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追寻开县武文化的足迹,不由得想到了开县唐门武术及唐门武文化体系的形成。 一、开县唐门武术的发展 在元、明、清时代,很多历朝战败没落后的将士、或湖广填四川、或因避战乱、或因以武会友等原因来到开县。这些人的流入,为开县武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动和补充作用。如刘伯承元帅的启蒙老师任贤书为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下,当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覆灭后,任贤书隐姓埋名漂泊至开县赵家场,刘伯承跟随习武达6年之久。刘伯承在开县高等小学堂读书时,在唐门掌门人唐天泰门下习武,并与其子唐兴畅共同学习。当时,刘伯承酷爱唐门的单头棍,对他后来训练刺杀很有帮助。 清朝末年,石达开的记室(秘书)谌然法师脱难后,削发为僧,来往于川西、川东等地,在民间聚约志士,以哥老会的组织形式联络武林各派起来反清。谌然法师在其所著的《拳乘》一书中,开头就有“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嵋月,风义满江湖”一诗。其中“一树”是指峨嵋武术,“五花”是指灌县青城、丰都青牛、通江铁佛、开县黄陵、涪陵点易五个联络地方,“八叶”是指四川武林中洪、化、字、会、僧、岳、赵、杜八个门派。其意是说,要以峨嵋派为旗帜,以五地为联络点,联合八个拳派的力量,争取民众支持,共同进行反清斗争。虽然,这种四川哥老会组织带有极具政治色彩的成份,但对研究开县武文化留下了一份可参考的史料,同时也给予了后人一些启迪。据载,四川省武术挖掘整理小组于1984、1987年先后出版两本《四川体育史料》,总结和整理出了四川省地方武术门派58个,其中也包含了峨嵋派武术。2004年,著名武学学者姚文俊在《武林》杂志第7期上撰写的《峨嵋派武术哪里去了?》一文,与县人李千禄所言甚是吻合。文中称:峨嵋武术与少林武术、武当武术鼎足而立,是中华武术中的一大瑰宝。 众多史料表明,唐门武术实有其派。而起源,说法甚多,今无法考证,但唐门在开县的历史较长。许多资料和史籍中提到“蜀中唐门”、“四川唐门”、“川东唐门”实指开县唐家堡的唐家拳。这一门派以拳术器械和竹镖暗器自成一系,从明末传至现在。 唐门武术在开县可考的、最早的史实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八大王之一张献忠自陕入川后,在开县黄陵城设伏兵,一举歼灭明朝官兵在川主力,继而攻克开县县城。张献忠的部分人马驻扎在县城外老关嘴一带,是日,有些军士过南河到三中村偷吃甘蔗,与一唐姓看守蔗林人发生口角,军士仗着人多又有兵器,一拥而上以降伏守甘蔗人,此人虽是长工,但为唐门中人,他用锄头左钩右拦,几个回合便缴获了偷蔗军士的兵器,落荒逃回。此事被统兵得知后,除杖责偷蔗军士外,还请来唐姓长工切磋武艺,不想堂堂统兵竟不能敌。佩服之余荐于八大王张献忠帐下,虽此人不愿从军离家,却仍被封为地方武官。后葬于今新县城汉丰街道富厚村,其墓碑上有封号可考。此后,开县唐家拳在武林中广泛传播,并成为峨嵋武术“五花八叶”中的“五花”一派。 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开县唐门掌门人因武功超群,被选入皇宫作侍卫,与著名的八卦掌掌门人董海川同朝当执,其间共同探讨中国各派武术,优势互补。告老还乡后潜心习练和创新发展唐门武术,并传授于后人。清朝末年下河(长江下游一带)拳师余友智、余友福慕名来开以武会友,拜会唐门掌门人唐天泰,互相切磋,进一步充实了唐门武术的内涵。唐天泰成为开县唐门武术一代宗师,死后葬于开县文峰乡(今汉丰街道),解放后墓穴被毁。 