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作家冷冻遗体 期待50年后重生

 铜陵绿水青山 2015-09-21

女作家冷冻遗体 期待50年后重生

患胰腺癌去世,遗体头部在美国冷冻;是中国人体冷冻第一人,与女儿相约未来再见

2015年09月18日 新安晚报

    “妈妈,你沉睡在大地零下100多度低温里。再见面,最短也是50年以后。虽然这是科学家给出的预言,预言也有可能落空,实验也可能失败。但,总还有希望,不是吗?妈妈,我们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不是吗?”这是28岁的张思遥在母亲去世之后深情而奇特的表白。   

    今年5月30日下午5时,61岁的胰腺癌患者杜虹离开人世。两名美国医生成功地将杜虹头部冷冻保存,他们期待50年后的科学能让杜虹再造身体,实现重生。

    杜虹是重庆一名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中国人体冰冻第一人。手术前一刻,她与女儿张思遥约定在未来相见。  

    一句玩笑  “我也把身体冷冻起来吧”

    杜虹,重庆市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今年5月30日去世,享年61岁。

    2013年底,杜虹到医院体检,报告显示一切正常。然而10个月后,她被查出患有胰腺癌。

    “胰腺癌三期,去更好的医院看看有没有手术的可能吧。”医生这样说道。女儿张思遥悄悄上网查询,得知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会以极快速度夺走生命。此后,张思遥陪母亲杜虹走遍北京最好的医院,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肿瘤包住了主要血管,杜虹的情况并不适合手术。仅有一家医院表示可以试一试,但成功率不到1%。

    最终,杜虹放弃了手术,选择放化疗。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初,杜虹病情还算稳定,平时在家练练书法,和女儿一起逛逛花市。

    3月中旬,杜虹病情急转直下,检查显示到了终末期。“母亲比我淡定许多。”张思遥说,治疗期间,网上一则新闻引起了母亲的兴趣:一对泰国夫妇因无法挽救患脑瘤的女儿,把女儿送到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冷冻,期望未来科学发达时再将女儿解冻治疗。“母亲当时开玩笑说,我也把身体冷冻起来吧。”

    杜虹(左)

    一番联系   家人找到冷冻身体的方法

    一次手术  她的头部被成功冷冻保存

    杜虹也许只是开玩笑,但女儿并不这么想。今年5月初,张思遥把帮母亲冷冻身体的想法告诉了丈夫鲁辰。

    “当时听妻子这么说,真是惊呆了。”鲁辰说,为安抚妻子情绪,他开始上网搜索。通过几名网络志愿者以及在美国的同学,他辗转联系到上美国一家专门从事人体冷冻研究的科研机构——Alcor。“我们联系了几次,觉得对方给的信息是可信的。”

    “人的死亡并非瞬间完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动物基因工程在读博士魏景亮,是帮助鲁辰夫妇的志愿者之一。

    魏景亮说,从生物学上说,在医生宣布患者死亡的第一时间,用科学手段让患者进入“医学稳定”状态,随后再采取一系列方法进行冷冻保存,可以最大限度让人体在有限受损的状态下进入冷冻状态。“我们相信,冷冻人体在科学水平达到一定水准之后解冻,是一种希望。”

    早在4年前,魏景亮开始关注美国Alcor人体冷冻技术。据他介绍,近十年来该技术有了比较明显的突破,参与并实施冷冻的人数比之前几十年的总和还要多。

    在国内,没有专门机构对此进行研究,关注此技术的多为业余爱好者,魏景亮便是其中之一。今年4月左右,他们通过网络得知了杜虹的意愿,并与家属进行联系,随后,又很快和Alcor达成了捐赠遗体协议。

    5月30日下午5时40分,杜虹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两名美国医生第一时间向其体内注射了抗凝剂、抗菌药物、抗血栓药物,防止血液凝固,并用特制设备按压心脏,保证血液继续循环。

    随后,杜虹遗体被放入装有冰块的木质棺材中,迅速转移到手术地点,耗时约1小时。接下来是灌流,由于人体细胞中含有大量水分,冷冻过程中水分凝固会形成冰晶,极易刺破细胞,造成巨大伤害。所以,冷冻技术的要点是使用冰点更低、不容易结晶的保护液代替水分,达到脱水效果。

