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灯光趋暗,你在何处

 东方竹马 2015-09-21

如今谈论理想,或谈论理想主义者,是一件奢侈的事。但更悲凉的是,理想主义者仿佛成了迂腐乃至愚蠢的代名词。


一个人若被贴上理想主义者的标签,不是光荣的事,而是被暗指不懂事,或好高骛远。于是,只好重温北岛的《波兰来客》: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我们希望社会越来越美好,可我们又做了什么?如果越来越苟且,社会会好吗?曾和一朋友聊天,他不无淡定地说,“我不曾苟且”。听得我凛然一震。不苟且,这是多么高贵的精神自治?即便“帝力于我何有哉”的先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隐居瓦尔登湖的梭罗,也只能如此吧?不苟且,该有多大的底气?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可惜,或许不少人都在苟且,都是苟活。把投机当成聪明,把妥协当成家常便饭,把忍辱负重当成了人生智慧。

生活,像是残忍的窃贼,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天真,失去了单纯,失去了爱与勇气长久的折磨之下,我们不再为理想而努力,而是安于现状;我们随波逐流,不敢冲撞;我们缺少温度,不去感知时代冷暖;我们陷入命运的沼泽地,无意抵抗,无心挣扎……这还是原来的自己吗?如果给精神来一场体检,只能说我们病了,这是完全陌生的我们。

为何放弃理想,走向庸俗?为何为了蝇头小利,便学会苟且?毋庸讳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不得不为生计奔波,我们害怕生病,我们担心房价,我们恐惧失业。这是多么没有灵魂的生活?

我们本可以拥有质感的人生,却被残酷的压力摧垮了,于是难得一笑,于是表情越来越僵硬,连味蕾也感受不到滋味。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被生活凌辱过,是不是就该堕落?无法摆布生活,但不能主动被生活摆布。看透了人间百态,更应该热爱生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勇敢的心》有句台词说得好:“Every man dies,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的活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