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首份地下世界“查体报告” 揭秘泉水成因

 HaiheLibrary 2015-09-24

济南首份地下世界“查体报告” 揭秘泉水成因


来源:济南时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济南首份地下世界“查体报告” 泉城路等路段不宜建地铁

济南首份地下世界“查体报告” 泉城路等路段不宜建地铁

图片

原标题:济南首份地下世界“查体报告”出炉

自2003年9月6日复涌至今,趵突泉实现“十二连喷”,并创下近40年来泉水持续喷涌的最长纪录。泉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保护?近日,记者在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所做的一份“济南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中找到了答案。

【地质模型长啥样?】

钻孔3000个采集数据,展现350米深地下世界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水文环境地质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9年12月起,他们便启动了“济南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用5年的时间,在济南多个区域钻孔取样,结合数据库技术、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模型数学分析评价等最新技术,建立了济南城市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

“钻孔取样越多,我们所能了解的济南地下空间的构造就越详细,为了取样更准确,有些钻孔可能会打到地下400多米深,最浅的也要50多米。”该负责人说,“济南经过几十年的地质勘察,已有3000多个钻孔的样本,此次调查,又新钻孔取样100多个,了解此前不明确的地质情况。”

总体来说,利用各种技术建立的模型控制深度350米,以济南市主城区为中心,北部跨过黄河至308国道北侧;南抵山体,自党家庄-十六里河-经济学院-港沟一线;西部到达玉符河,包括济南西客站;东至绕城高速公路东环线以东,包括唐冶新城区和遥墙机场,面积700多平方公里。

该模型可视化清晰、信息量大,能够多角度、多层次直观感受济南市地下空间构成形态,清晰表达出地层分界、地质体特征和地下水分布等,具备地下隧道开挖模拟、地下情景漫游等诸多功能。

【地质模型告诉了我们什么?】

泉水成因:跨过经十路地下水遇“天窗”成泉

相关负责人表示,济南泉水补给区为南部山区,主要是受降雨、河道渗漏补给,由南往北运动,在市区受到隔水的辉长岩体阻挡,水位抬高,沿灰岩裂隙通道涌出地面,这便是城区泉水的大致成因。

具体说来,南部山区主要为石灰岩地层,地下水可在这一地层储存和运动,形成岩溶水。而这一片区上部覆盖的松散土层较薄,一般5-10米,局部石灰岩裸露,十分有利于岩溶水的形成。

地下水往北运动至经十路时,开始有辉长岩体出现。这种岩石属于岩浆侵入岩,是不含水不透水的地层,“齐烟九点”山体形成就是在这一地层。

再往北,地下水就会到达趵突泉、黑虎泉一带,这一带的地层上部有5-15米的松散土层,中部辉长岩体变厚为5-20米,下部为石灰岩地层。松散土层就相当于石灰岩的“天窗”,辉长岩体阻挡住部分地下水的去路,水慢慢聚集,渐渐升高,就从“天窗”的位置涌出地面。

再往北到珍珠泉、五龙潭一带,泉水成因也是如此。这一带上部10-15米左右厚的松散土层,中部有50-70米厚的辉长岩体,下部为石灰岩地层。

明湖路以北,松散土层和辉长岩体厚度也逐渐增加。至清河北路,石灰岩埋深大于300米。地下水到达这样的区域,松散土层就失去了“天窗”的作用,如果地下水还是经过层层阻碍露出地面,也不会像趵突泉一样以泉眼的形式出现,而是从一个“点”扩大到一个“面”,济南东北部的白泉泉群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责任编辑:宋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