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与火的历史: 二战中车企与飞机的故事[3]

 飘行者19 2015-09-22

被中国空军击落的川崎九五式,可以看到旁边围观的中国百姓。



川崎二式“屠龙”双座战斗机,是日军为数不多的双发双座重型夜间战斗机,产量超过1700架



驻新加坡加冷机场的二式战斗机,它装备了当时刚问世的雷达,装备37、20mm机炮各一门和一挺7.92mm机枪



川崎“强风”战斗机是“紫电”舰战的陆军版本,最大时速658公里,总产量超过1500架



川崎三式“飞燕”战机是川崎产量最大的战斗机,总产量超过3100台,也能用于对地攻击。



川崎九九式轻型轰炸机生产近2000架,可携带800公斤炸弹,同时也能用3挺89式机枪直接对地扫射



战后的川崎也进行摩托车和电力机车的生产,其中国产CRH2系列动车组便是来自川崎的技术。



三菱重工(1970年代三菱汽车从三菱重工独立)的二战军品涵盖面很广,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零式战斗机。



零式战斗机更多作为舰载机使用,在太平洋战场前期占据优势,总产量也超过了1万架(日本最高产量)



九六式陆攻是三菱生产的中型轰炸机,也是侵华日军的前期主力,总产量1000出头。



一式陆攻(轰炸机)比九六式外形更为简洁,当然它的出名更多是因为山本五十六最后的座机就是它



中岛的飞机和发动机产量在二战中也非常可观,战后中岛被拆分,其中一部分就是今天富士重工(斯巴鲁)的前身。
图为中岛产量最大(近6000架)的一式“隼”战斗机。



中岛一百式“重型轰炸机”实际载弹量也就1吨,但已经是日军系列中的重量级选手。



中岛、三菱和川崎也生产水上飞机、教练机等机种,图为中岛九七式运输机(授权生产的道格拉斯DC-2)。



意大利的航空工业比起英美德等国就要逊色一筹,作为菲亚特集团的一员,Fiat 
Aviazione在二战中生产了意大利的前期战机菲亚特CR.42。



CR.42采用双翼设计,最高速度只有441 km/h,搭配两挺大口径机枪,
这样的实力在当时的战斗机里面只能是被打的满地找牙……



菲亚特G.50,造型更为流线型,最高时速470,也只有两挺机枪,总产量近700架。



Macchi C.202战斗机的性能显然比前面两款菲亚特战机强很多,
它采用阿尔法·罗密欧RA.1000系列V12发动机(授权生产的DB.601),最大时速可达600 km/h。



意大利SM.79中型轰炸机,采用三台阿尔法·罗密欧128-RC18星形发动机,最大载弹量1200公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