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镇市 打造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黄帝书苑 2015-09-25

  清镇市红枫湖镇大冲村电商服务网点,村民王瑞萍正在比对网上购买的衣物。

  清镇市绿诚生态公司果蔬自提点,居民正在取网上订购的水果。

  在清镇市红枫湖镇大冲村电商服务网点,村民前来取货。

清镇市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市民前来参观购买。

   核心提示

  今年7月,清镇市入选2015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这是贵阳市唯一入选的市(县、区),全省仅8个,全国共200个。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为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改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今年中央财政特别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省份和革命老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方向为:支持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支持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的建设改造;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培训。

  入选以来,特别是今年8月全省电子商务发展大会召开以后,清镇市快速抢抓国家和我省全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机遇,积极按照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实施方案进行组织实施,确保示范项目建成后在全市发挥最大效率。

  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平台,力争实现电商平台跨区域跨平台发展,推动西南乃至中国可追溯农产品标准化进程;发挥贵州(清镇)职教城地处清镇的优势,通过职教城人才辐射,引领电子商务在农村更大范围推广和应用,促进农村现代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现场直击

  看得见摸得着的农村电子商务

  9月11日,笔者走进红枫湖镇大冲村刘关堡组公路边村民雷婷开的药店,这里也是大冲村电子商务的网点,雷婷是网点负责人。虽然淅淅沥沥下着秋雨,但雷婷的店里还是很热闹,聚集了不少到来或取货或下单网购物品的人们。

  在清镇职教城读书的大冲村学生宛瑞和家住梨倭乡的同学朱蓉分别取了一件衣物。“这里安装的显示屏大,比手机更能看出效果,领取也方便。”朱蓉说,因为通过大显示屏选出的东西效果满意,她的同学也跟着到这里来选购了。其间,村民王瑞萍也取到了她买的小孩衣服,并从网上调出样品来比照效果。

  “8月3日开通运营,到现在营业额已经有两万多元了。”雷婷高兴地说。学医的雷婷,毕业后来到清镇和丈夫一起在大冲村定居。3年前,雷婷利用住在公路边的优势,在房屋一角开了个日用品商店。今年初,她又腾出更大的一间屋开了药店,药店前布置了小厅供村民休息。前段时间,清镇市发展电子商务,她就利用这个空间,在各方支持下,安装了一台显示屏和简易储物柜,开起了网店。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以前我们买衣服、买家电,都要到清镇、甚至贵阳才买得到。网上购物品种齐全又便宜,还方便,于是我就开始网上购物。现在,我家人穿的用的,甚至一些吃的,都是通过上网购买来的。村里的人都羡慕我能够从网上买东西,但是那时只知道自己买产品回来,并不知道怎样帮别人买,更不知道把产品如何卖出去。今年7月,我有幸参加市里组织的一次电商能人培训会,才对‘电子商务’有了初步的了解。”说起电子商务,雷婷显得很有兴趣。

  在邻近的右七村,葡萄种植大户瞿学琴家也尝到了“电商进农村”的甜头。“来我这里买葡萄的客户,大多数都是从网上找到我的信息的。”瞿学琴说,今年家里种植的30多亩葡萄大获丰收,她把葡萄信息通过网站发布出去,短时间就轻轻松松卖了1万多斤。以前村里优质的农产品,只能在清镇及贵阳周边进行销售,不仅价格低,而且销路也不尽如人意。现在通过网络,很快打开销路。

  在红枫湖镇,“触电”的不仅是雷婷和瞿学琴。红枫湖镇镇长曹兴亮介绍,近年来,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红枫湖镇大冲村进行产业调整,大力发展以绿色蔬菜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农家乐、乡村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但是,村内优质的农产品和特色农家乐却走不远,只能在清镇及贵阳周边进行销售,不仅价格低,而且销路也不尽人意。

  恰逢此时,电子商务走进了大冲村。在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大冲村在村级综合楼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通过嫁接线上销售平台的方式,中心与清镇市本土电商公司绿诚生态公司开展合作,市民可以通过绿诚平台线上订购红枫湖镇农特产品。全村83家农家乐中,有部分农家乐已经实现通过美团网等线上平台进行销售。

  “我们在逐步完善村级电子商务运行体系,计划借助一批大型网购平台,形成一批电商网点,孵化一批电商能人,打造一批知名线上产品,推进电子商务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面普及,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清镇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德华说。

