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作品逐个数之《鸳鸯刀》

 青菁 2015-09-24
 

                     金庸作品逐个数之《鸳鸯刀》

 

    看这部书之前,要先去观赏周星驰的《鹿鼎记》,当然《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也是可以的啊,呵呵,说句笑话。我的意思是说,在周星驰的电影中,给他国语配音的人叫石班瑜,对了,就是这个人,将星爷的演技烘托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没有石班瑜,周星驰的电影也许会大打折扣,不知您同意我的观点吗?呵呵,扯句闲话。我的意思是说,看《鸳鸯刀》这本书,就要在脑子里有个先入为主的想法,假设这部书是电影剧本,马上要拍成电影,一定要石班瑜给书生袁冠男配音的。你懂了吗?你看,袁冠男出场第一句台词:“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口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这一定要石班瑜来念的。后面的台词接着来了:“这么贵?便是当今皇上头疼,也不用这许多银子医治。”;“仁兄比皇上还要尊贵,当真令人好生佩服。请问仁兄尊姓大名,是什么来头?”;“仁兄此言差矣!圣贤之书,如何能说是废物?有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呵呵,后面还有很多经典台词,咦,你没看过周星驰的电影吗?那么这句话听过吗:“我对你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这是星爷的招牌台词,凡是星爷的影迷没有不知道的。你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当是石班瑜在念袁冠男的台词,保证你笑掉大牙,会使欣赏过程平添很多快乐的啊。这也是看门人的独家体会,别无分号,包你大乐透。
    言归正传,我们回到《鸳鸯刀》,这是金庸的武侠笑话集。里面尽是幽默讽刺的段子精品。从一开始,就是江湖上有言道:“善者不来,来者不善。”;江湖上有言道:“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就这么‘江湖上有言道’,不停闲的说个没完没了。再加上太岳四侠这几个活宝,活灵活现,绝对让人捧腹笑掉大牙。他们只是滑稽的螳螂,后面还有很多可笑的黄雀。其实故事很简单,就是江湖好汉要劫夺“鸳鸯刀”,而镖师和朝廷侍卫要保护“鸳鸯刀”,双方斗智斗勇,展开角力拼杀。由于是短篇小说,所以角色不多,就这么几个:首先是太岳四侠耍宝,其次是书生袁冠男装傻充愣,接下来是“夫妻双刀”任飞燕和林玉龙,这对夫妻简直莫名其妙,不可理喻,在一起非打即骂,没有安生的时候,每次打架就把自己孩子(还是婴儿)放在一旁,结果就让别人抱走了。请看:“只见小书童笑嘻嘻的站着,打开了的书篮中睡着一个婴儿,正是林任夫妇的儿子,篮中书籍湿了一大片,自不免‘书中自有孩儿尿了。’”可偏偏他们所学的刀法却叫“夫妻刀法”,这路刀法原是古代一对恩爱夫妻所创,两人形影不离,心心相印,双刀施展之时,也是互相回护。哪知林任两人性情暴躁,虽都学会了自己的刀法,但要相辅相成,配成一体,始终是格格不入,只练得两三招,别说互相回护,夫妻俩自己就砍砍杀杀的斗了起来。这也是一奇和一绝了,一绝是刀法,一奇是林任夫妇,偏偏这路刀法遇到了这对夫妇二人,也是旷劫难遇了。这路刀法还有一桩特异之处,伤人甚易,杀人却是极难,敌人身上中刀的所在全非要害,想是当年创制这路刀法的夫妻双侠心地仁善,不愿伤人性命,因此每一招极厉害的刀法之中,都为敌人留下了余地。金庸真能想象,这路夫妻刀法在他的所有小说武功中实在应该名列第一的,当然指的不是厉害,而是巧妙和温柔。