在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开县唐姓家族人口多,分住县城近郊的三中、大林、驷马桥唐家箭楼等地。当时唐家男女老少皆习唐门武术,且川东诸县皆有习练者。这一时期,唐门武术习者之多,在全国武林影响甚大,是唐门武术在开县的鼎盛时期。民国时期,开县除唐门武师有唐兴畅、唐兴余、唐顺诚、唐顺来、廖立瑞。唐兴畅是唐门一代宗师,为人善良,德高望众,重武德,桃李满天下,在下川东名气很大。其父唐天泰是唐门传人,亲自将唐门武术传授给唐兴畅。后来唐兴畅又在秀才伯父唐天炳的精心教育下,通过勤学苦练,学到过硬本领。套路、器械、轻功、暗器、散手样样精通,60公斤重的大刀能玩简单套路,40公斤重的大刀能运用自如。1936年,唐兴畅从万县国术馆回开县后在七圣祠办武馆,并先后出任开县民众学校和文武宫女子小学武术老师。1953年,唐兴畅被万县地区体育运动委员会聘为万县地区第一届全民运动会的武术裁判,并在众人极力要求下参赛,以遥遥领先的成绩荣获第一名。今汉丰街道三中村唐兴畅老家还有其奖状及参赛照。 解放后,传授唐门武术的有唐顺元、唐顺藩、唐家春、唐家华、杜雅平、张锦城、李千禄、黄连兵、廖良瑞等人。 二、唐门拳术 蜀中唐门、四川唐门、川东唐门实指重庆开县的唐家拳,这一门派以拳术和竹镖自成一系,从明末传至今天。唐门武术历史悠久,门规森严,要求弟子习武先习德,刻苦用功,习武的宗旨是健体防身、安民除暴、保家卫国。唐门拳舒展大方,优美精湛,身扁脚挂,旋转寸劲,灵活巧快,分秒必争。其拳术套路丰富,徒手套路有荡平庄、三战、燕青、之字、连八腿、绵掌、一路、二路、游沉等各一套,九滚十八跌共六套。器械有齐眉棍(青龙棍)、长棍(单头棍)、滚龙刀(双刀)、大刀(定唐刀),暗器有竹镖(药镖),对练有上六合(六合手)、下六合(六合腿)、对棍等。套路追求动作速度和发力,讲究从防守中进攻,注重实战应用。 唐门武术教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先练基本功,如站庄(压腿提腿)。基本功扎实后再学习套路,套路熟练之后,开始进行两人对练、三人对练、多人对练。为保证实战中的杀伤力,必练批打。练后使头、肩、肘、腕、拳、臀、腿等全身多个部位都能批打对手。练批打的器械有铁沙桶(盛满铁沙子的桶)、铁沙包、铁沙带、沙杠等。唐门武术习练理论强调基本功是套路的基础,套路是散手的保障,批打是保证进攻有杀伤力。 唐门拳术具有显著特点,一是在实战中以腰为轴心,侧身面向对手,减小被攻击面,易攻易防;腿成环形进退,身体重心下移,保证其稳定性。这在唐门武术中被称为“扁挂”,意为身扁(即侧身)、脚挂(成钩状足尖朝里)。二是在进攻中多是进攻对手的“黑档”(对手防守薄弱地方如背面或侧面,即直接从档后面用脚掌尖钩挂对方的脚),少是进攻“红档”(对手易防守的正面),但必要时还是要进攻“红档”。如在躲闪来不及的情况下,还是要进攻“红档”。三是对抗时全身放松,进攻路线圆活,靠近攻击目标时手掌或拳头旋转发力(称为“寸劲”)。这样不易被对手发现进攻目的,同时利于防守。四是在近身作战中,全身的多个部位都可以进攻对手,如头、肩、肘、腕、臀、膝、踝等。五是掌形在进攻中变化丰富,攻击对手不同部位用不同的掌形。有柳叶掌、八字掌、荷叶掌等。六是出拳出掌的发力部位在肩部,手内旋外转(分阴阳),使得动作迅速。七是用腿追求力量和变化,有救生腿、朝阳腿、陂腿、地躺腿等。八是出招奇特。以方肘来说,用途不同发力也不同,分为排肘、斗肘、滚肘、巡肘、抱肘。每个套路都有不同的绝招。有荷叶手、雷公锤、反背锤、回龙手、白蛇吐箭、红门抢燕、滚龙手、钩拔脚、连环腿、铁牛耕地等。 三、唐门暗器 唐门以暗器和毒药雄踞巴渝,行走江湖达数百年之久。唐门门派规矩森严,其弟子极少在江湖中走动,但也有一些武艺高强之辈闯出名声的,武林各个门派均无法小瞧唐门。唐门人善于设计、发明和使用各种暗器与毒药,威力惊人。唐门始祖有《毒经》传世,遗训“统率百毒,以解民厄”。规定唐门掌门必须由唐姓直系子弟担任,“经、袍、珠、杖”唐门四宝由掌门人保管,以免贻害武林,折损唐门声誉。