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奥帆中心位于青岛市浮山湾畔,与青岛市标志性景点——五四广场近海相望,总占地面积约45公顷,其中场馆区30公顷,市内著名风景点“燕岛秋潮”就位于中心内燕儿岛山的东南角。奥帆中心依山面海,景色宜人,气势恢宏。是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第13届残奥会帆船比赛场地。
青岛奥帆中心西侧海面上的长堤是奥运纪念墙码头,全长208米,宽30米。主要功能是分隔不同的船只停泊的区域,满足水域的分类要求,在纪念墙码头的顶端设立了一个巨型的祥云火炬,2008年8月9日-24日,这只火炬燃烧了15天,照亮了青岛的天空,也点燃了运动员的激情
接待中心是青岛奥林匹克主题公园的一大亮点,是奥运赞助商进行VIP接待、品牌宣传和文化展示的核心区。接待中心与奥帆中心纪念墙火炬码头毗邻,可以俯瞰奥帆中心港池全景,近距离欣赏奥帆赛火炬,同时可以零距离感受运动员出航和归航的壮观场面。
中心所在地原址为北海船厂。自2001年青岛被确定为第二十九界奥运会帆船项目主办城市后,这里就被规划成
为一个高标准的帆船运动场地。经过7年的建设,青岛奥
帆中心成为了亚洲最好的帆船运动场地。
青岛奥帆中心奥帆比赛所有必备设施全部位于场馆区,其中有奥运分村、运动员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场馆媒体中心和后勤供给与保障中心,青岛奥帆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38000平方米,另外还有测量大厅、陆域停船区、下水坡道、主、次防波堤、奥运纪念墙等配套设施。
作为国内顶级的帆船运动基地,奥帆中心曾先后成功接待了2006、2007年“好运北京”青岛国际帆船赛,05-06赛季、07-08赛季克利伯环球帆船赛。
奥运纪念墙码头东侧的这片停船区在奥帆赛期间曾经是裁判船停船区,西侧是一个供观众停船区使用的码头。这个外表简单的浮码头其实并不简单,采用的是最先进的瑞典专利橡胶拉簧技术。用拉簧代替传统的桩基,拉簧下面与一个混凝土锚块相连,来控制浮码头的 高低,能使浮码头在4.5米潮差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半米 高的干舷高度。浮桥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年限。这种无桩式浮码头不仅整体美观,占用海域面积小,而且避免了海底打桩造成的对海床的生态破坏。同时所有浮码头设施、设备全部改为国产,降低了工程投资,提高了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竞争力。而奥帆中心海域的所有浮码头都是采用这种先进技术建造的,仅这一项技术就节约了投资5000万元。
为了迎接奥运会帆船比赛和打造“帆船之都”,青岛市政府把北海船厂整体搬迁到黄岛区的海西湾,并将国际帆船中心建成青岛市独具海上运动特色的建筑区域,青岛奥帆中心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规划和设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青岛奥帆中心占地面积约45公顷,其中青岛奥帆中心场馆区30公顷,旅游开发区15公顷。 整个奥帆中心的工程项目分两大部分:水域工程和陆域工程。水域工程包括主防波堤码头、测量大厅码头、陆域停船区以及奥运纪念墙码头。陆域工程主要由七个单体建筑及配套工程构成。这七个单体建筑在奥帆赛比赛期间为接待中心、行政与比赛管理中心、奥运分村、运动员中心、媒体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及注册中心。目前这些单体建筑是大部分还是非参观区,有的正在功能转换,有的正在装修。所以我们只能从外部参观游览。
在国际帆船赛主题公园,游客可以和帆船拍照留念。
奥帆赛长廊是主题公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长廊里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奥帆赛的历史及相关知识。
晴朗的天空,优美的风景,在主题公园里,游人们或以港池中的白帆、或以奥帆中心独具特色的建筑、或以可爱的福娃、或以五环标志为背景,纷纷按动手中的快门,将这充满时代气息的景象留为永恒。
 接待中心一层是奥运合作伙伴和赞助商进行品牌展示、新品推介、互动娱乐的区域。在这里,游客可以手持奥运祥云火炬,体验奥运火炬手的神圣。同时,在炎炎夏日,还可以凭海临风,品尝香浓咖啡,欣赏青岛国际帆船赛获奖摄影作品展,一同回顾激情澎湃的日子。
接待中心二层为奥运合作伙伴和赞助商进行贵宾和大客户接待专区。

一生为你
守候--流行歌曲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