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版范进中举(原创)陈武光

 陈武光 2015-09-23
  陈武光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所反映的学而优则仕,所表现出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可谓淋漓尽致,家喻户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范进一朝中举,35年的折磨摧残,35年的忍辱偷生,35年的辛酸,都在“疯”中爆发出来。“我中举了!”“我中举了!”所表现出的范进疯癫的典型形象,已成为人们的笑谈话题,可是当我们笑谈当年的范进的时候,现代版的“范进”更令人觉得可笑。

  当然,现代版的“范进”,不会像那时的“范进”,在光天化日底下大喊特喊:“中举了!”“中举了!”否则岂不众目睽睽,斯文扫地,暴露无遗。好在现在有这么多的通讯设备,电话、传真、电邮、短信、wifi……隐蔽、迅速,顷刻间向四面八方传播,真可谓一朝中举天下知。

  一天,电话铃声响个不停,拿起电话,对方连礼貌用语都没有,只听见一声嚎叫:“我提升担任‘X长’,定为‘X级’。”我愕然,赞美?祝贺?夸奖?勉励?……不知乍的,我这个人天生不是演员的料,“表演”不出来,略显笨拙地说:“我的朋友、同学、学生里头,有好几个也是当大官的,也不乏高层官员,但他们从不张扬,一贯低调。”

  过了不久,在路上遇到一个人,他喜形于色地又向我“报喜”:“某某人升官了,当了‘X长’,提到‘X级’!”后来我在散步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向我“报喜”,他们个个显得眉飞色舞,不久还有电话告诉我这件“大喜事”。

  现代版的范进不仅自己一个人在“疯”中喊着:“中举了!中举了!”而且还通过现代通讯工具传递“中举了!中举了!”的疯狂劲头,当时范进只是一个人疯起来,现代版不同了,许多人奔走相告,“众人效应”果真生效,众人也跟着疯起来了,疯劲十足地喊着:“中举了!中举了!”,小人得志,得意忘形,宦海沉浮,丑态百出。

  静下来想想,此等疯劲,实属正常,官迷文化,由来已久,对“官”之顶礼膜拜,早已近乎迷信的程度,“官文化”濡染之深随处可见。有一个做学生工作的老师告诉我,现在学生刚入学不久,就向她提出要当什么“长”之类的干部,老师啼笑皆非之余,对学生的“上进心”则小心呵护。

  官帽也叫乌纱帽,好像产于宋代或明代,历来都是不折不扣的抢手货,时至今日,不少人更是趋之若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开起会来总是侃侃而谈,学生毕业以后当任什么“长”,升了什么“级”,似乎成了评估专业培养成绩的标准,大家滔滔不绝地数着谁当了什么“官”,都觉得“有官”则脸上“有光”,“有官”则“有关”,办起事来有人关照关照了,而对于到底培养了多少专业人才,似乎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了。

  爱因斯坦曾精辟地概括了对待科学的三种态度:“一是为科学而科学;二是为营利而科学;三是献身科学。”50年代,他放弃了当时以色列国家总统的邀请,专心于科学事业。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爱因斯坦的选择受到赞誉,广为流传。当我们再次解读E=mc2的时候,又一次被她对人类社会格局变化的划时代作用的威力所震撼,“官文化”在我们面前却显得如此渺小,如此苍白无力。

  陈武光 发表于 2007-06-05 19: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