    还有几个主角,晋阳大侠萧半和竟然是个太监,所娶的两个夫人都是他在皇宫中搭救的烈士遗孀。当然罪魁祸首还是“鸳鸯刀”。这对鸳鸯刀得之者可以无敌于天下,却分在一位姓杨和姓袁的英雄手中,皇帝知道了,于是将杨袁二人全家捕来,勒逼二人交出宝刀。两位大侠不屈而死,他们的夫人却被关进了天牢。太监萧半和本来潜伏宫中意图刺杀满清皇帝,苦于不得机会,机缘巧合救出两位夫人,逃出都城,为了掩人耳目,易容改扮,又和两位夫人假扮成夫妻,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晋阳大侠。更奇特的还有杨夫人的女儿萧中慧居然和袁夫人失散十七年的儿子喜结连理,如若不是阴差阳错,只怕要以泪洗面,悲剧收场了。好在这部书就是一部大团圆的喜剧故事。好人有好报。而代表恶的一方自然是朝廷的鹰犬侍卫头子卓天雄和他的师侄威信镖局的总镖头“梦话先生”周威信了。本来卓天雄的武功在所有人中是最高的,可是偏生遇到了奇特绝妙的夫妻刀法,而这路刀法偏生还是两个刚刚相识的陌生男女使出来,袁冠男和萧中慧是情急之下才拜师学艺,并且现炒现卖,只学会了七十二路刀法的十二路就已经将卓天雄打得人仰马翻。可见这路刀法确实高明之极,实至名归。他们俩也是在施展刀法的时候心心相印,情愫暗生的。可以说夫妻刀法成全了萧中慧和袁冠男。这在金庸小说中也是不可多见的奇观了。
    整个小说中的人物多属滑稽诙谐,并没出现悲惨血腥的凶杀场景,结尾太岳四侠居然将逃走的卓天雄当成金蟾用渔网抓来,也令人忍俊不禁,并且揭示了“鸳鸯刀”的本来面目,其实“鸳鸯刀”没有大宝藏地图,也不是武学秘籍,无敌于天下的正是刻在刀身的四个字“仁者无敌”。简直令人绝倒。不过细细想来确实如此。仁者无敌,太监萧半和一念之下救了烈士遗孀,成全了两个青年男女的终身大事。他是真正的仁者。他想要得到双刀不是为了无敌于天下,而是告慰死者烈士。而满清皇帝和江湖群豪,包括朝廷侍卫和一众镖师,无不是为了觊觎宝刀之中的隐秘,这一点就和大侠萧半和天差地远了。可是当他们最终发现宝刀的秘密所在之后,不知会做何感想?是失望之极?还是破口大骂?他们能否体会“仁者无敌”的真正意义?所有的人都为了鸳鸯刀竭尽全力,结果却是一场闹剧。金庸到底想要凭借一篇短篇小说传达什么理念?“‘仁者无敌’!这便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秘密”,这就是小说最后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深深思索回味。其实金庸嘲讽的正是那些苦心钻营,机关算尽的世间小人,他们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惜损人利己,无所不用其极,而结果小人终究不能满足欲望,难免怨天尤人,恼苦终生。这样的人生究竟有何意义?只有为他人利益着想,为大众付出牺牲,才能获得永远的幸福。
    国父孙中山说过一句话:“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国父人格伟大,度量宽宏,知识精博,精神专一,而他那服务人群、为国为民的理想,更令人敬佩。历代贤君名臣多,但国父才是真正的政治家,他是真正为中国奋斗,为人民服务。世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双温暖的手,一点小小的力量,一些对我们影响不大的血液,对他们都弥足珍贵。因此,不要吝惜自己的光与热,一个真正健康快乐的人生,不是琼楼玉宇,不是锦衣玉食,而是牺牲享受,享受牺牲。正严法师曾说:“能为别人服务的人,才是幸福的。”有能力为人服务,而不必受别人帮助的人,是健康的,是快乐的,这才不枉这一生。只有忘记自己的个人得失,以众生的安乐为目的,才是“仁者无敌”,才能无敌于天下。而其实也不是无敌于天下,这里面还有争胜计较的念头,恰如儒家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平天下,而是天下安平,也如佛家的“普度众生”,其实也不是度别人,最终还是度脱自己。因为我们众生本来就是一体不二。所以《鸳鸯刀》不是无敌于天下,而是天下都是仁者,我们就能迈向永久安乐幸福的大同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