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21 慢性淋巴水肿陈×× 男 52岁 门诊号:76206 初诊:96年4月20日。 主诉:右小腿红肿、疼痛3周。 3周前,患者出现右小腿红肿、疼痛,伴有发热及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外院使用青霉素后发热退,腹股沟淋巴结消,但小腿红肿依旧,患者有足癣史3年。 体检:右踝段肿胀,色素沉着,皮肤粗厚,右小腿周径较左侧增粗2cm,足趾间白糜,舌红苔薄,脉弦。 证属:湿热下注,聚而成肿 诊断:(中医)水肿 (西医)慢性淋巴肿 治拟:清热利湿消肿 方药:1.利湿消肿冲剂 2袋 2.商陆15g 苦参15g 半边莲30g 外洗 复诊:96年5日8日 右踝段肿胀明显减退,已无疼痛、灼热感。舌红苔薄,脉弦滑。 方药:1.利湿消肿冲剂 2袋 2.商陆15g 苦参15g 半边莲30g 煎汤外洗 按:奚氏认为下肢肿胀可有心源性、肾源性、静脉性、淋巴性等多种原因,作为一个脉管科医生,必须对“肿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出明确的判断。 1.心、肾源性肿胀 双下肢呈对称性浮肿,压之凹陷,张力较低,皮肤偏冷。同时伴有心、肾疾病征象。如:胸闷、心悸,夜间不能平卧,或呈贫血貌等。 2.静脉性肿胀 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有肢体肿胀。单纯下肢静脉曲张,一般仅见肢体轻微肿胀,若下肢静脉曲张同时肢体明显肿胀者,则多有下肢深静脉病变。静脉性肿胀,有一个共同特点:下肢肿胀多见于单侧,且皮温稍高。 3.淋巴性肿胀 下肢慢性淋巴肿,肿胀呈实性,一般无压迹,皮肤、毛孔粗厚,肿胀消退缓慢。 由于肿胀的病理基础各异,在治疗中奚氏建议在辨病的基础上可选用健脾利湿,清热利湿通络的方法,对淋巴性肿胀一定要耐心,持之以恒,必将取得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