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学会无语 2015-09-21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这句话是巴菲特说的,而且一看就明白,似乎不用解释是什么意思。但是,实际交易过程中能做到的人又非常少?为什么呢?

耶鲁大学金融理论教授做过一个有效市场实验,当把学生分成买卖两组,并且给每个人买入和卖出底价的时候,最终平均的交易价格正好能形成这个市场的均价。这个实验证明,当买卖双方都对交易品有自己的明确价值判断,并且严格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交易时,市场是有效地。但实际交易的过程中,许多人并不完全是因为自己的价值判断来交易的,更确切的说,许多参与交易的人都是按照未来预期来完成交易的。

预期这个词我看到比较早的论述是英国里程碑式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在他的著作《货币通论》中,提到了当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改变的时候,会改变他的投资量从而影响消费和就业。也就是说,企业家预期未来市场行情较好时,会多买机器、多雇佣工人,提升产量。反之,有可能裁员。而个人消费也一样,当我们认为我们未来的工资或者说投资收益会比较高时,有可能提升当前的消费。看似是个体行为的预期改变,会直接影响市场。

在股市中,为什么市场有很多时候看似无效?是因为人们的预期存在。有效市场理论一定是建立在市场参与者有明确的估值,而且会在估值的基础上进行交易。但是,真正的市场交易过程中,许多市场参与者是根据预期在交易的。也就是说,当股市暴涨或者说有未来暴涨的预期时,许多参与者才会选择买入;反之,当股市暴跌或者会预期下跌的时候,许多参与者会卖出。当然,当参与者买入的时候,实际价值可能远远低于买入价,卖出的时候,实际价值往往有高于卖出价。所以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称这些人的情绪共同构成了一个像疯子一样的“市场先生”。我认为,不是人们都傻的高买低卖,而是因为人们的预期在推动着交易行为的产生。

巴菲特为什么坚守价值投资呢?我看许多人对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解变成了长线投资,包括许多媒体。虽然看似价值投资平均持有时间比较长,但是长线并不是本质,本质是对价值的评估。当巴菲特对价值评估以后,会设定一个买入和卖出的价格区间,他的预期正是基于这种价格区间。当绝大部分人的预期是基于市场的上涨和下跌、或市场炒作的未来概念的时候,巴菲特正好在别人普遍因为下跌或者悲观的情绪造成价格低于价值而买入,反之大家都很乐观的时候卖出。这就是别人贪婪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的核心逻辑。

看似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逻辑很简单吧?但是难的地方在于两点:一是如何判断企业到底应该值多少钱,也就是买入卖出区间应该是多少。这个区间甚至只能是模糊的正确,很难精准,因为企业和市场也是在变化的。如大经济不好有时候的确会让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甚至亏损。所以,评判一个企业的价值本身就是动态的,并且非常有难度。二是坚持纪律不因股价波动和传闻进行交易。第二点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更难,其实就相当于别人都跟你说一个股票要跌,你还能坚持买入是一个意思。因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所以当看着股票一直下跌的时候,大部分人的心理一定是避害,而疯狂上涨的时候一定是趋利。说白了就是人们的心理更愿意去放大眼前看到的趋势,而不愿意去理性的思考本质逻辑,在金融市场上就变成了集体的预期恐惧和预期贪婪。而这种贪婪和恐惧非常顺应心理和人性,但恰是买在高点卖在低点。所以绝大部分人都赔钱本质上是人性败给了理性。

靠判断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去进行股票交易是非常难的,毕竟我们不是索罗斯能够去通过大量的资源去影响市场,而且即使是索罗斯也会被人们的情绪压垮。去了解企业的价值区间并且严格按照价值区间交易是很容易的,而且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大盘还是个股都是严格按照企业的价值来运行的,即使短期看起来非常疯狂。所以,研究好一家企业的价值其实可以让一散户投资者获得非常不错的收益,并且有助于大家做到:“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