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先搞定这5个问题!-今日头条

 和佛同在 2015-09-21

想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先搞定这5个问题!

如果你在电子商务领域里创业,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对着堆积如山的库存一筹莫展。然而在危急关头,创业菜鸟们往往会“病急乱投医”,要么尝试一些华而不实的营销策略,搞些推广噱头,“黑客增长”等等;要么就是寻找一些速效对策,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对业务发展并无太大帮助。

事实上,绝大多数电商初创公司之所以做不好线上销售,主要是由于以下五个原因:

原因一:在营销上砸钱不足

很多电商创业者都问过笔者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的线上销售速度很缓慢,此时我会反问他们每个月花在营销上的预算和支出有多少。通常,这些创业者回答的数字都不是很高。简单的说吧,很多业务指标都是需要砸钱才能实现的,比如客户获取,每个购物车的平均商品数量,客户生命周期,等等。此时你需要了解下同行,举个例子,如果他们获取每个客户需要100美元成本,那么当你希望在一个月内新增100个新客户,至少需要砸下1万美元。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得砸钱套不住客户。

而对于那些营销预算和业务增长都相对稳定的电商公司来说,或许可以尝试一下在某些最盈利的渠道上有所突破。笔者建议一个非常简单的“70-20-10”规则:把70%的营销预算花在相对稳定可信的渠道上;把20%的预算投在一些不太成熟,但未来有可能产生效益的营销渠道上;而剩下的10%,则可以冒下险,说不定能实现一次“全垒打”。

原因二:网站流量捕获不多

很多人对互联网流量不够重视,觉得那不过是个数字而已。但请记住,如果你每月有1000个独立访问量,意味着就有1000个潜在客户,他们是消费社会里真正存在的人,口袋里有钱包和信用卡,不要忽略他们。

一般而言,电商网站的用户转换率大概在1%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有1000人访问了你的网站,可能有10个人在上面会购买商品,完成交易。但问题是,为什么剩下的990个人访问了你的网站,但却什么都没有买呢?

老实说,笔者更关心那些没有进行消费交易的人。如果拿实体店做个类比的话,当1000个人进店购物,只有10个人购买了商品,那么你至少需要分析三个问题:

1、那10个人买了哪些商品

2、另外990个人在店内做了些什么

3、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那990个人没有买任何商品

如果在深入挖掘下去,你需要明确访客在网站上有哪些行为,然后“对症下药”。

原因三:你的广告做的不好

笔者在此并不是抨击你的广告创意或是设计,而是你的广告战略规划。好的广告不一定要在视觉上产生巨大地冲击力,也不一定要天花乱坠的宣传内容。事实上,有效果的广告才是好广告,这意味着你的广告首先要能做到信息匹配,并且为网站带来较高的点进率(注意不是点击率),吸引保持用户粘度。投放广告之前,你可以先分析下自己的目标用户群,然后看看他们的反应如何。

原因四:对老客户不够重视

笔者觉得有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那就是:要把成熟产品卖给新客户,不要把新产品卖给新客户(因为存在太多变数)。不过,每个品牌都会有一些忠实粉丝,一些老客户,因此要确保给他们传递合适的信息,同时要拨出一些经费服务老客户,因为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支持你的品牌。

原因五:你的产品不太给力

简单来说,虽然现在很少有那种一投放市场便大受欢迎的产品,但如果你不专注于开发一款优秀的产品,无法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完美契合,就算搞定了上面提到的四个问题(比如你的广告投放到了最合适的受众群体,用户也愿意花时间浏览你的网站,为合理定价的商品买单),一样无济于事。

电子商务行业不是一个简单的世界,其中充满了竞争,除非你手上有雄厚的资金支持,能够经受得住“暴风雨”的摧残,否则,没有一款杀手级产品真的很难在电子商务圈子里生存下去。

总结

有的人手上有几千美金,然后思考了几周时间就决定在电商界创业,但笔者必须要强调,在电子商务领域里创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去做的。你需要有可持续发展,且足够智慧的理念去推动创业,如果业绩数据不尽如人意,就得再花上几个月时间考虑其他想法,试试其他方法。保持不断定位受众群,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用户池”,从那里,你可以获取最直接的用户反馈。但同时,你也要密切关注用户行为,这样才能让你做出更好地商业决策,判断是否要在电商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你需要把情绪化的东西统统都抛开,专注于数据,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电商营销专家。但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此先尝试做些最基本的改变吧,把这五个问题搞定,或许你会发现,一切都变得更轻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