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清涛:只有“玻璃心”的人才喜欢摆臭架子

 扯淡不二 2015-09-24

苏子语录之为人处世篇 2015上半年

1.通常,别人请我吃顿饭,我都不会回请,也不会有“我欠了他一顿饭”的意识。相反,我是觉得,我陪他吃了一顿,让他有了(或增加了)“存在感”,是他“欠了我一份人情”。

2.你觉得别人不够好,有三种原因:别人确实不够好;你自己不够好,别人觉得没有必要在你面前表现得很好;你自己太蠢,读不懂别人的好。绝大多数,都是后面两种。

3.那些出色的人碰到一起,即便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同类”,也很容易迅速成为非人脉型的朋友,并很快成为深交,就像已经认识好久了一样。原因或许仅仅在于,同一层次的人更容易相互吸引。

4.一群年龄相差很大的人能在一起“无代沟”地相处,基本要求是:年龄长的那些,要比他们的同龄人更有朝气;而年幼的那些,则要比他们的同龄人更成熟、老练,而且要“懂的多”。其实,“老夫少妻”能顺利相处,这也是个必要条件。

5.情商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明明你是出于善意去做一件”好事”,却还让别人很不舒服、很不领情,甚至是对你极度反感。主要原因是,说话做事不识趣,缺乏”通感”,不会换位思考。

6.只有情商低的人才会“吃力不讨好”。真正“不识好歹”的人,并非那些被指责为“不识好歹”的人,而恰恰是低情商者自己。

7.善意一旦以一种错误的、甚至是愚蠢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它对被关心者所造成的伤害,就会超过一切恶意。因为,如果伤害是由恶意造成的,你可以选择躲避、反抗或报复;然而,倘若是由错误的善意造成的,你将非但难以躲避、不能反抗,并且,一旦你对那种善行稍具微词,便可能被指责为“不知好歹”、“忘恩负义”,于是,你便不得不一方面承受着伤害,另一方面表现出一副感激涕零样“谢谢你来伤害我”。避免这种伤害的最好方法就是 远离人情世故。

思维方式比较像,或者思维水平在同一个层次上的人,特别容易互相吸引,甚至是惺惺相惜。哪怕他们的兴趣爱好、事业完全不同,哪怕是没有任何利益上的交集,甚至是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也无所谓。

8.我们总认为那些喜欢在社交中“积攒人脉”的人太功利,不过,事实上,也许,那些喜欢独处、厌恶社交的人,才更功利吧?因为,他们舍不得浪费哪怕一分钟时间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人身上。他们实在是太在乎社交的质量和“有效性”了。

9.通常,我们所看到的是,有个性的人,往往“不合群”。不过,这也许是一个假象。其实,在内心里,有个性的人,更加有能力理解和尊重人的特质和追求的多元化。他们的不合群,可能主要是因为不愿意为了应付那些思维跟自己不在一个纬度上的“正常人”的指指点点而浪费时间。(非正常人,大都很清楚正常人脑子里想的什么;而正常人,很难搞懂那些非正常人究竟在想些什么。正常人喜欢对非正常人指指点点,但非正常人基本对正常人没有什么兴趣。因此,非正常人,是源于正常人,但又高于正常人。)

10.有的人,之所以对别人的做事张扬很反感,其实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魄力、也没有能力张扬。一个张扬的人,常常会伤害到那些平庸之徒的自尊心。至少,在官场上,十有八九是这样。

11.不会说话的人,往往比不会做事的人更不受欢迎。会说话的人,即便是不会做事,也可以让别人开开心心地替他把事做了;但不会说话的人,则是,即使他热心地关心别人的事,甚至是替别人做事,也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然后,他再埋怨对方“不识好歹”,却从不反思自己是不是情商太低了。

12.不识趣,要比无趣更加令人难以忍受。事实上,这两种特质,往往出现在同一批人身上。无趣,对别人的妨害是一种“被动型妨害”,就是说,你只要一搭理他就会有窒息感,但只要不搭理,便可相安无事;因此,对无趣的人,你只要“懒得搭理”就对了。而不识趣,对别人的妨害则是一种“进攻型妨害”,即便是你不想搭理他,他的热情也不会停止,让别人尽管是难以忍受却无处可逃。

13.思想上比较复杂的人,往往在“做人”上显得特别简单,甚至是简单到naive的程度;相反,“做人”比较复杂的人,大多在“思想”方面比较简单,甚至是把庸见当“思想”。

14.那些“架子大”的人,大抵,都是对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个什么分量没有把握,并且,纵然是已经身居高位,他们却仍然底气不足、缺乏信心。因此,需要通过摆架子来验证一下“你到底抬举不抬举我”。故而,可以说,臭架子,实际上是“灵魂配不上屁股”,“高高在上”的位置和傲慢的神情下隐藏着一颗玻璃的心。

