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在朋友圈和群里万古长青的文章,名字是《离职后我没喝过一滴牛奶——一个奶业工人写下的奶业内幕》,这篇文章中一个自称是之前在某奶业集团工作的收奶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一些奶业行业的黑幕:
其实这篇文章从2008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就出现在各个论坛上,至今已经7年了。但资历老不代表可信度高,其中硬伤不少。 作者的身份本身就有很大的疑点,他说自己是某国内老大级乳业集团的收奶员。而作为一个收奶员居然能了解整个集团各个环节隐藏的黑幕,下次是不是可以让送快递的小哥给我们讲讲京东IPO背后资本运作了? 好吧,英雄莫问出处,对于文中提到的那些黑幕,我们应该如何看呢? 1,奶业公司都是从奶农那边收奶,知道掺水掺假不新鲜还照收不误; 十几年前很多品牌的确是这样操作的,为了快速增加产量,建很多奶站,从奶农手里收购牛奶,很多地区也将养奶牛卖奶列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政策。但是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的质量不可控隐患,最终导致了教训惨痛的三聚氰胺事件。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一方面国家对于奶品检验的标准严格很多,一方面奶业企业也都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先天不足迟早会让他们成为下一个三鹿,于是大部分企业都转向了自建牧场的方向。我们这几年也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因为企业不再收奶而导致奶农倒奶、卖牛、杀牛、破产的无奈新闻。当然每个公司的情况还是有差别,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自己日常购买的牛奶品牌的奶源情况,一般在官网等地方都有比较详细的说明。 2,最好的奶用来做酸奶,臭了的做冰淇淋和奶粉。 如果真要分类,最好的奶做酸奶而不是当做鲜奶直接卖这就属于败家了。至于说发现有几桶奶臭了的就用来做冰淇淋之类的这在街边作坊式的企业里面倒是不难,放到全部流程化管理的大型奶业集团里,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高难度操作。没有人会为了给集团老板省几桶奶钱,自己背这么大的黑锅的。 3,奶都是过期的,所以都做成UHT奶,没营养,老外都不喝这个; UHT奶又叫做常温奶,是将奶短暂加热到超过100度的高温几秒钟,从而杀灭奶中的细菌。这种方法比巴氏杀菌更为彻底,因此在运输储存时不需要冷藏。虽然这种方法会损失一点营养,却可以减少大量因为冷藏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UHT奶和巴氏奶之间的确营养成分和口味上有差别,但是并不大,更没有UHT没营养或者过期奶这么恐怖。和文中说的恰恰相反,在欧洲大陆的很多国家,UHT奶才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等国家的UHT奶比例都超过了90%。“后进”的英国政府还推出过2020年将UHT奶比例增加到90%的政策。 4,奶里加的不是三氯氰胺,而是尿素,然后用制奶粉的时候用高温变成三聚氰胺。 文章中爆料奶粉里加的不是三聚氰胺是尿素,这可能是因为觉得尿素的名字更有轰动效果。但这不太可能。三聚氰胺的确比较难溶于水,但是它含氮量很高,即便是不高的溶解度,也足够制假者鱼目混珠了。 尿素的价格虽然更便宜一些,但尿素的含氮量低一些,因此必须添加的更多,而尿素水溶液会有明显的氨水味道,很容易被察觉,因此聪明的制假者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而且奶粉生产的温度一般在200度左右,尿素合成三聚氰胺则至少要求在300度以上的高温,因此所谓“奶粉生产过程中,尿素可以很简单的变成三聚氰胺”,只能是这位收奶工作者臆想出来的了。 结论: 中国奶制品行业的确鱼龙混杂、从来不缺少昧了良心赚钱的公司,和铤而走险的不法之徒。但这更需要我们正确了解中国奶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选择更安全健康的奶制品。而一些编造出来的“内幕揭秘”,只会让我们失去正确的判断依据,变得更混乱和无助。 发送“奶”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你可以收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