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庄用地一般都选择在开阔的场地,如农田、草坡或具有地形起伏多变、景观特质良好的农业用地上,垂直尺度景观变化与水平景观伸展具有空间意象上的连绵特征。在植物的搭配上,要与园林建筑如廊架、屋顶等充分配合。景点空间外轮廓、道路、农田、水岸线等线性景观适宜运用自然曲线线性,与丰富的地形变换、植物景观天际线等天然要素相融合,展现自然的独特魅力。
对于农庄中大面积的开阔景观,如大片稻田、缀花草坪等,如过于平淡,缺乏空间变化及层次,可采用园林设计手法中的障景、漏景、隔景的手法以使空间感更加突出,提升景观的可观性。设计中要对原有地形进行适当改造,以适应观赏者对景观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对现状的不良景观进行适当改造与优化,做到精益求精。休闲农庄内农田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农田的布置要和园区其他要素相互融合、衔接流畅,各景观要素的组合要自然和谐、相辅相成。可借鉴“大地构景”手法打造大型景观。
4.1风景林
风景林是以美学观赏为主要功能的森林景观,风景林的规划要以观赏树木为主。尽量做到林相整齐、优美,色彩变幻多样,这样可引发人们的观光兴致。还要经过人工艺术开发形成人们乐于游憩的空间环境。利用植物高低错落,互相组合,形成观赏效果极佳的绿海景象。
4.2各景区植物景观
以乔木为主,花灌木与草花相结合为辅。根据各园的主题立意和文化氛围,布置色彩丰富、季相变化多样的树种,形成高矮不一、前后有序的自然效果。
4.3休闲农庄植物景观
以大片的农业作物组成绚烂多姿的田园风光,成片的观赏花卉和观赏药材、可观花观果的亚乔木沿路或集中栽种,高大的乔木适当点缀,形成田园牧歌般的自然佳境。
4.4道路两旁的风景林带
道路是联系各景区、景点的通道,是游人的必经之路。主要道路两侧栽植以乔木为主,适当配置少量花草灌木,随路的自然曲线结合路旁的地形,不等距地自然式种植,使其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支路由乔木与灌木结合的树丛自然植于路边,形成“林中穿路”,还可形成“花径”,以花的娇美姿态和艳丽色彩吸引游人,特别是盛花时节,游人从浓郁的花丛中穿越会获得美的享受与熏陶。
路口与道路的转角处,巧设对景、障景、透景,形成不同的空间,给游人以生动变幻的视觉感受,丰富了游路景观。
台湾的休闲农庄十分重视打造自然生态游道,如垂榕步道、榄红步道、樟林小径、百香果绿色隧道等。在特定的游道两旁有意识的突出的大规模种植单一植物,既构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又便于步道的命名,也便于游客对庄园内道路的识别和记忆。要做到这一点绝对不难,难得的是经营者时刻不忘形成特色、重视游客感受的这份心思。
4.5景点及接待设施周围的植被规划
景点周围的植被要突出景点的内涵,人文景点的周围植物配置要同人文景物相宜,自然景点周围植被好的要保护原貌。
接待设施旁的植物配置要与建筑谐调统一,对不同类型、形式、色彩及功能的建筑要选择与之相宜的树木及采取相应的配置方式,以衬托建筑、谐调和丰富建筑构图,赋予建筑以表现时空的季候感、强化建筑性格的认知感,及烘托建筑环境的氛围感。
在接待设施附近的开阔地带和场地配置一定的草地和草坪,可供观赏、休憩、野餐。甚至在紧急时可做停机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