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俄罗斯数学家Perelman——世界上最富有的人_村儿里的那棵树

 棋罢不知人换世 2015-09-22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b9343bc0100hqpv.html?vt=4

  在我们大众讨论这位穷困潦倒的数学家时,我们更应该反观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可怜的是我们自己,因为自己的穷乏才挖空心思去占有,以填补自己空虚的内心,使自己获得安全感。他Perelman,不需要,他很富有,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且他拥有了,所以他不需要再刻意去占有什么来增加提升自己的安全感。我们看重的金钱名利对于他反而是负累,他已经足够富有,再加就是累赘了。(这也让我们想起了,哲学界的一位妙人维特根斯坦,世人可能会觉得他活得很不幸,但他被癌症折磨的弥留之际对他的看护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为美好的一生”。)

  他说他不出名时还可以自由选择去做什么,出名反而给自己带来不便。那么,我们是不是因为我们是细微的不起眼的人人忽略的沙粒而感到庆幸呢?

  呵呵,不妨,先通过他人的眼睛(他的同行、邻居、老师及媒体)看看Perelman吧。


  X


  2006年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拒绝领取全球数学最高奖菲尔茨,2010年他又拒领由克莱数学研究所提供的100万美元奖金,奖励他证明数学界7大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

  他先后拒绝了斯坦福大学等多家国际著名学府的重金聘请,而宁可“在圣彼得堡附近的森林里找蘑菇”。

  数学家的邻居说道:“他真是个很奇怪的人。他在这儿住了7年,我却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开始我还以为,这里住进了一个精神病人:不剪头发,不剃胡子,指甲长长的,穿得像个穷人,比水还要安静,比草还不起眼儿。从不挑起是非,从不大声说话,也从不领女人回家。您知道他的生活有多贫困?有一次,我的电话坏了,找他帮忙,顺便往他屋里瞅了一眼。除了床、床头柜和电话,里面什么都没有。”

  佩雷尔曼在工作了几年就离开了司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很多人说他是自愿离开的。不过,他的一位中学老师并不相信这个说法。她向记者透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她说:“任何一个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副教授和教授每五年都会重新选一次。这样,佩雷尔曼就必须写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可他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从1994年起,他就开始专心破解复杂的庞加莱猜想。为此,他丢掉了研究员的职位。当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伟大发现之后,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有意隐瞒了这个事实。”

  离开研究所后的佩雷尔曼加入到失业者的行列。他没什么积蓄,仅有的一点钱刚够供自己和母亲的房租、出行等生活费用。几年前,有个朋友问他:“你有女朋友吗?”这位天才数学家无奈地摊开双手:“我连买音乐会票的钱都没有,什么样的姑娘会和我在一起呢?”现在,佩雷尔曼母子俩就靠着微薄的退休金勉强度日。

  不过,佩雷尔曼在研究所的同事瓦古连科并不这样认为,他说是因为佩雷尔曼在几何研究室与同事发生争吵后,被调到了另一个研究室,但这里的研究方向和他并不对口。渐渐地,佩雷尔曼也就不来研究所了。在他看来,佩雷尔曼和其他天才数学家一样,非常了解数学,却根本不了解人。“您记得电影《雨人》吗?我们的佩雷尔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2006年8月20日,《星期日电讯报》报道,这位古怪的遁世者目前与母亲住在圣彼得堡的一个简陋公寓里,靠他母亲每月约合30英镑的退休金生活,因为他从去年12月开始就失业了。

  佩雷尔曼的困境源于2003年与俄罗斯斯捷克洛夫数学所产生的冲突。当该机构没有重新推选佩雷尔曼任成员时,他的一位朋友透露,他感到自己是一个“无能而缺乏天赋的人”,信心遭到打击并放弃自我。

  佩雷尔曼坚称他不值得引起世人关注,也对他的“意外之财”不感兴趣。

  朋友们对佩雷尔曼与母亲住在一起并不感到惊奇,称犹太家庭的内部关系总是非常亲密,他的妹妹埃琳娜也是一位数学家。佩雷尔曼目前有少量积蓄,是以前做演讲时攒下来的。

  尽管生活拮据,佩雷尔曼仍然未接受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提供给他的100万美元奖金,作为证明“庞加莱猜想”的奖赏。

  佩雷尔曼在圣彼得堡有一套一居室的住房,这离他母亲的住处只需步行10分钟。在拒领难以置信的巨额奖金后,为躲避前来采访的记者,他搬到了母亲那里。在母亲的“保护”下,继续过他平静的生活。

  他说:“只要我不惹人注目,我还有权选择做某些事情,如今我成为一位非常有名的人,我不能像宠物般什么也不说,因此我决定退出。”这是佩雷尔曼破天荒接受《纽约客》杂志专访时透露的心情。

  “如果有人对我解决问题的方式感兴趣,它就在那。”佩雷尔曼说,“我公布了所有的计算。这是我能提供给公众的。

  近日美国《纽约时报》一篇报道开头就是“佩雷尔曼,你在哪里?”

  纽约州立大学数学家迈克尔·安德森更是高度评价,“佩雷尔曼来过了,解决了问题,其他的一切对于他都是肤浅的。”

  美国数学家格林博士说得比较在理:佩雷尔曼“友好而害羞,对物质财富没有兴趣”,他“好像不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

  《自然》杂志这样诠释佩雷尔曼的“隐士”本质:“他需要的是数学,而不是奖赏、金钱和地位。”

  庞加莱本人说过:“创思虽然只是漫漫长夜中的灵光一闪,但这便是一切。”对佩雷尔曼来说,“只享受数学思维快乐而不计较其他”的隐者风度或许就是成功的秘诀。

  法国著名学者让·梯若尔曾经说过,“好的经济学家忙于教学和研究,所以没有时间面对大众媒体,差的经济学家反而做这些事情”。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不是拥有财富最多的人,而是需求最少的人。”(李开复《世界因你而不同》)

  通过对这位数学家的分析,我觉得李开复对富有人的界定是不准确的。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不是需求最少的人,而是知道自己真正需求的人。就像佩雷尔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