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点,三岁的女儿在她的房间大喊着:“我不要睡觉!”我站在她房间门口,手已放在门把手上,大脑飞快地运转想着接下来该怎么办。我仍犹豫不决,“如果我现在进去,可能会无意中鼓励她为了不睡觉继续大喊大叫;如果我不进去,她可能会感到孤单害怕,这可能会给她留下永久的心理阴影。” 那是16年前的一天,回忆起来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晚上11点,三岁的女儿在她的房间大喊着:“我不要睡觉!”我站在她房间门口,手已放在门把手上,大脑飞快地运转想着接下来该怎么办。从8点钟把她放上床到现在,我已经去过她的房间好几次了。我抚摸了她的额头,给她喝了点东西,检查了床下面,给她唱了歌,还讲了故事。我已经筋疲力尽,只想睡觉。 我仍犹豫不决,“如果我现在进去,可能会无意中鼓励她为了不睡觉继续大喊大叫;如果我不进去,她可能会感到孤单害怕,这可能会给她留下永久的心理阴影。”这时,一句话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不管选哪个我都完蛋了。”我站在那里,手依然放在门把手上,不愿接受这铁一般的事实:这两种做法都不对,不管选择了哪一种, 我都会有内疚感。 在那之后为人父母的许多年里,同样的事情反复在发生。每次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这件事情没有正确答案;不管选哪个对孩子都没有好处,这种内疚感折磨着我:“我应该想点别的办法”或者“我应该什么也不做”。我称之为“门把手困境”。 我写了本书叫《一事无成》(Running on Empty),有几十个电台节目因为这本书找我做采访。虽然我没有把它写成育儿书籍,但是采访中育儿问题却成了我们的主要话题。实际上,有一些节目主持人要求在采访中重点介绍书中关于育儿的部分(特别是家长该如何适应孩子的情绪) 在许多采访中,特别是有女性嘉宾的采访中,经常会谈到妈妈在教育孩子时候产生内疚感的情况。我想这是因为,教育孩子并没有那么简单,父母会感到困惑,他们非常渴望有人帮助他们,也非常渴望了解育儿知识。此外,做母亲的必须应对“门把手困境”。 我写过几篇关于育儿的文章,但是这一篇不是。这篇文章是关于你,作为一位母亲所要接受的挑战,以及你该如何照顾好你自己。这里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你应对“门把手困境”带来的内疚感。希望在你有需要就把她拿出来看看。这是我给你们的母亲节礼物。
作为一位母亲,你得先照顾好你自己,然后你才能照顾好其他人。而不是反过来。不要让内疚压垮你,削弱你的力量。抵制这种内疚感,而不是任由它攻击你。 来自译言网 译者: Darkblue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