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文江:莫让“煽风点火”的媒体开溜

 超越梦想之上 2015-09-22

  连日来,江西应用科技学院一学生网上投诉“被多名老师殴打”的消息在互联网上不胫而走。9月17日,该校官网对外公布该事件最新调查结果:双方当事人虽有发生相互推搡行为,但无双方斗殴现象,该同学损伤程度不构成《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规定的轻微伤。(9月18日大江网)

  “老师打人了!”这样的呼声在教师节前后发到网上足以引爆眼球、赚足点击。该报道让笔者立马联想到前不久一位女司机因违章被交警拦下时,居然自解衣扣高呼“警察非礼了!”的场面,孰料警方凭借现场的执法记录仪还原了事实真相,该女子以涉嫌违章、敲诈被刑事拘留。相比之下,这位“受害学生”在军训表演现场上演另外一出好戏,只怕是电视剧看多了吧?

  “被老师群殴”这种严重不合常规的“拉仇恨式”报道,就像运动员吃了兴奋剂、小白鼠吃了荷尔蒙,只能聒噪一时,却不能“持久”,一旦真相大白,谎言除了“见光死”,根本没有别的可能。回顾事件发酵始末,这位“受害学生”一边叫嚣“你知道我是谁吗?你敢动我试试”,一边高呼“老师打人了!”我只能说这位同学报错了专业,如果该校有表演系的话,这位有着高超演技的人才无疑给生生埋没了。

  浏览一下有关媒体的报道,仅凭“受害学生”缺乏逻辑、碎片化的一面之辞,和一张似是而非的图片,居然就敢把消息发出来了,这样明显违背新闻原则的做法不知道究竟是怎么通过编辑把关的,虽然一时间赚足了点击率,可在警方介入后剧情的翻转足以让这篇报道千疮百孔。涉事学生以“吧主”自居自我炒作,甚至是颠倒黑白、污蔑老师实属不该,相关媒体不但不做严谨调查,反倒为了点击率偏听偏信、让流言蜚语满天飞,不仅制造了“舆论冤狱”,更蜕变成了“教师”职业污名化的帮凶。

  因此,当“有推搡无斗殴”、“不构成轻微伤”的调查结果浮出水面时,该反思的不但有校方,有涉事师生,还应当包括社会媒体。因为互联网时代,官员、医生、警察、城管、教师等职业本就是舆论上的弱势群体,如果有媒体为了赚取点击率不分青红皂白,甚至是有意颠倒黑白、推波助澜、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这种“职业病”对净化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无疑是有害的。因此,警方在处置涉事师生的同时,千万别忘了针对“煽风点火”的无良媒体的依法制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