15.从心理学上讲,那些”低价值感”的人,更容易被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所左右。如果感觉别人待他的方式不够好,“规格”不够高,他不会认为那是对方做事风格的问题,而是将其定性为“待我不好”、“不尊重我”;进而,又得出“别人之所以待我不好,可能是因为我自己不够好”的结论,自我折磨。而如果别人对他的友好程度超出他自己的预期,他又会有“我何德何能”、“我不配”的惶恐。

16.怎样的人,最容易”好为人师”,明明别人毫无兴趣,却还硬要不识趣地给人提供“建议”?大概是那些“不得志”的人吧,对这些人来说,唯有通过“教人”,他才可以获得一点渺小的成就感。

17.和逼格太高的人相处,即便他们表现出来的都是真性情,你也会动不动怀疑他是在装逼;但如果是跟逼格太低的人相处,则无论你活得多么真实,别人都会觉得你是在装逼!人与人之间还能轻松愉快地相处吗?有,但前提是大家都逼格在用一个层次上,谁也别让别人有压力感和自卑感。

18.昨晚,收到一个偶像(一个我崇拜了三四年但一直不敢套近乎的人)的留言,受宠若惊,简直就像是赵本山口中的“激动得睡不着觉”。今天中午聊了一会儿,心里还纳闷:原来他是这么“平易近人”、“礼贤下士”啊。(尽管,把“平易近人”这样的词语用在一个小我五岁的人身上显得很别扭。)再一想,也许,平时,我的“粉丝”在接触过我之后也是这么想的吧?我由此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自卑,或缺乏存在感,是因为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不起眼的、微不足道的,“没有人会注意到我”;但实际上,这种心理,往往只是自己吓唬自己罢了——那些你眼中高不可攀的人,并非真的就“高不可攀”;那些让你心怀敬仰的人,未必就没有注意到你的存在。像我,不太敢跟牛逼的人搭讪,却常常在不经意间,使牛逼的人对我产生好奇心。

19.大部分“知识分子”,你甭看他们平时都很有傲气,批判起权力来显得很勇敢,可一旦有机会跟当权者零距离对话,他们立马就现了原形。甚至是,只要能有幸与当权者来一次“亲切握手”,他们都能激动地决定“一百年不洗手”,哪怕这个当权者的日常工作就是迫害他们。

20.一般来说,如果做一件事情的过程是从实例到概念、从具体到抽象、从微观到宏观,我就会感到很轻松,甚至很有趣味;但如果是反方向的,从概念到实例、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我就会觉得很艰难,甚至是枯燥乏味。比方,偶然遇见一篇自己很喜欢的文章/一本书,推荐给哪个朋友,或采用到杂志的哪个栏目,我会有种愉悦感;但如果是谁笼统地说让我给他开个书单,或者要为杂志的某个栏目选一篇稿子,我会觉得那是一种负担。又比如,如果先是遇见某个具体的女孩子,然后,图谋不轨,再过渡到“泡妞”这个概念,就比较有意思;但如果是谁给我个宏观的、抽象的目标“你应该泡个妞”,然后,再去找符合“妞”这个概念的那个具体对象,我就会觉得特别无趣。再譬如,如果是做一件具体的事情中遇到了问题,需要去学习、开会,那么,这个时候,学习和开会的积极性就比较高,收获也会比较大;但如果是先学了点东西,再刻意地去“理论联系实际”,将其应用到个案,或者,先开了个会,再去具体“落实”,我就会觉得比较枯燥。

21.【跟自信的人相处,更轻松】跟那些自我评价较高的人相处,你抓住他出过的洋相来调侃他,用一些负面的词语来说他,他是不会生气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子;甚至,当你用负面词语来说他的时候,他可能还会更得意,因为,在他看来,“恶语”,是你对这种亲密关系的肯定、是对他的素质和理解力的变相褒奖。但对那些比较普通、自我评价也比较低的人来说,你怎么说,他都可能不高兴——你实事求是地说他,当然会伤害到他的玻璃心;而倘若你是唯心地夸奖他,却极有可能被他理解为是讽刺。这也就是为什么,面对有的人的时候,我可以放肆地说他们抠门、贪婪、物质女、白痴、笨拙;但对另一些人,却连用个褒义词都会觉得“有风险”了。

22.智商,是对事的理解;情商,侧重于对人的理解,而对人的理解,通常又需要通过“换位思考”来实现。情商低的人,要么是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要么是虽有这种意识却缺乏这种能力——他们通过换位思考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错的。那些天才级的人物之所以常常不通人情世故、“情商很低”,就是因为他们在换位思考方面非常失败。为什么失败呢?因为,跟他们一样的人太少了,以己度人,当然会失败了。我尽管智商不高,却特别善于读懂人心,靠的就是情商。而情商高,也部分地归功于智商低——这样,我才能跟大多数人一样,才能确保换位思考的正确性。至于我为什么看起来很不正常,却仍然能读懂正常人,那是因为,我曾经正常过,后来疯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