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氏故居及其家人

 moto9977 2015-09-22
               

杜氏故居及其家人

杜受田故居鸟瞰图

 

滨州城区往北10余公里,是古滨州的老城所在地。由于古城池的造型像一只振翅高飞的凤凰,滨州老城被誉为“凤凰城”。在“凤凰的心脏”位置,有一处跨越明清两代的名门望族的故居,由于该处院落背靠滨州知州衙门,所以被称为“衙门前的杜家”。

滨州杜家,久有“一门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曾以“一门十二进士”、“四世六翰林”、“满门皆清官”而闻名华夏,被誉为“滨州第一家族”。明末的江西、湖广布政使杜诗、甘肃巡抚杜承式,清初的河南参政杜漺,清中的侍郎杜堮,到清朝咸丰年间咸丰皇帝的恩师、协办大学士杜受田以及其子军机大臣杜翰等,将杜家推向历史最高峰。

杜氏故居,是众多杜氏名臣的故居,也是杜受田幼年到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大院是明朝万历年间由杜受田的第八世祖,江西、湖广布政使杜诗始建,距今约400多年的历史。因是八世祖“方伯公”杜诗的住宅,这处宅院有“方伯第”之称;又因杜受田是协办大学士,“相国”是对大学士的尊称,杜受田故居又称“相国第”。

后来,随着杜家族人的各奔东西,这处偌大的院落渐渐人稀院冷。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鬼子占据了杜家大院,不少房屋遭到破坏。解放后,这里曾做过学堂,再后来由于多年无人照料,很多房子都已经坍塌,院落破败不堪,院内杂草丛生。

2009年初,滨城区委、区政府将杜受田故居保护修复工程列为全区重点工程,按照“修旧如旧、尊重历史、还其原貌”的原则,成立了杜受田故居保护修复工程指挥部,按原貌的整体布局,参照梁思成《青史营造则例》的法则与则略的做法,开始对杜受田故居进行保护修复。2010年“五一”前夕,一期工程全部竣工,修复后的28个院落、200余间房屋正式对外开放。

杜受田轶闻之双龙跪臣

咸丰皇帝小时贪玩,完成不了杜受田讲的功课。有一次,杜先生对其罚跪,正好被道光皇帝碰到,道光非常生气,便在门外说:“念书是君王,不念书也是君王。”杜受田一听,不仅没有道歉,还说道:“念书识字的君王是明君,不念书识字的君王是昏君。”道光一听,心想这才是真正为太子负责的人,便忙走进屋里撩衣跪倒,给杜受田叩头。杜受田一看,急忙上前扶起道光。道光对太子说:“从今往后不要再贪玩,要好好听杜先生讲书。”

杜受田轶闻之二王夺谪

四皇子奕宁沉静温和,六皇子奕诉机敏好动。究竟传位于谁,道光皇帝决定不下。一年春日,道光皇帝领诸皇子往南苑围猎,考察诸子身手。奕诉表现最为突出,几乎箭无虚发,面露得色。奕宁无法竞争,便依照老师杜受田的授计,未放一箭。道光皇帝问其故,答道:“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争高低。”道光高兴地说:“此真帝者之言。”但此次小胜并没有打消道光皇帝的顾虑。道光皇帝临死前,又一次将众皇子叫来,最后考察以立皇储。杜受田深知奕宁辩才不佳,便教其如此如此。是时,诸皇子对道光的垂询对答如流,奕宁却只是跪在地上抽泣流泪,道:“儿臣日夜对上苍祈祷,惟愿皇阿玛早日康复,此乃国家万民之幸,儿臣之幸也。”最终以亲情坚定了道光传位决心。

杜受田之死

咸丰元年,杜受田调管礼部。二年六月,山东一带连降大雨,滨州等三十余州县受灾严重,大水淹没庄稼,民宅倒塌,舟行陆道,鱼虾遍野,沿河居民漂溺殆尽,一片萧瑟凄惨景象。杜受田每想到家乡水灾饥民,痛裂肝肠,便向皇上奏道:山东及江南一带,灾广民众,

赈恤不可缓。杜受田又说:“山东是我故乡,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老臣愿随行筹办赈务。”杜受田接此任后,日夜兼程,驰赴灾区。

