作成就卓著的著名作家。70年来,他在投身革命、从事繁忙的领导工作的同时,在文学创作上辛勤耕耘,创作出版了大量的小说、纪实文学、散文、随笔、诗词等作品,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创作,以生动的形象、跌宕的情节、通俗的语言,表现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生活,行文简朴老辣而又生动鲜活,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犀利或幽默,是一个人民作家良知与个性的真实显现。 
    马识途自幼学习书法,积80年之功研尽习翰墨丹青,自成风格,尤以各体隶书最具特色。

    今日之参观,与少时的阅读构成了久远的呼应!你说巧吗?

    第一日到成都,在四川博物院有幸参观马老的书法展,内心呼喊:西蜀,人杰地灵也!

    走出四川博物院,在门外留影两幅,没有想到,四川博物院提振了我的游兴,大大的。

 

马识途百岁书法展【1月12日午休之余】

马识途百岁书法展【1月12日午休之余】

马识途百岁书法展【1月12日午休之余】

马识途百岁书法展【1月12日午休之余】

马识途百岁书法展【1月12日午休之余】

马识途百岁书法展【1月12日午休之余】

 

马识途百岁书法展【1月12日午休之余】

马识途百岁书法展【1月12日午休之余】

马识途百岁书法展【1月12日午休之余】

马识途百岁书法展【1月12日午休之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