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借王垕人头是曹操的权术的经典之作 -
2015-09-25 | 阅:  转:  |  分享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所写的曹操借王垕的人头,是《三国演义》中貌似插曲、实际上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我们不妨重温这一故事:

「却说曹操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诸郡又荒旱,接济不及。操催军速战。李丰等闭门不出。操军相拒月馀,粮食将尽,致书于孙策,借得米十万斛,不敷支散。管粮官任峻部下王垕入禀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

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心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军粮不济,军心波动,面对这一危机曹操先施小计,即用小斛偷换大斛,并让王垕去执行。行不通而激起军愤时,他则施大计,借王垕的头以平军愤。面对这种人头游戏,善心读者会感到惊心动魄,但是,曹操却表现得极为冷静,一切行为「谨按军法」。在权术家曹操眼里,杀王垕不过是宰了一隻替罪羊而已,他明知道羊是无罪的,但必须「替罪」,这是执行军法的大局所需。所以他非常冷静地对王垕说「知汝无罪」但又要「借汝一物」。在这里,曹操没有任何心理障碍、人性障碍,玩的是杀人消灾的血淋淋的权术,他没有任何犹豫,所谓「妇人之仁」和他是绝不相干的,一个全军的后勤将领的头颅,不过是游戏中的一枚小棋子而已。



曹操和王垕的这一故事具有很高的象徵意蕴,它揭示:在政治权术的游戏中,没有生命价值可言,也没有头颅价值可言,一切都服从权术所指向的目标。在一头是政治目标、一头是生命头颅的天秤上,可以是一边等于零,一边则是一百。为了既定的权力目的,可以不惜使用一切最卑鄙的手段。这也说明,当权术走向巅峰的时候,人的生命尊严就会走向谷底。



在这里也可以看到:极权逻辑与生命逻辑是截然不同的。黑格尔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一命题的荒谬是没有区分权力逻辑与生命逻辑。借人头以稳定军心,这对于政治游戏的权力逻辑来说,它是合理的,但对于生命原则生命逻辑来说,它却是绝对不合理的。而曹操杀王垕,除了违背生命原则之外,也违反政治游戏中最起码的道德原则,它赤裸裸地嫁祸于人,不仅杀了人头,而且还让无辜的人头承受道德罪恶,而这,正是权术的奥秘。
献花(0)
+1
(本文系响亮201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