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市来了炒什么?

 昵称14494967 2015-09-25
五年熊市,很多人有恋熊心态,涨一涨就会害怕,近期1949以来的涨,让人不适应,不舒服,也不习惯,越涨越惶恐,觉得股市简直是不讲道理。
       
        
       股市的道理就是涨多了跌,跌多了涨,太具体地说道,中长期看全都没有意义,长期而言,只要经济绝对总量上升,则股市一定会涨比跌多,目前是经历了5年熊市,指数从6124到1949,从股市运行的绝对道理来看,未来3-5年里,牛市机会远大于熊市,除非政变因素,否则,一点局部战争的因素都不可能改变趋势,那么如果牛市来临,我们能炒做什么呢?
        
       按现行股评家和媒体的指引,看不出方向,说来说去还是蓝筹最安全,最有价值,大盘股估值不仅合理,而且仍然很低,银行之外,就是煤炭和有色,这些在上一个牛市里已经被炒滥的,所谓的很有群众基础的品种,都是些典型的周期性产业,即使银行本身,也不是一个可以担当牛市中坚力量的行业品种,因为属于传统行业的它,只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而不可能是产业发展和变革的核心,何况中国的银行股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体量和巨大市值;
        
       每一次大的牛市都会有一个核心与主题,也就是所谓的牛市符号,对于较成熟的经济体来说,这个牛市符号会越来越少有机会落在银行的头上,反倒是2008年,金融体系的近乎崩溃成为50年一遇的股灾导火索。
        
       因此不妨可以简单回顾一下中国几次牛市的代表符号,然后可以简单的为未来的牛市把把脉络;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不成熟的股市,中国资本市场真正有意义的牛市有两次,第一次是1996年到2001年,第二次是2005年到2007年,1996到2001这一次牛市实际上是分了两个阶段的,1996-1997年牛市,完全是中国本土特色,基建和家用电器是牛市符号,科技股还只沾了点边;随着中国国际化的深入,1999-2001年牛市,就完全开始跟随美国股市了,牛市符号是网络科技股,其疯狂荒唐之态今天没经历的人很难想象;2005-2007的牛市,则把这种国际化跟随的范式给强化的一塌糊涂,牛市符号是煤电油运和有色金属,尤其是有色金属,其滚烫的余温至今未衰,其炒作的逻辑深入人心;
        
       其实不论网络科技还是煤电油运有色金属,在把中国股市点燃之前已经在美国涨了很多很久了,1998年时,微软、英特尔、雅虎等网络科技股已经涨了几倍几十倍了,1999年年中,中国才开始有所反应,乃至没有网络股也生生硬造了一堆网络股,炒了个鸡犬升天,到后来一地鸡毛;2005年美国的有色金属的代表股TIE已经40倍涨好了,煤电油运这些早在2003年开始就启动了,中国的驰宏锌锗之类还躺在地上睡大觉,结果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越紧密,最后资本市场传导出来的效应就越是爆烈,后来中国的有色金属是如何表现的,足以说明了这个关联,这个从来不被人注意的行业,成为一次牛市的代表性符号,如此殊荣,落在这样的一个周期性品种上,实在是不多见的。
        
       中国作为一个不具备创新性的跟随型经济体,资本市场这样的选择和表现也是符合逻辑的,近一年来中国股市炒作的页岩气,3D打印这些概念,都是舶来品,我们自己提出的七大新兴产业,却始终不能获得市场的认同,没有美国这个炒作的样本在前,似乎就是少了底气,即便是有了炒作样本,也不敢贸然跟进,直到这个样本被炒得流光溢彩,大爆眼球,资金才敢跟,就算自己没有也敢跟,比如3D打印,对中国来说,完全就是个概念,因为对美国来说现阶段也还是概念和产业化居中的状态,股票十几倍这么一涨,底气就来了,实际上自2009年以来,美国股市连续上涨到现在,近期已经完全修复了2008年股灾的大坑,开始挑战历史新高,过去的几年,完全可以算是一个牛市,并且有着明显的代表性符号,下面的问题是,中国,到底跟不跟呢?
        
       美国股市这几年的上涨,除了恢复性的因素外,它的炒作主线大致提炼一下有四个大块:1.移动互联网和新兴消费电子产业以及计算机通信与软件业,核心就是科技股。 2.以页岩气,炼油业为主的新能源和能源格局变化主导的产业链。 3.以地产复苏带动的基建、建材和相关消费产业 4.品牌消费与零售产业。
        
       与前两次的牛市符号相比,这次美国的牛市主打品种,除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有普遍的国际传导意义外,其他的几条线就比较美国本土化一些,像能源结构的改变主要发生在美国,相关产业链获得巨大的调整和发展机会,地产复苏带动相关产业回暖也比较美国特色,至于品牌消费与零售一直是美国经济的支柱,只要有牛市他们是必然会活跃的群体,并不具备什么特别意义。
        
       也就是说,以移动互联和智慧地球等科技股为主打炒作群成为本次美国牛市的一个较为明显的牛市符号,其中移动互联、云计算2010年开始表现,智慧产业则是2011年开始群体走牛,目前的情况是,他们走的还不够夸张,未出特大型牛股,所以还没到媒体跟着惊叹的程度,但纳斯达克(美股 )确实创出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的指数新高,而且,看趋势未来几年完全有可能逐渐去探一探历史高点的样子,一句话,科技的巨大创造力可能又要发力了。
        
       中国股市20年的发展里,真正为科技股兴奋过的也就是1999年-2000年,虽然名不副实,滥竽充数,但是这次行情确为中国后来十年的网络和IT产业发展以及重视科技的氛围打下前所未有的民意基础,这十年来,中国还是产生了一批重量级的网络科技企业的,资本市场的先导作用还是具备的;十多年过去了,资本市场也没有再为科技股情绪亢奋过,一切都以估值为准则,中规中矩。
        
       中国未来的希望,不在国企央企和房地产,在产业升级和技术报国的诸多中小企业里,如果几大新兴产业最终做不起来,等待中国的可能就不是简单的麻烦,甚至严重到压倒一切的稳定到时候会被压倒。
        
       2005-2007年的牛市,说白了就是在炒通货膨胀,最可笑的是很多人还说通胀无牛市呢,涨价因素是多个大牛股的核心基因,甚至包括所谓的消费大牛股茅台,1900年的可口可乐卖5美分/200毫升,到今天特价促销经常可以买到0.33元/710毫升装的,113年下来,涨了多少?这次的通胀可以说让中国三十年的发展成果不少都打了水漂,美国持续增长了百年,一美元仍然具有强大的购买力,可以支撑两家连锁的一元平价商店如DOLLAR GENERAL(NYSE:DG) 和DOLLAR TREE (NASDAQ:DLTR),市值一个是150亿美元,一个90亿美元,百万富翁至今仍然还是个有份量的称呼,中国的一元钱今天还能买到什么?一把葱还是一头蒜,或者是几根缝衣针和城市公交的单程票?
        
       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通货膨胀,再加上人民币汇率的坚挺,造成的结果是资金不断外流,也就是财富不断向境外转移,直到有一天经济出现空洞化,然后迅速崩塌,内部自然的出现崩塌,国内的有房族还希望房价不断涨涨涨,不知道这将孕育多么可怕的未知风险,如果下一个牛市再炒一次通胀的话,中国的神话也就可以彻底终结了,很可惜,目前没有迹象显示国人噩梦已醒,股市宁可炒作空洞的没有实质但有想象力的东西,也好过炒通货膨胀啊!
        
       如果一个新的牛市向我们走来,我们炒什么? 
       ————————
       二月立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