  正是看到了地方农特产品潜藏的商机,所以,代购并非雷婷的最终目标。她在打理自己的淘宝网店,专营本地优质蜂蜜及农特产品。

  傍晚时分,清镇市区麒龙新天地小区的“多多小屋”购物店里,加盟了本地“绿诚”电商的店主叶安梅正忙着接待前来领货的顾客。

  通过叶安梅的网点(自提点),周围的邻居在叶安梅这里上网订购“绿诚”的蔬菜等农产品,上午下单下午来取,很是方便。

  “今天下雨,只有30多单,平均每天60单左右,最多时是100多单。”叶安梅高兴地说。

  “绿诚”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在清镇开设了21个自取点。“现在我们正准备进入贵阳,目前受困于找不到冷库做储藏仓库。”该负责人说。

  清镇市商务局局长蒋景泉介绍,目前,京东、淘宝、苏宁等知名电商相继入驻清镇,“丰时代”、“黔知道”、“绿诚”等本土电商不断加快发展,300多家传统生产和销售企业开辟电商营销渠道进行线上交易。

  今年以来,清镇市已有11家农业企业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销售水晶葡萄、玉冠桃、茶叶、土鸡、辣椒、黄粑等农产品,截至7月底,销售总额达874.3万元,与去年7月的销售额107.9万元相比,增长7倍多。

  蒋景泉介绍,从2010年起步至今,清镇市在电商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上,已整合各类投资180亿元,其中园区基础建设投入95亿元,产业项目建设投入85亿元。初步形成了专业市场核心区、电商总部核心区、现代物流核心区、精深加工包装核心区、文化旅游核心区和城市功能配套区“五大战略核心区”;汽车贸易、工程机械、粮油食品、公铁联运、电子商务、生态商务、精深加工及包装、先进制造、环境保护“九大战略性产业”;拓展电商孵化基地、数据中心、楼宇经济“三大创新型产业”的“593”发展格局。项目建成后,大商贸、大物流将成为推动清镇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强力“引擎”。

  发展布局

  按照“123456”思路推进

  “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它对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已经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电子商务创业成本低,而且能使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体面就业,对年轻人回乡创业有很大吸引力,这将唤醒农村大量沉睡的土地,撬动农村经济的大发展。通过做电商,我们的很多农民兄弟开始学电脑、做产业,成了新型农民、职业农民,这标志着农村劳动力素质将会出现质的飞跃。”贵阳市政府党组成员、清镇市委书记向虹翔说。一般来说,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需具备三大关键条件:一是产业基础,二是交通物流,三是人才储备。这三个方面,清镇独有优势。

  从产业基础来看,清镇市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粮、油、菜、果、药、茶、烟、奶、鸡、猪等农特产品优势明显。近年来,清镇市大力实施都市生态农业计划,取得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两块牌子,目前清镇肉鸡出栏量和鸡苗产量全省第一,绿色、有机蔬菜认证数量全省第一,奶牛可存栏量和乳制品加工能力全省第一,“三标一品”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总量全省第一“四项第一”。2014年,清镇市“无公害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已累计达到30余万亩,蔬菜产量40余万吨。

  从交通物流来看,多年来,清镇市积极打造的电商物流园,位于该市南郊,紧邻观山湖区、花溪区和贵安新区核心区,贵黄和沪昆高速、320国道、102省道,以及贵安新区百马、金马、贵红、宾阳等4条大道与这里相接;并拥有林织、湖林、长昆等铁路和400万吨清镇火车站。

  从人才储备来看,贵州(清镇)职教城已入驻学校19所,入驻师生达6万人,未来这里将容纳职业院校25所,入驻师生15万人以上,建成以院校为主的校企合作产业园20个以上,入驻企业100家以上;这为清镇发展电子商务,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

  向虹翔介绍,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贵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关部署,结合《贵阳市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打造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清镇市专门制定了《清镇市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按“123456”总体思路展开具体工作——实现一个目标:打造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打通两个路径:工业品下乡,可溯源农产品进城;构筑三大体系:平台体系、支撑体系、服务体系;推进四化建设: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坚持五项原则:政府推动、数据主导、市场运作、产业融合、示范带动;实施六大工程:星火培训工程、新网升级工程、燎原行动工程、村淘创富工程、丰羽行动工程、大数据溯源工程。