曾有“唐门轻功妙绝天下,唐门暗器傲视武林!”之说。 据说唐门暗器有七种,而世人常见的却只有毒针、毒蒺藜和断魂砂,其上均淬有剧毒,无论何人中了带毒暗器,都只有等死,非唐家的独门解药而不能解。唐门使用暗器的最高超手法为“满天花雨”,练至登峰造极时,一双手可同时打出64个部位,防不胜防。在早唐家笼络火器世家霹雳堂,研制出一种将霹雳堂的火药和唐家暗器相结合的暗器,既可发射取人性命,又可空中爆裂伤人。这种暗器名为“散花天女”。当代技击名家、武学大师自然门掌门万赖声著于1926年(民国15年)的《武术汇综》中的“神功概论”对唐门暗器有所描述:“又有操‘五毒神砂’者,乃铁砂以五毒炼过,三年可成,打于人身,即中其毒,遍体麻木,不能动弹,挂破体肤,终生脓血不止,无药可医。 现实中的“蜀中唐门”在重庆开县唐家堡。武学大师自然门掌门万赖声著《武术汇综》书中提到一个擅用五毒神砂的唐大嫂就是唐门中人。“四川唐门”用毒之名,天下皆知。以写武侠作品闻名的宫白羽,参考了颇多《武术汇综》一书的内容,亦假亦真的引用与扩充,将唐大嫂变为整个唐门,使唐门在往后的武侠小说中,大放异彩。据当代武侠文学研究大家叶洪生论证,“这个唐大嫂实有其人,即四川(今重庆)开县人氏”。 四、唐门武术鉴证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秦军驻扎开县,唐门掌门人唐天泰的女婿谢福堂之父去世,秦军去谢福堂家悼念,发现灵前两边站着的所扎纸人是军人,且带着连枪,秦军误认为是侮辱他们。第二天出殡时,街两边站满秦军士兵,一声令下,满天飞舞的门板、凳子砸向谢福堂兄弟俩。谢福堂迫于秦军势力,不敢还击,只好施展唐门武术挡开门板、凳子,保护哥哥通过内西街、东街、老关嘴直至过东河,自己并无大碍。 1928年,国民党第21军第3师师长王陵基驻防万县市,在万县市西山公园开办万县国术馆,并向全国招考武林高手,开县唐兴畅、曹鸣鸾(赵家场)、刘方谷3人被招录为武术教官。1931年,王陵基在万县西山公园摆擂台,应邀全国武林人士参加,唐兴畅也接到邀请。唐与王部下一武术教官比赛,刚一交手,教官即感手部剧痛,大指姆竟莫名其妙地折断,方知遇到高人,当即拜服。打擂期间,王部手枪连武术教官与各地武师交手,伤其多人,连连获胜,狂傲不已。唐兴畅的徒弟(峨嵋人)国术馆文书张竞成一时兴起,忘了师嘱,跳上台与之对阵。该武术教官出拳凶狠,处处阴招,招招损人,惹恼这位唐门徒弟,竟用唐门绝技白蛇吐箭涮腿将其铲死台上。王陵基护兵钦佩唐门武功,在其护送下,张竞成才逃回峨嵋老家。故峨嵋也有唐门人。打擂结束,王陵基要求唐兴畅及其徒弟教部下官兵习武。一时间,川东各县以及宣汉、万源等川东北地区皆有练习唐门武术之人。 1940年,鲁恒山和雷燕德在温泉银子包组织农民暴动(俗称“神兵”暴动),县长冯均逸带领地方武装前去平暴未能成功。后冯均逸便请唐兴畅弟子廖立瑞、周善成参与平暴,在政府增加兵力和武器的同时,暴动平息。 唐门武术的继承人张锦城是唐兴畅的得意门生,武艺超群,德高望众,曾任开县武术协会主席、万县地区武术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武术协会委员,被评为四川省和全国武术优秀辅导员。获四川省第五届运动会老年组冠军,1988年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武术交流会,表演二路九滚十八跌、连八腿、定唐大刀、滚龙双刀,场内掌声阵阵响起,获得好评,使全国对唐门武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张锦城和学生张高潮(张锦城之子)、李千禄、唐世明等,免费向全县青少年传授唐门武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县体育场向武术爱好者义务教打太极拳,20多年始终如一,培训人员2000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