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标准化怎么搞?句句肺腑之言!

 听_涛8899 2015-09-22

  关于安全生产标准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做好标准化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就会大幅提高;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所谓标准化就是依葫芦画瓢,没啥实际意义;更有甚者,因标准化创建过程中看到了一些不认同的情形,就对标准化颇不信任,提出“标准化就是某些人创收的工具”如此不负责任的言论……

  标准化究竟有没有用?标准化应该如何搞?评审达标后又该怎么做?如何用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这是今天我们和大家聊聊这些话题。


标准化到底有没有用?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还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不仅没有自身的管理体系,对国外先进管理体系的借鉴也常常只是学了点皮毛,甚至有很多企业,连最基本的合法合规都做不到,安全管理完全就是一片混乱。

  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安全员还面临着一个“根本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的困境,为何有此困境?说白了就是心中没有一个体系。安全员心中没有一套体系,就好比习武之人仅仅会了一些零碎招数,打起拳来自然不成套路。

  在此情况下,安监总局推出安全生产标准化,以帮助大家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这到底有没有用,相信很多人已能作出判断。


标准化是依葫芦画瓢?


  说到标准化,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依葫芦画瓢”,这样的观点,实际上只说对了一半,标准化创建确实是“依葫芦”去进行的,这个葫芦就是各类法律、法规、标准、规程,但并不是“画瓢”,而应该是“造瓢”。

  为什么是“依葫芦造瓢”而不是“画瓢”?因为“葫芦”只是一个参考,如果你抱着“画瓢”的心态去搞标准化创建,那你的标准化创建注定是失败的,没有内涵、没有自身特点的。

  标准化创建,必须摆脱“依葫芦画瓢”的思维,而应该进行“依葫芦造瓢”,也就是说,标准和达标要求在那儿供你参考,但你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一点一滴落到实处,而不是去抄袭、拷贝别人。


最重要的不是达标评级


  一些人看到上面第三个小标题,肯定疑惑了,标准化创建不就是为了达标然后评个级拿个证书吗?你为啥说最重要的不是达标评级?此言既出,定有其理论基础,往下看吧。

  达标、评级、拿证书,确实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目的,但并不是唯一的目的,更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我们都喜欢说这么一句话——“隐患是动态的”,同样,标准化创建的也是动态的,标准化创建的终点并不是达标评级拿证书。


说到此处,插播一段广告吧。


  “今年5月14日,安监总局撤销了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一级企业称号。”

  两家企业之所以被撤销一级标准化达标资格,是因为两家企业均于2014年发生中毒事故。一级标准化达标企业,在安全标准化中已属最高级别,这样的企业发生事故,只能说明企业标准化达标之后,企业后续的动态管理工作做得不好。


安全标准化与“PDCA”


  做安全管理的人,大多数都知道著名的“PDCA循环”,实际上,安全标准化与PDCA虽然起源不同,但二者却可结合起来运用。一个企业决定创建安全标准化,到正式开展各项创建工作,再到内部评审,再到外部评审,最后通过评审取得证书,实际上就是一个“循环”。

  完成标准化创建,仅仅完成了一个循环,而良好的安全管理业绩,是有无数个循环不断循环才可取得的,假如企业标准化创建达标后就不思进取、满于现状,那接下来的安全生产是没法儿得到保障的。

  安全管理工作,不就是精益求精吗,永远都没有终点,你一旦停下来,隐患、事故就容易找上门来。

  前述内容主要是针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而言,但对于政府监管部门同样适用,监管部门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的较色,并不是到企业达标、发证就截止了,后续的动态监管更是重要,在动态监管方面,9月22日安报头版报眼刊发了一篇题为《江苏苏州市要求抽查至少30%标准化达标企业 对搞形式主义的一律取消达标资格》的消息,推荐安监部门的同志认真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