  “星火培训”工程,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针对县、局、乡(镇、社区)、村(居)、村组等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开展电子商务大培训,让大家认识电子商务、了解电子商务、明白电子商务,形成互联网思维,在观念上得到转变,在思想上得到统一,做到主动思考、自发行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新网升级”工程,即引入阿里巴巴平台、京东平台、苏宁平台等知名电商平台,将全市供销社现有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乡、村传统网点,与新兴的、主流的电商平台相互融合,进行升级改造。

  “燎原行动”工程,即围绕清镇市电商物流园、淘宝生态城、时光贵州小镇、聚城财富广场及华丰国际物流城,打造互联网高效物流园区(即全省电商配送及物流基地)、贵州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时光贵州O2O黔货出山展示基地、聚城电商创客小镇及华丰电商创客小镇,并结合贵州(清镇)职教城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一园四核”功能布局的电商产业园。同时实施基础设施大提升,打造县级、乡镇级、村级电商服务中心,全力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企业大引进”行动。

  “村淘创富”工程,到2017年实现一个村淘创富示范村。“丰羽工程”,即搭建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平台,出台电子商务进农村配套扶持政策,提升诚信建设水平,强化农产品可溯源机制。加强农村电商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大数据溯源”工程,即建立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可追溯农产品数据标准。

  建设目标

  实现电商平台跨区域跨平台发展

  “我市将利用大数据技术平台,促进农村电商繁荣,带动贵州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推动西南乃至中国可追溯农产品标准化进程,在城乡统筹破解二元难题上走出一条新路。同时,做好市域范围内传统实体产业的统筹、引导和培育,最大限度减少电商对传统实业的冲击,使传统产业实现既‘触电’,又‘成长’的良好状况。”清镇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瑞说,通过“123456”思路布局,清镇电子商务建设工作目标明确——

  立足“建通道、抓源头”,一方面通过构建和逐步完善农村电商的网络流通体系,培养和聚集大量的农村电商人才和新型经营主体,打通农村电商的“通道”,解决“农产品怎么进城”;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构建可追溯农产品的数据标准体系,从“源头”上提升进城农产品的品质与价值,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解决“什么样的农产品进城”。

  围绕“建通道”,建立能够覆盖贵州和影响西南的贵阳市农村电子商务聚集区及其基础网络体系,到2017年,建成覆盖全市城区、乡(镇)、村(居)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网络和物流网络。打造县级运营中心一个,乡镇级电商便民服务店9个,村级电商便民服务店181个,其中农村电商示范乡镇2个,村淘创富示范村1个,村级电商便民服务示范店达50个以上。每个乡镇建立至少一家农村电商公共仓储配送中心,每周到村级网点开展配送达两次以上。有网购行为的农村居民占农村居民总数的比例年均增幅达50%以上,使用电子商务进行生产生活消费占总消费比重达5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主要农副产品、农村地区加工品、农村旅游服务网络销售额年均增幅达50%以上。打造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50个,交易额分别达到50万元以上。带动转化传统企业采用电子商务交易50家,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20个。全市各年培训各类农村电商人才1万人次,培养农村电商能人200人。农村电商创业人数达500人,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解决残疾人就业10人以上。建成本土电商服务平台1家以上,行政村宽带(含移动宽带)覆盖率达100%。推进全市农村经济“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全市农村电商体系初步成型,打造为贵阳市级电子商务聚集区。

  围绕“抓源头”,建立“农产品追溯大数据中心”,将“可追溯农产品”与“大数据”深度融合,通过可追溯农产品的推广与发展,全面提高贵州山地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农户单位产出的经济效益,帮助“精准扶贫”工程进一步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大数据这一有力工具,实现平台的跨区域跨平台发展,最终影响并推动西南乃至全国的可追溯农产品生产。在2017年底以前,本平台力争完成一批可追溯农产品的数据标准制定工作,帮助其中一部分品种形成品牌化,并带动其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力争在三年内覆盖西南三省及其他省市的可追溯农产品生产与销售。

  李瑞介绍,为达到以上目标,清镇市计划从今年至2017年,3年共投入3500万元,逐步打通人才、技术、配套设施等关键环节,加快推动全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胡俯茂 王太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