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觉阈限

 龙泉清溪 2015-09-21

感觉阈限相关认识

(2011-01-02 00:20:32)

(我们的组织行为学作业)

一、    名词解释

阈限:心理学名词,指外界引起有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分绝对阈限和差异阈限。前者指的是刚刚引起有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而后者指的能引起有机体对两种刺激量差异所能感觉出来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即感觉灵敏度。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刺激: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所发生的作用。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其他的刺激对这种感觉器官来说是非适宜刺激。

感觉阈限: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绝对感觉阈限即指感官能够觉察到的最小、最弱的刺激,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绝对感觉阈限。

 

二、对听觉、味觉、视觉、嗅觉、触觉感觉阈限的认识

听觉阈限:一般是指使人能够产生听觉感受的最小的声音刺激量。能产生听觉的声音刺激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频率和强度。只有当某一声音频率达到一定范围内,并且声音强度到达一定程度,人才刚刚能听到声音,这个声音就是此人的听觉阈限。人类的听觉阈限一般为20Hz,但是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听觉阈限是不同的。人类一般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为20HZ-20000HZ。但对于1000-2000HZ声音的感受性最好。20HZ以下和20000HZ以上的振动强度再大,人耳也不能感受,不会产生听觉。健听人一般可听到上述频率内声强在0-25dB的声音。声强超过120分贝可使人耳产生痛觉。

听觉适应过去常和听觉疲劳混在一起,它是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听一个声音后,对这个声音的感受性降低的现象,变现为响度绝对阈限的提高。研究听觉适应的实验多用响度绝对阈限比较法,测定时,可在连续呈现一个声音的前后,分别测一次响度绝对阈限(RL),如果后测的阈限高于前测的阈限,就证明有听觉适应,另外,还可用阈限提高的相对数值来表示适应水平。因此,用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确定适应现象是否发生,还能测量出适应的程度。

有关实验证明,听某个频率声音的时间越长,对其响度的绝对阈限提高得也越多。我国心理学家陈舒永和杨博民通过多年教学实验发现,当1000赫兹乐音刺激的持续时间为10—160秒时,对它的响度的绝对阈限可提高15—200%。跟一般适应现象不同的是,如果声音刺激延续的时间不是太长(如在100毫秒左右),可以观察到听感受性有相当显著的改善,这可能是刺激的时间累积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短暂的声音作用下,时间因素对听感受性的影响是首先提高感受性到一定限度,再由于适应而降低感受性,1~2分钟后即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听适应其实是一个平衡的过程。

 

味觉阈限:根据所查资料,人类的味觉大概有咸、甜、苦、酸四种,在食品中遇到的绝大多数味道都可以用这四种味调制而成。味觉的感受器包含在味蕾之中,在成人的舌头和软颚上大约分布有9000个味蕾,主要集中在舌尖部和舌的侧面,在口腔内的硬颚、咽、喉以及其他区域也有少量味蕾。四种基本味觉在舌的不同部位都有其敏感区:多数情况下,舌尖对甜的感受性最好,舌根对苦的感受性最好,舌边对酸的感受性好,舌尖和舌边对咸的感受性最好。成人的舌头中间部位不感受。  味觉的绝对阈限是指被试通过味觉能把另一物质和水区分开来,差别阈限指通过味觉能辨认出某种物质。

味觉是很容易适应的,一种有味物质在嘴里维持一段时间,它所引起的感觉强度就会逐渐降低,适应时间(刺激开始到味觉整个消失的时间)是溶液浓度的函数,刺激强度低,适应时间短,反之亦然。咸味觉和甜味觉的适应曲线差异较大,氯化钠的适应曲线上升很快,10秒钟左右就可达到完全适应,而甘氨酸的适应过程阈限呈线性上升,约0.5分钟才完全适应。并且,同是产生甜味感觉的两种物质蔗糖和甘氨酸,它们的适应曲线也不相同,这可能同两种甜味还存在的细微差别有关。

   对一种有味物质适应以后,会提高同类的其他有味物质的阈限,称之为交叉适应。例如,对一种酸味适应以后,将提高另一种酸味的阈限。但是,对一种盐适应以后,对另一种盐的阈限并不产生影响,这说明咸味本身并不存在交叉适应。我国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现,对三种不同浓度的糖溶液完全适应的时间与浓度呈正比关系;完全适应后,对相同浓度糖溶液的绝对阈限再恢复到适应前的水平所需的时间比完全适应的时间要长得多。当被试对糖溶液完全适应后,对其他味感受性也有影响,如苦味的绝对阈限有提高的趋势,咸味和酸味的绝对阈限则有下降的趋势。

影响味觉阈限的因素有:

 

                                      

1、个体差异。人对味觉感受的个体差异很大,有些人尝苯基硫脲(PTC)觉得很苦,另一些人却几乎觉察不出有什么味道。另外,各地方人的口味差异也很大,比如湖南、四川人嗜辣,江浙人嗜甜,北方人嗜咸,都是个体差异的体现。

  2、刺激强度。味刺激强度的变化可能改变味觉的性质,如氯化钾(KCl)在阈值时是甜的,浓度继续增加就变苦,10倍于阈值时变成咸。高浓度时主要是咸味,也有苦和酸。

  3、刺激的温度。味刺激的温度对味感受性的影响很大,情形也比较复杂。一般来说,随着温度升高,对咸和苦的感受性逐渐下降;温度对酸味几乎没有影响;温度对甜的影响有一个转折点(35℃),高于和低于35℃都使甜的感受性下降。