    美国医生首先用稀释过的保护液,逐步替换遗体中残留的血液。随后,使用仪器打开遗体颈部的总动脉和总静脉,形成一个液体输入的回路,输入保护液,随后开始重头戏——替换头部残留的血液。

    替换过程比较漫长,医生会逐步加大保护液的浓度,从动脉输进头部。当人体内保护液浓度达到遗体保存要求后,继续监测静脉输出液体中保护液的浓度,当输出液体的保护液浓度与输入浓度一致时,表示头部水分已完全被替代。

    灌流超过4个小时,整个过程需要在冷冻低温接近0摄氏度的情况下完成。此后需要将遗体进一步降温。工作人员使用-60℃的干冰对遗体逐步降温,最终将遗体保存在一个-40℃左右的冰棺当中。至此,遗体冷冻的初步流程完成。接下来,杜虹遗体会在冷冻状态下被送到位于美国洛杉矶的Alcor总部。

    据美方机构工作人员介绍,杜虹遗体处理十分成功,在受损很小的情况下,已通过液氮保存在-196℃的环境中。

    在此后漫长岁月中,工作人员将按期添加液氮,保证杜虹头部长期保存。按Alcor科学家乐观估计,50年后科学技术也许就能让杜虹解冻头部、再造身体,也就是——复活。

    一个决定   她成中国人体冷冻第一人

    魏景亮说,据他了解,杜虹是目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首例参与人体冷冻保存以期望“复活”的案例。即使在亚洲,也仅有今年2月份媒体报道的泰国小女孩冷冻头部的案例,杜虹应该属于亚洲第二例。据了解,目前有139例病人在Alcor进行人体冷冻,其中60%为大脑冷冻。

    “我们从Alcor了解到的情况是,全身冷冻需要200万元人民币,只冷冻头部的话,需要75万元人民币。”鲁辰说,经过反复考虑,他们认为冷冻头部的方案比较合适。

    只冷冻头部,母亲会同意吗?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杜虹表示愿意。

    “妈妈说,50年后能否有效是个未知数,但她不介意用自己的遗体做实验,新兴科技总要有人尝试。”鲁辰说。

    随后,张思遥卖掉了在北京20多平方米的一套房子,加上杜虹的积蓄,凑齐了所需的75万元费用,并和Alcor签了协定。

    除了作家、诗人外,杜虹还有一个不被大多数人知晓的身份——她是前不久获得雨果奖的热门科幻小说《三体》编审之一。小说中,有一个叫云天明的角色,取出大脑后通过冷冻技术保存,最终通过克隆技术复活。对于云天明的大脑被冷冻技术保存后的场景是这样描述的:“在他们正中有一个工作台,上面放着个一米左右高的不锈钢圆柱形绝热容器,从容器中涌出的超低温液氦产生的白雾还没有消散。那些雾紧贴着容器外壁缓缓流下,像微型瀑布般淌下,在地板上方消失。白雾中的容器看上去似乎不像是尘世中的东西。”

    至少从封存技术来看,杜虹享受的待遇跟云天明有惊人的相似。

    一场约定  母女期待未来可以再相见

    “妈妈命运多舛。”张思遥说,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她一直跟着母亲相依为命。

    早年当知青上山下乡,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母亲凭自己的努力考出农村,当上老师,再做到图书编辑。几十年来,母亲为张思遥放弃很多,包括自己的爱情。

    “2013年,外婆病重,为了照顾外婆,母亲放弃了与一位美籍华人的爱情,放弃了去美国定居的机会。外婆去世后,日子刚刚回到正轨,她又患了胰腺癌。”张思遥说,随着母亲病情恶化,每次抢救都需要打开气管,心肺复苏可能还会压断肋骨,病人的感受会十分煎熬。但母亲是坚强的。

    5月30日,是杜虹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张思遥说:“妈妈你知道吗,如果计划成功了,也许我们相见时你比我还年轻,也许要你来照顾我。”杜虹回答:“那好啊。”而她最后一句话,是对着女儿说:“我想抱下你。”

    当天下午,张思遥在朋友圈中写道:“公元2015年5月30日,17点40分。妈妈,我们未来见。”                                                                据《重庆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