某日天色已晚,杜受田行至现滨州市西一村落住下,此地离其家乡老滨县城仅有10余里的路程,随行劝其回家探望,杜受田说:“贼氛未清,河患未平,怎能念及乡情?”第二天,乡亲们听说杜受田赈灾至此,一早涌来探望,却早已不见踪影。众人感佩之至,为了纪念他,将其曾经住过的这家店取名曰杜店,据说这就是今滨州市滨城区杜店镇的来历。

杜受田来到山东赈灾地点后,置暑湿于不顾,宵衣旰食,察民情,问疾苦,与山东布政使刘源灏、江宁布政使祁宿藻核定施赈章程,安抚灾民。杜受田办理完山东赈灾事务后,又驰赴江南,冒暑遄征。不料由于昼夜劳顿,感受暑湿,触旧患肝症。然靠精神支撑,致力公务不辍。七月八日,杜受田将江南赈务情形奏报朝廷,而言不称病。不料病势陡转,医药无效,于七月九日卒于江苏清江浦驿台,终年六十六岁。

杜受田之死,咸丰皇帝万分悲痛。灵柩抵京,咸丰皇帝亲往杜宅祭奠,抚棺痛哭,并赐陀罗经被一袭,赏银五千两治丧。追赠杜为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按清朝定例,凡大臣应否予谥,应由礼部先行奏请,唯杜受田不同,钦定谥号“文正”,可见恩宠倍至,无以复加。咸丰三年十月初四日起柩归里,恭亲王祖奠目送,咸丰赐祭酒一坛,派散秩大臣承志前往祭奠,还钦赐金镐、玉锹,意使灵柩归故时,逢山开山,遇水搭桥,凡碍灵柩前进之物均可铲除。“太师大学士”和“文正”是人臣中最高级的一种册封,清嘉庆以来汉族大臣被追封太师大学士者,仅杜受田一人而已。

杜受田陵园在原滨县城北约五华里处,殡葬之日,彩棚遮天,白毡铺地。是时王公大臣云集,武定、滨州两地方官为逃避奉迎之苦,各讨一项差事,知府大人守大门,知州老爷提药罐。其生劳死耀,气势之大,非同一般。据传,解放之后,杜受田之墓被挖开,发现里面

只有一两件小玉饰,其俭朴清贫如是。

杜家大院旧事

杜家大院的后人、年近80岁的杜氏十八世孙杜桂荣老人谈起杜家大院感慨良多,他说,杜家大院不仅仅是杜受田的故居,人们称其为“八大院”应该是兄弟八个始居于此,从家谱上看,只有杜氏第十四世、杜受田的父亲杜谔是亲弟兄八个,可以肯定,“八大院”之名始于他们。“八大院”中杜谔一支最为显要。杜谔嘉庆年间进士,最终官至吏部左侍郎,95岁高龄时病逝于北京家中。他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创作甚丰,是清朝中期的山东文坛盟主。他与其子杜受田,孙杜翰、杜乔,重孙杜庭琛5人皆为进士,皆入翰林院,俗称其为“父子五翰林”。上述五人再加上杜谔的侄子杜受履、侄孙杜宾2人,就是俗称的“一门七进士”。他从出生到中进士这50多年间一直生活在南街,生活在杜家大院,在这里,他读书治学,娶妻生子,侍亲交游。

杜受田是杜谔惟一的儿子,他是杜氏家族的核心人物,其出生地就是杜家大院。他6岁即在此开始读书,13岁就熟读了四书五经,一直到他36岁考中进士才走出杜家大院。听老人说,他高鼻梁,宽面颊,相貌俊秀,天资聪颖,文思敏捷,举止端庄凝重,为人内向多思。从政后,他与咸丰皇帝关系不一般,做了不少对国家有益的事。