   4、适应。一种有味物质在嘴里含上一段时间,它所引起的感觉强度会逐渐降低,这就是味觉的适应。适应时间(刺激呈现到味觉消失的时间)是溶液浓度的函数,刺激强度低,适应时间短,恢复也快。适应过程中,唾液的作用很重要,因为味蕾是浸润在唾液中的,唾液的成分发生变化,味感受性会受到影响。此外,味觉还有交叉适应现象。即当舌头对一种有味物质适应以后,会提高同类其他有味物质的阈限,降低对其他味道的感受阈限。

   5、味觉的相互作用。食品中各种不同的味刺激混合在一起,便会发生各种不同的相互作用,使原有的味道或者被加强或者被抑制。

6、机体的生理状况。当人体的一般生理状态发生较大变化时,总要导致味感觉的变化。病人、孕妇的味觉常常和常人有较大的差异。另外,味觉和嗅觉的关系极为密切,伤风感冒时人的味觉辨别能力通常较差。

 

视觉阈限:视觉阈限就是视觉所处于的或能感觉的临界状态。它与周围环境光线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人类的视网膜包含着两种光感受器: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眼睛中的视锥细胞视觉阈限值高,因此在白天是视锥细胞发挥作用,而视杆细胞视觉阈限低,因此在夜间多为视杆细胞发挥作用。当光线发生变化时,人的视觉阈限会发生变化,视锥细胞对光线变化的反应更灵敏,当光线由强转弱时,视锥细胞反应灵敏,大约5分钟就达到阈限的下限,虽然能看到一点,但由于视锥细胞的阈限高,所以双眼仍然不能看清楚黑暗中的物体,视杆细胞的阈限缓慢下降,大约20-30min后,视杆细胞慢慢达到自己的低阈限,眼睛能够看清楚周围的物体。因此,当我们从日光下进入一个已黑暗了的环境,如电影院、地道、矿井等,或突然从黑暗中来到日光下时,视觉感官需要花时间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对于前者,由于眼晴不能立刻适应这样大的光强的变化,暂时会什么也看不见,过一段时间,才渐渐能看见模糊的物出影,这就是暗适应的过程。后一种情况给人的感觉可能比前者更不舒服,我们往往需要闭上眼睛或戴上太阳镜,才能使眼睛逐渐适应于光照水平的改变,重新有效地在新的光强范围内发挥正常作用,这就是光适应的过程。这时,视觉阈限也发生了变化。

除此之外,视觉阈限对不同的人也有个体差异性,同时还与人们当时的动机、疲劳、期望等因素有关。

 

嗅觉阈限:人类的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基本嗅觉有四种,即香、酸、糖味和腐臭。人类的嗅觉敏感性很高,可嗅出每升空气中4×10的负5次方毫克的人造麝香,并能辨别2000~4000种不同物质的气味。

测量嗅觉刺激的强度可用绝对值,即每升空气中所含有味物质的数量。嗅觉刺激的强度也可用相对值来表示,如用套管式嗅觉计来测量嗅觉感受性时,就是把刚刚可以闻到气体时套管与空气接触的长度定为一个嗅觉单位,这个长度的2倍作为两个嗅觉单位。这是因为套管里附有有味物质,它暴露在空气中的长度越长,有味物质挥发得越多,刺激的强度也就越大。测定嗅觉的绝对阈限应该用强度的绝对值,但要研究嗅觉适应,比较不同个体的阈限值时,则经常用相对单位来计量。

嗅觉适应是有味物质作用于嗅觉器官一定时间以后,嗅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测量适应程度的指标,是刺激作用前后嗅觉阈限值的变化。实睑证明,嗅觉对不同的物质的适应速度是不一样的。同一物质在适应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刺激越强,阈限值提高得越多;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适应时间越长,阈限值一般提高得也越多。

触觉阈限:

 

在触觉刺激持续作用于皮肤的情况下,触觉感受性逐渐降低,甚至完全消失的现象,称作触觉适应。前者为不完全适应,后者为完全适应。例如,戴上手套的的如完全不动,最初的强的压觉就会减弱,很快地几乎感觉不到手套。人们戴帽子、穿衣服、戴眼镜都有这种情况。

   研究触觉适应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一个阈上的重量放到皮肤上,测定完全适应所需的时间。通过这种实验可以检查刺激的重量、面积和刺激的部位对适应速度的影响。为了观察适应的进程,需要对不完全适应作定量的分析,可以采用匹配法进行测定。实验时,将一个重量放到皮肤的某个位置上,过一定时间后,再在附近的皮肤上放另一重量,测定这一重量多大时,被试才能感觉到它和第一个重量的感觉相等。例如,在被试皮肤的甲处放一个2克的重量,2秒后在乙处放一个0.5克的重量,被试就感觉到它在甲处的重量一样了,这时就可以说2秒钟以后甲处的感受性是原来的25%(0.5/2×100%=25%)。根据完全适应后不同时间间隔的感受性降低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整个适应有进程。

实验证明,触觉适应的速度与刺激的重量、刺激皮肤的位置及面积有关。在同一部位及刺激面积相等的情况下,越重的刺激适应越慢;部位相同、重量也相同的情况下,刺激面积大的适应较快。在重量和刺激面积相等的情况下,身体不同部位的适应速度也不相同,以前臂最快,手背次之,前额再次,面颊最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