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视、小米猛然醒悟,智能电视会在五年后被淘汰? - 今日快报

 郭勇243 2015-09-24

上半年中国电视出货量2341万台,智能电视渗透率已攀升至72%,发展形式一片大好。不过,一种被称为无屏电视的智能硬件正处于爆发式增长中,开始悄然颠覆着智能电视形态。

根据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中国家用智能微投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第1季度全球家用智能微投市场总出货量为14.92万台,中国家用智能微投市场总出货量为8.62万台;预计2015年全年全球出货量达到87.5万台,中国全年的出货量则达到55.5万台。而我国市场份额居首的便是成都一家科技创业公司极米,销量已赶超传统国际巨头LG、市场份额高达49.0%。目前也已获得了A轮、Pre-B共价值4亿元的融资,估值15亿,不到一年时间估值增长了10倍。这也从侧面反映智能投影市场的火热程度。

而为什么会如此火呢,了解过后就会发现智能投影(即无屏电视)有三大明显优点:

一是易于连接,它不仅可以联网,还可以跟手机、电脑、平板、优盘等众多设备链接。

二是使用寿命长,传统大型投影机的灯泡寿命一般在3000小时左右,一般的智能投影使用寿命能达到两万小时。

三是更多应用场景可使用。比如娱乐场景,用户可以用它看视频、打游戏。其次是商务场景,企业可以用它展示PPT,只要有一堵墙就可以开会。最后是户外场景,外出旅行、野餐也可以看电影,打造汽车影院和户外影院。

以极米的无屏电视为例,他们采用了微型投影仪技术,可投射300寸3D高清巨屏,等于把小型影院搬回了家,让用户的视觉体验大幅提升。这样用户就告别了在家各自玩手机的冰冷居家娱乐方式,一家人在一起温馨地看片、玩游戏,甚至边健身、做饭边追剧,生活娱乐方式大为改变。正是这样的体验,智能微投不仅对传统投影机市场产生了冲击,还将再一次打击到电视机市场。

如此火热的智能投影市场,他们的盈利又在哪呢?

其实,作为智能投影厂商,他们主要是三大盈利点:硬件、电影二次发售渠道、广告。随着互联网+的推动,越来愈多的厂商不再依靠硬件赚钱,而是在提升产品体验的同时,利用购买用户绑定的家庭单元或个人ID实现增值服务,打造硬件-内容生态链。这打破了原来电脑、传统电视的行业模式,是对电视产业结构的重构,难怪传言年底小米、腾讯这些巨头也会进场。

当然随着90后成为未来消费者的主体,智能微投不断冲击电视行业。用户对影视硬件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贴近影院效果的大屏体验、极致的影音效果以及3D观影视感等成为用户越来越关注的。当价格不再成为消费者决策的唯一尺码,产品体验和服务体验就成为了行业角逐的新竞争点,前不久极米的第四代新品被爆经常上演新货上架就被抢空的“秒光局面”。极米CEO钟波不得不“削发明志”保证尽快解决供货问题,还召开粉丝道歉会向粉丝致歉。不管这是不是一场故弄悬殊的作秀,消费者都在开始用手投票,只有真正好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而伴随海尔、小米、乐视、百度等具体的入局,智能微投行业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