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9月10号 参加了容慧老师的正面管教家长课程,课上容慧老师通过不同方式诠释的对孩子“认同感受”,让自己触发很多,曾困惑于某刻难以打开孩子的心扉,难以赢得孩子的合作,后来在与孩子相处实践中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对有类似困惑的父母们有所启发和借鉴。
认同感受 1)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才能了解他们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感受。 2)不要修复,解救,或试图说服孩子放弃感受。 3)认同孩子的感受:“我能看出来你真的很(生气、沮丧。伤心)。” 4)然后保持沉默,相信孩子能处理它。 先从自己与女儿的故事开始 这段时间,家里姐姐很抵触去幼儿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午睡,她睡不着哈。妈妈感觉她压力很大,一直放松不下来,每当说起来,神态都有些紧张,她担心老师点她的名字,她担心睡不着时自己做不到一动不动地乖乖躺在床上…… 以前妈妈会更加关注于帮助她解决问题,分析各种原因,想想解决的办法,其实想了很多方法,她心中的那个解一直都在那里,让妈妈绞尽脑汁不知如何是好。 参加了正面管教课堂,妈妈意识到其实妈妈一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步:先去关注孩子的感受,先接纳她的感受,认同她的感受,再去谈别的。 所以当她在去学校的路上再次表达这件事情的时候,妈妈没有这样说: “你为什么会睡不着觉呢?是不是压力太大了,如果你放松下来,会不会不一样……” 妈妈是这样说得: “奥,你中午睡不着觉,你担心老师点你的名字,你不喜欢老师点你的名字……” 当妈妈认同她感受的时,没想到她没有抵触,反而打开了小话匣子,吧唧吧唧说个不停“老师说,睡觉的时候不能起来,我想尿尿也不能去…..” 妈妈及时回应“奥,你想尿尿,可是老师说睡觉的时候不能起来,你有些担心……” 就这样我们很顺畅地对话了很长一会儿,妈妈从她那里了解了更多的事实,及她的真实想法。 虽然当时我也没有什么答案,怎么去帮助她,可是到了幼儿园门口的时候,她没有像昨天那样在门口哭的那么厉害,她只是犹豫了一会儿哼哼说,“妈妈,能不能中午午睡前来接我啊?” 妈妈对她说,“妈妈知道,你很想让我中午来接你,可是妈妈做不到。” 或许是路上自己被理解了,感受被分享了,女儿没有什么大闹的情绪,与妈妈对话了一会儿后,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笑着进了幼儿园。 在与女儿对话,认同她感受时,妈妈心态很平和,妈妈没有去责怪她,只是接纳了她当下的感受,这给妈妈和女儿都带来了很多力量。 其实当孩子在确认我们真的读懂了她后,站在她这一边的时候,她就会打开心扉告诉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积极的沟通就此开始了。 认同孩子的感受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接纳,理解,感受到父母的爱,其实育儿路上,重要的不是我们觉得我们是多么地爱孩子,而是孩子能够真真正正感受到父母是多么地爱“我”。 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开心还是难过,感受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有把感受的机会交给孩子,孩子才能真实体会到不同感受的力量,了解自己,自我疏导和化解这种感受,这也是她们要去面对的生活一部分,或许我们都不需要告诉她们该做什么。 如何认同感受? 课上学到的,感悟到,实践到的,及其他学习到的: 1 描述事实+说出孩子的感受 重复孩子的话,可以让我们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理。这也是最安全的认同方式,更容易准确的描述出孩子真实的感受,而不是误读孩子的感受。只有准确读出孩子感受,孩子才更容易打开心扉,说出更多。 2 慎用“为什么”来回应孩子 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不由自主的想搞清楚原因,所以“为什么你会哭?”轻易出口。有书中提到,“为什么”这一提问方式,是需要认知思考后才能回答的问题,而认知思考属于前额叶的任务。人平均27~28岁时,额叶才能发育完全。所以一个几岁的宝宝不可能有逻辑地说明自己哭泣的原因。 我们可以尝试用“是什么”,“怎么了”来代替“为什么”解读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感受。 3 认同感受,父母的状态一定要真诚 当我们把孩子的感受当回事的时候,孩子学会了认知自我,爱自己,当然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透露给孩子,父母是不是真的感同身受,是不是真心的接纳“我”的情绪,孩子很聪明,所以我们一定要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们,这样才会打动他们的心。 本文为学员原创,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转载! |
|
来自: DavidLiu0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