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欧阳群教授治疗痛证的取穴经验
2015-09-21 | 阅:  转:  |  分享 
  
第6卷第1期

2010年1月

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ficTraditionalMedicine

Vo1.6No.1

Jan.2010

欧阳群教授治疗痛证的取穴经验

钟舒明,陈俊琦,邓桂珠,罗国东,廖韧赘,黄传蔷,王升旭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摘要:分析总结欧阳群教授在治疗痛证的取穴经验,取夹脊穴治疗脊柱相关性疼痛;取腰背部腧穴治疗脊髓

神经段管辖处大面积疼痛;根据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选穴原则,选取经验穴治疗上部或下部痛证;根据上下

对应、左右对应原则选取对应穴.治疗四肢关节痛证。

关键词:欧阳群;针灸;取穴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10)01—0044—03

欧阳群,原第一军医大学针灸教授、主任医师,历任中

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学会副理事长,全军中医学会理事、

针灸研究组顾问,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阿根廷中

华针灸学会顾问等职。其行医40多年,对针灸治疗痛证,

表4工艺改进后成品的质量稳定性

批次时间分匀含微度

要求。微粉硅胶常用作亲水性润滑剂助流剂,有利于改善

颗粒或粉末的流动性;同时其强极性和亲水性,有利于水

分透入片剂。加速片剂崩解和药物的溶出,使制成的片剂

具有较好的硬度及崩解性,释药速度快,有利于生物利用

度的提高。处方中的甘露醇易溶于水,有吸湿作用,作为填

充剂可加快释药速度,使药片迅速崩解;又可作为甜味剂,

当遇水形成均匀的混悬液时,可直接饮用或咀嚼,尤其适

合老年、幼儿及吞咽困难者。

(2)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工艺中采用主药和辅料分开制

粒.实现了主料颗粒的烘干条件可控,且温度低、持续时间

短,极大限度地保证了这一剂型的特殊质量要求——分散

均匀性。

(3)分散片的药物溶出和分散均匀性与颗粒粒径大小

有关,粒径越小,药物分散越快,溶出度就越高。控制分散片

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必须严格控制颗粒的粒度大小和比

例。也就是颗粒粒径要小且均匀。分散片的湿颗粒要求在

lmm(18目)以下,干颗粒整粒要在0.6ram(30目)以下,有

资料显示阿莫西林等13服B一内酰胺抗生素分散片的颗粒

粒度要求是:<0.7ram(约22目)的约100%,>o.5mm(35目)

的应<30%(最好<10%),<0.15mm(100目)的应<50%(最好

20%~40%)。预试验中对半成品颗粒的粒度分布与分散时

间的关系进行了系列试验考察,然后依据半成品粒度要求

推算出主料颗粒和空白颗粒的适宜粒度要求,以确定制粒

用筛网目数,这也是该工艺的一个技术要点。

(责任编辑:姜付平)

