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屈膝关节的异常弹响非常常见,很多人还会伴有膝关节的疼痛、酸胀等不适感,究其病因,问题出在髌骨的软骨上,医用术语叫做:髌骨软骨软化症,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髌骨的位置 ![]() 髌骨,又称膝盖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 上极与股四头肌肌腱相连,下极由髌韧带固定于胫骨结节; 其关节面与股骨内、外髁相互形成髌股关节; 膝关节屈伸时,髌骨在股骨内,外髁间由近到远呈“S”形滑动。 髌骨软骨软化症 ![]() 髌骨软骨软化症是指髌骨软骨面因慢性损伤后,软骨肿胀、龟裂、破碎、侵蚀、脱落,最后与之相对的股骨髁软骨也发生相同病理改变,而形成髌股关节的骨关节病。 常见病因 ![]() (1)膝关节长期、用力、快速屈伸,增加髌股关节的磨损,如自行车、滑冰运动员的训练,是本病的常见原因。 (2)先天性髌骨发育障碍,位置异常及股骨髁大、小异常,或后天性膝关节内、外翻、胫骨外旋畸形等,均可使髌骨不稳定,在滑动过程中髌股关节面压应力集中于某点,成为慢性损伤的基础。 (3)髌骨软骨的营养主要来自关节滑液,各种原因所致滑液成分异常,均可使髌骨软骨营养不良,易受到轻微伤力而产生退行性变。各种原因所致关节滑液成分异常。 发病症状 ![]() (1)初期为髌骨下疼痛,开始训练时明显,稍加活动后缓解,过久训练又加重,休息后渐消失,随病程延长,疼痛时间多于缓解,以致不能下蹲,上、下阶梯困难或突然无力而摔倒。 (2)髌骨边缘压痛。伸膝位挤压或推动髌骨可有摩擦感、伴疼痛,单纯髌骨软骨损害时,无关节积液后期形成髌股关节骨关节病时,可继发滑膜炎而出现关节积液,此时浮髌试验阳性。病程长者,有股四头肌萎缩。 (3)髌骨软骨面磨损较重时会感觉有咔咔的异常弹响。 确诊检查 ![]() 关节镜检查是确诊髌骨软骨软化症最有价值的方法; 可以明确关节软骨是否有病变以及累及范围,明确髌骨软化的程度,更能较好地与膝前疼痛为特点的疾病鉴别,特别是疑难患者。 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为主 (1)出现症状后,首先制动膝关节1—2周,同时进行股四头肌抗阻力锻炼,以增加膝关节稳定性。 (2)肿胀、疼痛突然加剧时,应行冷敷,48小时后改用湿热敷和理疗。 (3)硫酸/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有助于软骨中蛋白粘多糖的合成,有利于软骨修复。 (4)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透明质酸钠)可增加关节液的粘稠性和润滑功能,保护关节软骨,缓解疼痛和增加关节活动度。通常每周注射1次,4—5次为一疗程。 手术治疗 严格非手法治疗无效,或有先天性畸形者可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 (1)增加髌骨关节活动中过程中的稳定性,如外侧关节囊松解术,股骨外髁垫高术等。 (2)刮除髌骨关节软骨上较小的侵蚀病灶,促进修复。 (3)髌骨关节软骨已完全破坏者,有用髌骨切除方法减轻髌股关节骨关节病的发展,但术后膝关节明显无力,难以继续其运动生涯。 注意事项 髌骨软化症的发生有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就是关节软骨本身的退变,这与年龄等因素有关; 外在因素就是机械性因素对关节软骨的慢性损伤; 预防髌骨软骨软化症的发生需要从减少对髌股关节的持续压力,改善软骨的营养等方面入手。 预防措施 ①避免长期、用力、快速屈伸膝关节运动。 ②运动前主动充分活动膝关节。 要在不负重条件下进行。如平卧在床上主动伸、屈膝关节。坚持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钟。充分活动关节可使髌骨关节面各个部分都受到刺激,滑液营养成分能均匀渗透到软骨组织中去,并能增强关节的润滑作用。 ③平时主动行股四头肌锻炼,股四头肌舒缩时能带动髌骨上下移动,有利于软骨的营养渗透及减轻髌股关节面的持续受压。 ④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髌骨关节面持续受压。 屈膝位髌骨所受压力较大,容易损伤关节面。避免持续性蹲位和剧烈的运动对髌骨关节面的压力,如爬山、爬楼梯等膝关节屈曲位用力的锻炼尽量少做。避免突然改变锻炼的强度,增强力量和耐力的活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加量。 ⑤保持合适体重。 合适体重能降低作用于膝关节上的重力,肥胖则会增加膝关节的退行性疾病的危险,形成恶性循环,体重越大,疼痛越重;反之,体重越轻,疼痛越轻。 ⑥补充软骨营养。 多食含维生素、蛋白质多的食物,如水果、青菜、肉类、海鲜等。必要时可以遵照医嘱口服硫酸/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药物。 ⑦加强关节保护,注意保暖防寒。 天气严寒的季节,要给关节保暖,防止风寒入侵。如果要锻炼应带护膝,且不要超负重,可由小渐大,匀速省力。途中适当休息,并补充水分。 ⑧及时治疗。 膝关节出现不适或不定位疼痛时,要考虑到早期髌骨软化症的可能,要及时休息、及时治疗,防止关节软骨退变加重。 ⑨一旦确诊此病,在病变早期,应减少膝关节活动量,用绷带或轻便支架保护,如症状持续数月不能缓解而影响工作或生活时,可考虑手术。 ⑩对于素有膝关节病的人,不宜登坡度过陡的山或上下大的台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