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青瓷镂空瓶 战国

原始青瓷熏炉 西汉

青瓷博山炉 东晋

青瓷熏炉 唐天复元年(901),越窑

咸平元年(998)款青瓷熏炉 北宋,越窑

青瓷簋式炉 南宋,官窑

青瓷鬲式炉 南宋,龙泉窑

青瓷鼎式炉 元代,龙泉窑

青瓷樽式炉 明代,龙泉窑

青瓷炉 清代,龙泉窑

宝溪仿古青瓷炉 民国,龙泉窑
原始青瓷镂空瓶 战国
德清亭子桥窑址出土,高46.4 厘米
仿青铜器,当作熏香之用。江浙战国墓中常出。颈壁划饰越地
特色之树纹。徐州高庄战国墓所出连体器尚存鸟形钮青铜盖。
原始青瓷熏炉 西汉
余姚老虎山D1M14 出土,高24 厘米
材质、鸟形、水波纹,这些浓郁的越地元素,依然保留在
战国末至西汉早期的原始瓷器上。
青瓷博山炉 东晋
高18.8 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西京杂记》里记载长安有丁氏巧工能作博山香炉,地处南方
的早期越窑出现仿制产品,显然是受到了汉文化的强烈影响。
青瓷熏炉 唐天复元年(901),越窑
临安水丘氏墓出土,高66 厘米
水丘氏是吴越国第一代国王钱镠之母。随葬的此件熏炉为唐以来
典型的金银器式样,体量大,制作考究,是越窑产品中的精品。
咸平元年(998)款青瓷熏炉 北宋,越窑
黄岩灵石寺塔出土,高19.5 厘米
墨书纪年离吴越国纳土归宋仅二十年,五代之风犹存。分开装烧或窑位不同导致
的器身釉色不一,丝毫不影响其造型与装饰之精美。
青瓷簋式炉 南宋,官窑
杭州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0.5 厘米
修复器。1985 年发掘时,除了簋式炉外,尚有鼎式炉、鬲式炉、
樽式炉、鼓钉炉、方形炉以及镂空熏炉盖子出土。
青瓷鬲式炉 南宋,龙泉窑
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高10.4 厘米
粉青釉。南宋开始青瓷仿青铜器的产品盛行,以器形规整、
细节分明、釉色莹润为其总体特征。
青瓷鼎式炉 元代,龙泉窑
高12.6 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梅子青釉。蒙元的粗犷并未过多地影响到宋地的日常生活,
龙泉窑的生产延续着南宋时的辉煌,精妙之器层出不穷。
青瓷樽式炉 明代,龙泉窑
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高10.5 厘米
明代中期器。枫洞岩窑为皇家烧造祭器,产品以大器居多,釉肥厚,
色翠绿,宋元以来之风气到此为之一变。此器延续着这一特色。
青瓷炉 清代,龙泉窑
高15 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仿宋元鼎式炉一类。清代龙泉窑已经衰落,但在今龙泉孙坑、
庆元竹口一带尚有生产,一些产品销往台湾祠庙并使用至今。
宝溪仿古青瓷炉 民国,龙泉窑
高10.8 厘米,龙泉博物馆藏
民国时期龙泉青瓷以宝溪陈、张、龚、李四家因仿古获利得
以重兴,多售与欧、日人氏。此为其中之一,乃仿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