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教育的意义

 xdj0303 2015-09-21

    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才的培养,这里人才的培养是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青年一代。1990年国家教育委办25号文件明确地指出了书法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现在,随着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书法教育的出台和实施,进一步说明了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书法教育具有育德、启智、审美、健身四方面意义。

一.书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育的有机组合。书法教育属于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个性。”这与书法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一).面向全体。书法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要求所有的中小学生都要写好字,这是中小学生在校学习和今后工作、生活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素质。

(二).全面发展。书法教育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把字练好,但教学实践证明,书法决不是只重“技”,它的内容和功能是多方面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特征。

(三).培养个性。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但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全面发展,又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为“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前人的研究证明,一个人书法风格是与个人的学识、修养、性格、气质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所谓“会于心,发乎己,率真天然”。古人论书往往以自然物和人格美相互契合,从而达到人格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故书法并非刻苦修炼就能道的,必须有天分,有才情与修养。所以,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切不可要求人人成为书法家。

二.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一).育德意义

1.了解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热情。

    书法艺术是以当今世界上使用面最广、历史最悠久的汉字为载体,在书法教育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情。

    书法艺术是国人深为自豪的艺术精粹。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表现手法复杂,形体诸备,多姿多彩,素为世界上许多熟谙和热爱汉文化的国家和民族称道。千百年来,立趣超迈的书法呈献出华夏审美人格的心灵世界,表现出中华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它飘然于儒的滞重、法的森严、道的超然之外,在笔飞墨舞的律动中刻画出中华民族真实的精神轨迹,成为中国文化最具东方特色的艺术,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同时,通过对传统书法的全面了解和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立起具体的概念和深厚的感情,所以说,书法教育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

2、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幅书法受到学生的喜爱,书者的人品是很重要的因素。颜体广为人们所爱,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超然,除了其炉火纯青、自成一体的书技外,也与其人刚正不阿的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云:“书如其人”,王羲之“骨硬”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心正则笔正”,令人高山仰止。通过讲述书法家的典故,可以激发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3、潜移默化,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现代研究证明,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成功起决定作用。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序上具有创造禀赋,但只有心理正常、健康的人才会把创造潜力付诸实现。

(1)书法艺术是高雅的心性的艺术。它通过黑白线条和空间的运动产生出无穷的变化,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书者的抑郁的感情,瑰奇的遐想,怡悦的心境,争执的意念,飘逸的沉思,沉重的情态。展示书者磅礴的情怀,勇猛的精神,不屈的愤怒,痛苦的呐喊,悲戚的呻吟,缠绵悱恻的情思……更可展现出书者胸怀和襟抱,表现人生命的活力、意志以及无限的情愫。不同的书体,如篆书的古雅朴厚,隶书的沉雄遒劲,楷书的严整瑰丽,行书的秀娟活泼,草书的奔放奇逸,也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信息。欣赏者、学习者在欣赏学习时,与书法艺术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精神得以升华,情感得到愉悦,心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

(2)书法训练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高度认真的精神。一位心理学家讲: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规范其行为有两种好办法,一是练习平衡木,二是练习书法。这两种练习均能使学生进入到一种相对静止的心理状态。经常进入这种静止状态,性格就会可能改变。练习书法,必须进入一个全身心的投入状态,这种状态叫静止状态。无论这种状态能坚持多久,持之以恒,就能养成逢字不苟、动笔必矩、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写字前,要求用10秒钟时间就把笔、墨、纸、水瓶放得有条不紊;下课后离开座位,手与桌面上不留一滴墨迹和水迹,这对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和迅速及谨慎细致的心理很有好处。

(3)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怕困难的优良心理素质。实践表明,学习书法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地苦练。如果没有长期艰苦的磨炼,就无法领悟到艺术真谛,难以敲开艺术之门。当代书家骆恒光先生言:“址几年或几十年以来沉潜于笔墨生涯之中,念兹在兹,孜孜殚精竭虑而不知倦怠,从池水尽黑到得心应手,下笔无滞。”正是在这汉字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学生获得了韧劲与耐力,形成了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启智意义

    书法教育在开发智力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人的大脑分左右脑半球,左脑管“语言中枢”,负责逻辑思维,右脑负责鉴赏、绘画等,管形象思维。目前,学校教育对左脑开发多,而右脑则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一个人的左右脑如能得到协调有效地开发,人就更具有创造性、开拓精神。俗话说:练字是练眼。模仿就是锻炼学字者的眼力。临摹书法作品。通过对范本的结体、章法的观察和揣摩、想象,可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思维能力,促进大脑思维的敏锐。天长日久,使之能体会出每一点画用笔的精到之处,感悟到同架的精巧之法,领悟出通篇书法的气韵。长期心摹手追,便函能掌握运笔结体的规律和技巧,从而培养学生悟性,激发学生灵感,开发右脑潜能。

    书法里面充满着辩证法,含蕴着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朴素的哲学思想。笔画长短、精细、曲直,用笔的中锋、倒锋、涩疾、提按,用墨的浓枯,结构的高低、大小、整齐与错落、匀称与布白、虚与实等等,无不是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体。对这些原理的解释,毫无疑问,可以开发人的智力,使思维更有灵活性。

(三).审美意义

    书法教育属美育范畴。它通过大量有意识的实践,让学生在艺术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美、探求美、领悟美和表现美。

    书法本身极具美的因素。它蕴含着点画质地美、线条姿态美、字形组合美、章法布白美、神采气韵美、节奏律动美、形式丰富美、风格独特美。鲁迅先生说得妙:“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培养丰富感觉意识和情绪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俗取雅,却粗取精,形成较高的审美水平。

(四).健体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一般地认为,健康除指身体没有疾病外,还指人的心理健康。书法与健康有着内在联系,古今书法家多长寿,便是极好的证明。有位医学老者说:“珍惜生命和健康的人,首先去珍惜书法,如与书法无缘,则是遗憾的事情。”书法教育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表现为:

1.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正确得体,能使腕、指、臂的骨胳、神经、肌肉等各部分者得到充分活动和协调发育。

2.习字时,举止舒展,呼吸均匀,手眼协调,讲究运动节律,静中有动,动中寓静,可起到与太极拳、气功异曲同工的健身之效。

3.练习书法需凝神静气,全神贯注,排除一切杂念,能休养脑筋,转移精力,增进健康。

4.书法练习时,笔画或浓或淡,或疾或缓,尤其是书写内容随心情高涨,使人之情绪得到表露和渲泄,能促进学生调节情绪,释放感情,缓解学习精神疲劳。

    当然,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中的书法教育不是万能的。任何盲目夸大书法教育的作用的做法其实都是在谋害书法教育,书法教育要因人而异,酌情施教,因势利导。教学时,要研究学生的气质特征、心理状态、感悟能力,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才能得到充分落实和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