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慰】(wèi) “慰”,形声字,从心,尉声。 “尉”是“熨”的本字,指用熨斗熨平衣物,意为抚平、平复;“心”指心灵、心境、心情。“尉”“心”为“慰”,即是抚慰人的心灵,是对心中的痛苦、哀伤、抑郁、气愤、孤独等不平情绪进行安抚、安慰,使之平和、平静。《说文·心部》:“慰,安也。”本义为安慰。“心”于“尉”下,表明“慰”的目的是让一颗悬起来的心放下来。另外,安慰别人,首先要把心放平,用真心去安慰,使对方的心放下,如劝慰、抚慰。安慰别人,一般先要通过“问”的形式,“问”是途径,是了解对方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慰”又有“慰问”之意。 “慰”的本义为安慰。如三国时东吴大都督周瑜年轻有为,机谋过人,前番娶了小乔姑娘,与顶头上司孙策结为连襟,后来又备受孙权倚重。一时间,周瑜意气风发,几杯美酒下肚,就按捺不住喜悦,舞剑而歌,赋诗明志:“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慰”有问的意思。如刘禹锡《酬国子崔博士立之见寄》:“健笔高科早绝伦,后来无不揖芳尘。遍看今日乘轩客,多是昔年呈卷人。胄子执经瞻讲坐,郎官共食接华茵。烦君远寄相思曲,慰问天南一逐臣。”白居易《梦得卧病,携酒相寻,先以此寄》:“病来知少客,谁可以为娱。 日晏开门未,秋寒有酒无。自宜相慰问,何必待招呼。小疾无妨饮,还须挈一壶。”“慰问”指礼节性的慰问和犒劳。“尉”可表示官职,慰问一般是上级对下级;“慰”下之“心”则表示慰劳要真心真意,被慰问者也要领会对方的真情。唐德宗时期,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德宗紧急调遣泾原守军开赴前线。经过长安时,因为官兵没有得到应有的慰劳而导致兵变。此次兵变是“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的一次大叛乱,大唐宗室有七十余人在叛乱中丢了性命。可见,居上位者,不要认为下属的劳动都是应该的,而要将心比心,以诚待人。 “慰”从心,表明与人的心情有关。使人的心情安适为“安慰”;表示或感到安慰为“告慰”;因心情痛快而感到安慰是“快慰”;因宽解而心安为“宽慰”;安抚、劝解他人是“劝慰”;因喜欢而心安是“欣慰”;自己安慰自己则是“自慰”。人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安慰他人,更要懂得自我安慰。“心”于下,表示要懂得事事处处将自己的心放下来,用平常心、平和心、平等心待人处事。对成败沉浮多一些坦然,少一些计较,让生理和心理空间都能适时适度得到减压,生活才会变得丰富而温馨,人生才会变得轻松而美好。 一个男人失恋了,朋友安慰他说:”没有关系,你很快就会快忘了她,找到更好的女孩。” 男人大喊:“不,不可能,我不可能很快就忘了她,我给她买的很多东西都是分期付款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