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望国人文明旅游为何这么难?

 天马啸 2015-09-23
2015. 09. 22 | 第 449 期
搜狐文化频道出品

期望国人文明旅游为何这么难?

导读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一名赴美旅游的中国游客,由于在欧洲旅游时留下了“不文明记录”,被美国海关遣返回国,其十年有效期的美国签证也被注销。随后,当事女游客澄清,否认是被遣返,而是被拒入境。虽然事件一时之间真假难辨,但国人出游一些不文明行为的确值得我们反省。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遭到多方面批评。他们在旅游时喧哗吵闹不排队、破坏文物古迹、不尊重当地人风俗习惯等,被戏称为“中国式旅游”。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在历史上是熠熠生辉,也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珍宝。但随着中国游客在国内外频现的不文明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曾经的美德是否已经渐行渐远。一系列让人汗颜的不文明事件中,中国游客的做法已经脱离了最起码的礼义廉耻。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是否忘记了精神文明。 [我来说两句]

中国游客怎么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人“越来越鼓的钱包”,出境旅游已经十分容易。虽然旅游变得方便快捷,但是国人在旅游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诚然,外出旅游是件非常“个人的事情”,但是,当游客身处公共场合,以自己的方式尽情“享受”时,应当考虑当地法律、生活习惯,个人行为是否会影响到其他人,以及会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失等。

  此前,在苏黎世到北京的一架航班上,有两名中国乘客喝了酒,在飞机上因口角发生纠纷,进而大打出手,甚至还打了来劝架的乘务长,导致飞机被迫返航。而事件被曝光后,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直斥“丢人都丢上天了”。而就在2013年5月24,网络爆出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出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据发此微博的网友沈先生回忆,“丁锦昊到此一游”这行字被划在浮雕上一名男性人物的上半身,“到此一游”四字较小、较模糊,“丁锦昊”三个字比较大,“昊”字占了该男性一个腰身,针对此事件再度引发舆论对“公民素质”的讨伐。 对很多中国游客来讲,不排队而插队,一人排队、全家共享现象,凡此种种,更是不在话下。宁夏国旅的黄青颖对此深有感触:“海外很讲秩序,基本上在哪里当地人都会自觉排队。咱们的游客虽然也会排队,但有的家庭会有一个人负责排队,排到这个人时,一队人再插队进去。如此‘抱团排队’的行为在国外看来还是插队行为,很遭人反感”。 文明是人类为之人类的标尺,中国游客的种种“不文明行为”令人无奈的同时,也不得不反思:中国游客不文明,根源何在?

游客不文明的根源何在?

  说到这些,实在让人脸臊难耐,文明古国、泱泱大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怎么就能丢脸丢到这个份上?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能简单归因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原因,但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攀比心态作祟,自大爱炫跟风。不可否认,分享原本就是人的本性。将在国外的旅游体验发至社交网络与朋友共享,也的确可以获得很大的满足感。但是,希望通过炫美食、炫包包、炫美景等来赢得别人的艳羡,继而借此“抬高”自己,就要另当别论了。在美国亚凯迪亚,由当地民众看到一名中国游客在当地人院子中追赶孔雀拍照,停留20分钟后,竟试图去拔孔雀羽毛,令人咋舌。甚至,一些中国游客在南极旅游时,出现了追逐企鹅以及近距离拍摄企鹅的不文明行为。 此外,中国游客的扫货能力同样不可小觑,日语新词“爆买”就由此催生。据外媒报道,中国游客将巴黎奢侈品店一扫而光,并且大声抱怨没货可买。一些中国游客在国外疯狂购物导致航班延误的报道更是屡见报端。其实,这些“不文明行为”背后折射出中国人身上存在的攀比心态。

  (二)生活习惯有别,入乡不能随俗。有的时候,游客身上体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不仅仅是素质问题,也和不了解或者不习惯当地的风俗和文明要求相关。中国人热情、好热闹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公共场合,特别是在赴外出游时,中国人也把这一“优良传统”不自觉的带到了国外,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极大困扰。美国华人导游郭梅表示,她在带中国旅游团出游美国各地时,常遇到有中国游客无视当地景区“请勿大声喧哗”、“保持安静”等告示牌,大声喧哗,引起当地人的抱怨和反感。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生活习惯差异。例如,在北欧,卫生间里一般都是座便。有些中国游客出于卫生考虑,如厕时会蹲在马桶上;此外,中国游客酷爱拍照,拍照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是需注意不要妨碍他人。各国生活习惯的差异往往会带来很多“不文明行为”,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入乡随俗”。