收稿日期:2009—10—12

作者简介:王升旭,博士,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脊柱相关性疼痛和中医脑病



第6卷第1期

2010年1月

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ficTraditionalMedicine

Vo1.6No.1

Jan.2010

有独到的见解。现总结其治疗痛证的取穴经验,以飨同道。

1取夹脊穴

夹脊穴,又名“华佗夹脊”,是夹脊柱而分布的腧穴,是

临床常用的一组经外奇穴。其与其它奇穴不同,一是穴位

多,不是一穴;二是处在重要的解剖位置(每穴下都有脊神

经与血管丛)。被古今专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故有“华

佗夹脊治百病”之说,在针灸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欧阳教

授善用毫针深刺夹脊穴治疗脊柱相关性疼痛。现介绍如

下。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属于哪一节段脊髓神经分

布。即取该段的夹脊穴。患者端坐,皮肤局部消毒,用2寸

30号毫针,棘突旁0.5cm处,直刺进针,针尖至椎板骨膜

处。向一个方向捻针,使针感传至病所,然后轻微缓慢提插

捻转最多20次(1min左右),迅速出针。针颈部夹脊穴,切

记时间不要过久。不留针。手法要轻,否则易出现晕针。

临床疗效:上世纪90年代初,欧阳教授临床治颈椎病

165例,治愈率49%,具有见效快(见效率56%)疗程短(一

般3~5次),疗效持久(数年不复发)的特点。

医案:患者OnceHceCeazcuhk男,58岁,苏联驻古巴

武官,1991年2月就诊,患病已11年加重2年,常颈部僵

硬疼痛,活动受限,右手握力8kg(健侧38kg)臂丛神经牵

拉试验,及椎间孔压试验均阳性。X线摄片C椎体前后

缘增生、椎间隙变狭窄,针刺CC双侧夹脊穴,首先针

后疼痛当即基本消失,手握力增至28kg,每周治疗1次,

共5次而痊愈,随访4个月疗效巩固。

患者郭某某,某保险公司总经理,患颈椎病十余年,近

一年,颈痛发僵,左手连端饭碗茶杯都无力,首次针后,疼

痛基本消失,活动自如,当场手端茶杯表演,共治疗3次,

追踪10年未见复发。

2取腰背部腧穴

欧阳教授治疗痛证时.常考虑疼痛部位属何脊髓神经

节段支配,则取该神经段的腧穴进行镇痛治疗。现举例如

下:

2.1带状疱疹

根据皮损部位判定属于何段脊髓神经根段.选取该

神经根处的腧穴。让患者侧卧,在同侧背腧穴处消毒后,

用26号2寸毫针,约向内斜刺进针,针尖近该神经根部

缓慢向一个方向捻转,待感传到病所,然后紧持针将针作

提起势(不能拔针)约1~2rain,患处疼痛当即锐减,并针

刺同侧阳陵泉穴,共留针30min。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

3~5次即可。

临床疗效:欧阳教授曾观察43例,全部治愈,首次针后

镇痛率90%,1-2次疼痛即消失,疱疹干涸、结痂、脱落时间

比其他治疗快,且无残留痛,两例残留痛患者,镇痛亦佳。

医案:古巴一患者,沿4肋平面皮肤带状疱疹2天,疼

痛、烦躁不安、三夜未寐,针刺T4右侧腧穴,首次治疗后,

疼痛锐减。2次后,疼痛消失,共5次。10天后疱疹消失,痂

脱落,无残留痛。

2.2下肢痛证

方法:无论何种性质的下肢痛,均根据其疼痛部位,判

定属何脊髓神经段管辖,则取该神经段的腧穴。如坐骨神

经痛、取腰2或腰3,患者俯卧,局部消毒后,取26号毫针

进针至神经根部,缓慢向一个方向捻针多顺时钟方向待针

感传至病痛区,然后紧持针柄,用力向上作提起之势,(也

不能拔起出针),约1-2min,此时患者针区剧痛,此关系到

疗效,须嘱患者忍受,留针30min,留针期间,间隔10min,

照上捻转提起行针1次,以增强疗效。

临床疗效: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欧阳教授治疗

292例下肢痛证病例,其中坐骨神经痛84例,椎间盘突出

2l例,脊椎滑脱2例,以及臀部痛37例,大腿痛48例,小

腿、足背痛63例,大足趾痛37例,痊愈率45.9%,有效率

96.6%。治疗后,虽然病理改变不明显,但临床症状,生理活

动改善明显,镇痛效应快、好,且疗效巩固持久。

医案:患者郭XX,女,52岁,2人,车祸、致3、4腰椎一

度滑脱。下肢痛,丧失工作能力,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已5

年,靠铜架支撑,本拟待床位入院手术,1991年巧遇,予针

刺3、4腰椎旁之腧穴,首次针后,当即疼痛消失,取下钢

架,自行迈步,共3次。5年后随访,尚有轻微不适,能坚持

家务。

2.3胆囊炎

方法:患者侧卧,取右侧胆俞穴,针抵脊髓神根部后,

向一个方向捻转,使针感传至胆囊区,然后紧握针,稍用力

提起势约1-2rain,再针右侧胆囊穴(阳陵泉1寸下敏感压

痛点),留针20~30min,留针期间照上方法行针2—3次,每

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

临床应用和疗效:急慢性均适应,急性者见效较快。欧

阳教授治疗10余例,均获良效。

2.4大足趾痛

方法:针刺第五腰椎旁脊神经根处。

临床疗效:1次即见效,3—5次可愈。

医案:在古巴,曾一老太太,右大足趾痉痛已3年,不

能触摸,穿的皮鞋前内方开窗,以免其碰撞而至疼痛,我指

导1位学生,按法针刺腰5腧穴稍作逆时钟方向捻转,当

即止痛,仅3次而愈。‘

3上病取下

临床上通过针灸下部穴位而治疗上部病症的方法,称

一45—

第6卷第1期

2010年1月

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ficIhditionalMedicine

Vo1.6No.1

Jan.2010

为“上病下取”。早在《素问·五常政大论》就有记载,“气反

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欧阳教授根据该治

则,治疗上部痛证时,常在下肢取穴治疗。现举例如下:

3.1牙痛

方法:一般取同侧外踝尖最高点处。先用指甲缘按压

敏感点(即最痛处),数秒钟后,当即止痛,亦可用小块胶布

粘一粒王不留行按压或米粒贴于该痛点,患者痛时随即按

压,即可止痛。

3.2偏头痛

方法:取同侧丘虚穴,可指甲按压,亦可针刺,其效良好。

3.3后头、后颈疼痛

方法:取承山,一般取两侧,可指压,亦可针刺,患者侧

卧或俯卧,进针2寸许,只捻针不可捣针,留针20~30min,

取针后,指压片刻,以防出血。

3.4抬肩困难者

方法:取对侧三阴交、曲池,留针20min。

临床疗效:30多年来临床应用,均能立即起效,且疗

效持久。

4下病上取

与上病下取相似,下病上取也是以整体观念为前提,

为保持脏腑阴阳平衡而确立的配穴原则。欧阳教授在临

床治疗身体下部痛证时,常常选取头面部穴。现举例如

下:

4.1足跟痛

方法:取同侧下关穴,用1.5寸30号毫针直刺,轻微

捻针片刻,留针30min。

临床疗效:有病例记载的73例病患,一般当即止痛.

有效率97.1%。

医案:一位90岁高龄老翁,在足底长鸡眼,数次手术

后,局部疤痕硬结疼痛,几乎不能行走。在接受下关穴针刺

3次后,其痛苦得到解除。随访1年,无复发,疗效巩固。

4.2痔疮、肛裂

方法:取龈交(上唇韧带),局部消毒,在韧带中心多能

找到白色粟粒大的丘疹,用三棱针将其挑破即可。如找不

到白色斤疹,在该处挑剥2~3次即可,亦可在该处注射

0.2%普奴卡因0.3mL。

临床疗效:治后当即能见效。

.--——46..-——

4.3膝关节痛。屈伸不利

方法:取地仓(双),用1.5寸30号mL,各向外侧平刺

1_3寸许、留针30min,针时患者尽可能不要讲话。取针后,

手压片刻,以防出血。

临床疗效:多数患者针后当即能见效。

4.4抬腿困难者

方法:先针至阴,无效者针睛明,留针20~30min,多能

见效。

5上下对应取穴

治疗四肢关节痛证.欧阳教授根据病痛部位上下交叉

选取部位相应、解剖形态相仿、功能相似部位之腧穴;若在

疼痛部位无对应之腧穴时.则必须在相应的同名经上取

穴。现举例如下:

5.1网球肘

方法:先摸准痛点、定点后,取同侧腓骨小头对应处用

指甲按压,疼痛有所减轻后,然后局部皮肤消毒,用0.5寸

毫针针刺,轻微捻针,至疼痛明显减轻后,留针20~30min。

临床疗效:多数患者疼痛当即能减轻,2~3次即愈。

5.2肩关节痛

方法:取同侧股骨大转子相应点针刺。留针20~30min。

临床疗效:部分患者能获得较好疗效。

5.3膝关节痛

方法:取患者肘部尺骨鹰嘴为中心.距中心1.5—2cm

范围内,上下左右各取一穴,一般取同侧对应点穴。皮肤消

毒后直刺进针,待得气后,轻微持针,稍逆时钟方向捻转

1min后松手,留针20~30min,每日或隔日1次、7~1O次为

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明显见效。

临床疗效:1991年欧阳教授观察136例,疼痛全消,

功能恢复者33.1%,首次针刺治疗后痛减,功能改善者占

87.7%,有效率为98.53%。

6左右对应点取穴

与上下对应取穴的治疗原则相同,病在左取之右。病

在右取之左。欧阳教授运用该原则,主要治疗四肢扭挫伤,

如右踝某处扭挫伤肿痛,取对侧踝部相对点处行针刺。伤

后如能立刻接受针刺,消肿止痛效果会更好。

’(责任编辑:胡静)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