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绘画的手段来记录,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再没有比速写更简单易行的了。有时得到一张好的速写,总是爱不释手反复观赏。见人家寥寥几笔,情态毕露、意趣横生,将对象活灵活现地摄入画面。这比那些内容空乏、慢慢磨出来的大作更能使我动心。于是心里痒痒,手也禁不住跃跃欲试了。我找来一些有关速写技法的书,总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碰到下来深入生活的画家,也从不放过请教的机会,但真正使我受益匪浅的是生活这个最好的老师。
起初,我是关起门潜心摹仿名家的手法,追求笔法的美观,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画出的东西表面上似乎挺帅,实则空虚浅薄,几根线条浮再纸上,什么都说明不了,弄得自己几乎丧失信心,十分苦恼。于是回过头来,老老实实以生活为师,到生活中去画速写。忠于对象、忠于自己得感受,先求画得准,反复练习,即使从十根废线条中得到一根比较准确的线条,我也视之为胜利。这样画了一段时间,果然有所收获。生活使我终于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速写只有尽快摆脱符号式的示意图画法,进入如实描写,然后才有可能对其提炼,达到概括的艺术表现。洗练、生动的线条是要在准确的基础上经过长期锻炼后才能取得。
画速写也贵在“以情作画”。情从何来?只能来自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你深入生活,被生活所打动,只想用画笔去捕捉,表达自己真切得感受的时候,虽然并未着意去考虑那些技术性的问题,但是各种相应得手法应运而生,神来之笔不期而至。千姿百态的生活将迫使你主动去寻找相应的不同表现手法;你再也不会满足于无休止的自我重复,习惯于老一套的表现手法了。面对那些比较复杂的对象,为了迅速把握它的情态,气质,你自然不敢去抠细节,而会情不自禁地大处落墨、抓大形、抓要点、抓特征。于是你学会了取舍、概括、提炼、强调……一系列艺术表现手法。这就是生活这个老师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馈赠。
有一阵,我曾迷恋于用线造型,幻想以几根潇洒的线条迅速勾画出对象,但在生活中我很快发现,某些对象不是用几根线条就能解决问题的——除非你有意放弃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比如画牦牛、骆驼这一类对象。轻飘飘的几根线条,无论如何表达不出它们那种沉雄、稳健的气质和结实厚重的团块结构。于是我改用更为随意的笔法,时而勾勒,时而施以明暗——单层排线、交叉排线、回形线、压笔——各种手法一起上,直到比较符合它们给我的感受为止。当然,不是说这种画法最好。我只是强调说明:画“无定法”,艺术固然有它本身的规律,但任何规律都不应成为一劳永逸的规定。一个艺术家如果不再进行新的探索,那只能标志着他艺术生命的终结——因为他已经不能再给人们提供任何新的启示。
画速写的人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从生活中带回一些速写,一经加工整理,反而失去了原来的生动性,这里那里总会留下些别别扭扭的雕琢痕迹。事实证明,精心设计出来的巧妙线条,决然比不上当初为追踪、表现对象所留下的笔迹自然、生动。这不是说速写不能整理,恰恰相反,经常见诸报刊的主题性速写,大部分都是经过整理加工的。问题在于加工过程中是否保留了生活激情和现实感受。只有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应用,才能真正理解。毋庸置疑,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 * *
这是二十多年多前发表在《青海日报》上的一篇学习心得。翻一翻过去的速写本,当时的情境仿佛就在眼前……速写对于画家来说,是灵魂的即兴,心像的飞扬!这是数码相机永远替代不了的。
史振荣 写于 绿绮画室 2010.6.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 shizhenron > 《我的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