  (三)占便宜,心存侥幸。很多中国游客在住酒店时,往往会“顺手牵羊”将酒店内的盥洗用品、毛巾等带走,并美其名曰“节俭”。但是,这种想法难免显得一厢情愿,甚或有“偷换概念”之嫌。 另外,也有某些中国游客抱着侥幸心理,“明知故犯”地违反当地的相关规章制度。美国华人旅游业者Phyllis陈说,很多中国游客“心存侥幸”地谎报海关申报项目。她曾在帮助中国游客安排行程或带队集合前,刻意叮嘱过哪些物品属于海关严禁携带的,但是,仍有中国游客执意“闯关”,直至被海关盘查后,才后悔莫及。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宣传等各种方式,培养人们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这也是文明社会所需。

  (四)自我认同度低的心理困境。“到此一游”现象在当代社会越来越普遍,公民道德素质越发成为焦点。对此,心理专家认为个人素质的欠缺只是表象,自我认同度低的心理困境才是根本原因。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这种国民心态根深蒂固,诸如“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留取丹心照汗青”之类的观点不胜枚举。中国历代文人都有在公众场合题词作诗的雅趣,这跟今日中国人刻字留名的喜好是否是一回事?其实,这两种行为心理机制是一致的,但两者的层次相去甚远:古代文人在石碑等处题词作诗,不仅希望被他人“看到”,而且创作时便预判到自己的文思和书法被他人“需要”;而刻字留名者只想被人看到,却不会考虑他人需不需要。欧美不少城市都开辟了专门的公共“涂鸦墙”供文艺青年们挥毫,它同样带有艺术性,与简单的刻字留名不尽相同。

  (五)文明礼仪教育的缺失。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基本没有文明礼仪这一课,只知书,不达礼,成为学生的普遍缺陷。并且文明礼仪被看成是虚伪的,认为粗鄙和鲁莽才是“劳动人民的本色”。由于缺乏文明礼仪教育,中国游客很少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在公共场合产生的影响。因此,应该要让文明礼仪教育走进学堂,造就出不仅知书更要达礼的新一代。 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当中国游客到境外旅游时,许多境外旅游部门都明确表达过不喜欢接待中国游客。

给“不文明”开诊治药方

  出现问题不是好事,发现问题并且敢于承认问题,就有可能成为好事。针对中国游客在境外发生的种种不文明行为,4月6日,国家旅游局出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办法,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航空公司、旅行社、旅游饭店等联动,形成游客旅游不文明信息通报、追责机制。游客如果有不文明行为,会影响到游客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银行信贷、出境等。

  不过,虽然条例已经出台,但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而因此受到处罚的游客却很少,这说明,有关部门在执行上非常不给力。对于那些确实由于个人素质原因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游客,除了直接拉进黑名单,我们还可以效仿驾驶员管理,试用“护照扣分制”——一旦游客因不文明行为被记录在案,则根据其行为扣除一定分数,分数扣完再进入“黑名单”——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出境,除非重新学习道德礼仪并考试过关。

  其实,早在2013年10月,中国政府就出台了《文明旅游出行指南》,公民出境需阅读该手册,加强对当地法律、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认识,尽量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体验原汁原味的异域风土人情。比如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交通规则是靠左行驶,而不少自由行旅客在当地租借摩托车出行时,却忘记了这一点,所以显得很不注意交通安全;再比如,有些游客不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去餐厅穿着不得体、说话或饮食触犯了当地人的禁忌,显得很不尊重别人。所以,游客出境前的提示与教育很重要。

  这方面早有他山之石可以借鉴。据报道,1989年民主化运动成功以后,韩国才允许公民自由出境旅游,因此韩国人大规模涌向海外旅游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一些韩国人出境后同样出现各种不文明现象。韩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要求出国游的韩国人在出发前必须接受几个小时的课程,了解目的国家的文化习惯,课程由旅游局主办,坚持十余年。 当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境外旅游,每个公民都应当要检点自己的行为,毕竟,中国公民文明素质并不是作为一名游客才表现出来,要提高的不是游客素质,而是全体国民的素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