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锈迹墙钉

 苏迷 2015-09-21
踏访松陵老街,古城东门外,旧称“江南市”的街市盛景已远逝。见那盛家厍,有李宅、沈园……沧桑老屋,见证着曾经的辉煌。
  吴江的古建筑历史,源远流长。明代,吴江人计成,园林大师,他的《园冶》,奠定了世界园林鼻祖的殊荣。吴江一隅,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区域,临河环水,富庶传世的工商经济,诗书传家的人文底蕴,使得这里历来是官宦退隐、富户别墅、学士散居之佳所。水巷、小桥、驳岸、踏渡、码头、石板路、水墙门、过街楼……极富江南水乡的安居特色。
  我,留恋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逸精致,流连在盛家厍新桥河畔,任瑟瑟秋风穿越庭院深深的雕楼黛瓦,仰头细数那古老高墙上斑斑锈迹的墙钉。
  古宅老屋,凝聚着先民的居住文化和建筑经验。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太了解以前的房是怎么盖了。旧时江南建筑,多数木制结构,砖墙是不承重的,“四梁八柱、榫卯结构、一麻五灰、雕梁画栋”,木头之间的连接靠榫头,所谓“榫,剡木入窍也。”古代木艺,大多采用榫接方式,不用一钉一铆,顶多用些竹销、木销之类的加固。所以,看见那些群体庞大、山墙连绵的老屋墙面上,出现大量铁钉,我曾经也很好奇。
  古建筑墙体,会用铁钉修缮加固,称为“墙钉”,也有叫“墙扎”。古时建房,用墙钉加固并不稀奇,与后来的砖混结构房屋预埋钢筋加固是一样的道理。据了解,有些乡村的低矮小屋,也有零星墙钉可寻。有些老宅的钉子并不裸露在外,外壁光溜,不见一钉。现在,许多老宅开始修葺,拆建时,发现墙内会有好多铁钉。这些品相完好的墙钉,也许是锻打的品质,历经几百年,居然不烂,还能派上用场,重新钉在修旧如旧的墙上,恰到好处。
  上世纪七十年代,松陵铁业社里,还可见此类墙钉出售,铁匠也会根据墙体的需要,现打出来。这些墙钉,由一根长钉与一片钉帽配套,松陵人俗称“板墙钉”,用于墙内木柱与墙面结合,起到夹板固定牵扯作用。通常,匠人会依据房屋的内部木结构,整齐排布墙钉;由于木结构承重,铁钉牢牢钉在承重的木柱上,加固周边墙体,经久不走样,抗震不歪斜。除非,木头烂了,钉子断了,墙才会倒。
  现在,城镇化建设,靠铁钉加固墙面的传统技艺,正在慢慢消失,不为人识。所以,当我漫步在松陵老街,迎面看到一大堵锈迹墙钉有序遍布的老墙头,除了好奇,还有怀古。
  ■云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