杜受田有两个儿子都是进士出身。大儿子叫杜翰,曾是咸丰皇帝的军机大臣、“顾命八大臣”之一。咸丰死后,杜翰被罢免,后来在北京的家中郁郁而终。二儿子叫杜乔羽,曾以钦差身份任督办山东团练大臣,因无功绩被同治皇帝召回,再无外任,比哥哥杜翰早一年病逝于京城家中。杜翰、杜乔羽也是在八大院出生成长的。杜翰只有一子叫杜庭璞,无子嗣。杜乔羽有三个儿子,老大杜庭琛被咸丰皇帝赐为进士,殿试名列二甲,兄弟三人均无子嗣,从旁支中过继了一子叫杜崧年,杜崧年生有一子,未及结婚便逝去,从此杜受田一支绝。

杜桂荣的十四世祖是杜尊,为杜谔之弟,也是八大院的主人之一,曾祖杜受履为道光晚年间进士,曾任安徽桐城县知县。这一支传下来到杜桂荣是十八世了,杜桂荣说,从记事的时候起,八大院就一分为三了。杜桂荣一家居住着一小部分,在西南部。杜禾生一家居住着东南角一部分院落。杜禾生的十四世祖叫杜孚,杜禾生的祖父为杜宾羽,光绪年间进士,是杜家最后的一名进士,也是滨州最后一名进士,在甘肃任过知县,其子孙在甘肃一带工作生活。

日本鬼子占领滨县县城时候,杜桂荣老人才14岁,他清楚地记得,日本人一来就占了杜家大院,头头叫坂田,是个上尉,总共有几十号人。一家被迫搬进了南院。滨县县城解放后,他们走的走亡的亡,只剩下空荡荡的院落。当地政府将其改造为学堂。土改时,杜家大院的后人都划成了地主,有些近支也因为杜家大院的关系划的成分很高。杜桂荣年轻时一直在外边,滨县解放后回到了老家。议成分的时候,因为其曾祖杜受履任过知县,也被划成地主。现在杜桂荣老人已是四世同堂,共10口人,在杜家大院后人中算是很繁盛的一支了。

最后一位少奶奶

杜家大院第十八代孙杜禾生的原配夫人是杜家大院最后一位少奶奶,老人现年也80有余,改嫁后,现居住在滨州城区,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回忆起了她在杜家大院经历的一些往事。

她从十二三岁起在自己家的私塾中受过一些基础教育,结婚前没有出过自己家的大门。1944年结婚时,杜家在南街的八大院中的北半部分已经被日本鬼子占用,正门的二门里也被新民会占用,整个杜家大院已经比较冷落。当时大院中住的主要有杜桂荣兄弟(十八世孙)、杜金锟杜金铭兄弟、杜金鉴杜金铸兄弟(十九世孙),杜禾生是好几房的入嗣,后来杜家八大院分财产时,十六份之中有八份是他的。由于自小衣食无忧,杜禾生养成了挥金如土的习性。在结婚之前,就已经有个与通房丫环生的孩子,这个孩子叫杜金月。结婚一年多后,滨县解放,开始了土改运动,他就想到远在西安的二姑母处或者甘肃的八叔家躲避一阵,在外躲了一年多。回来后两三年,杜禾生又收到甘肃九婶及堂妹的来信,叫他前去,他便卖掉家中十八亩土地中的六亩作为路费,在看墓人的陪同下,又一次离家。在西安和兰州,九婶把一些钱庄和当铺交给他管理,他生活奢侈,仅几年的功夫就将钱庄与当铺都挥霍一空。在这期间,她独自支撑着这个走向没落的大家庭。当时日本鬼子离开时几乎将这家中的值钱之物全部席卷一空,除了照顾非亲生的杜金月之外,她还照顾着杜家大院另外的一个孤女——杜池,而自己与杜禾生的两个孩子先后夭折。一个不涉世事的大家小姐,面对混乱的世事和纷争的大家庭确实力不从心。互助组的时候,杜禾生回到了老家,1976年9月病逝于杜家大院。一生中最令老人遗憾的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杜金月,在家庭最困难的六十年代初期自杀,现在说起来老人仍感到痛惜。

曾是杜家大小姐的杜池1950年左右跟随姑姑南下广东,随后曾在新疆、甘肃等地工作,最后调到长沙铁道学院任教授,前几年退休在家,两子均为博士生。(董连旺)

杜氏故居及其家人

 杜受田画像

 

杜氏故居及其家人

花墙内门

 

杜氏故居及其家人

杜氏世谱

 

责任编辑:张雅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