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径(1979年)

 江南达者 2015-09-25

 
 
 
山径(1979年)

——《画中游》附记·中期·88、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孤独对于写作构思来说,确是一种理想状态。当时自己的处境,虽非

情愿,倒也恰合了这种情形。面对这儿出示的这幅题为《山径》的油

画写生稿,写生之时的相关情景,漶漫且又明晰地浮上我的心海间。

那时有好多次,我都独自一人走在蒲江对岸这笔架山的半坡上。山道

崎岖蜿蜒,路旁有着纵然略显荒落、毕竟仍有些许可观的山乡景致。

山顶总藏在眼前一些足以障目的岗与梁后边,诱惑着自己欲要一登的

雄心,同时也提醒着自己,这种观察事物角度不同所引起的心理差异

——如,我好象快到那儿了,但一定离那儿还远,诸如此类什么的。

自从着手写事以来,闲常之时不消说了,就算是在画画过程中一些还

可以“一心二用”的时候,我多半也都在“默”着自己的文稿。对于

这文稿,也就是我这长篇文字作品,所要采取的表现形式,说实话,

我还是很费上了一下脑筋的。考虑之下,我没有选择已然从旁接触过

的那种较为时行的“现代”方法,倒仍是愿走一条相对平实的路子。

象这样,也并非在这个问题上,自己还审慎守旧,而是因为觉得,只

有这样,才能和自己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保持高度的一致。“眼下,我

们需要的,主要还该是真正的现实主义!”我时常象这样提醒自己说

。为了让自己一直走在这现实主义的道路上,那时我也坚持每天阅读

着世界文学史上那些典范式的“现实主义”及“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不单反复地读,而且对其中有的,甚至于还作了结构分解式的笔记

,以进行研究。不知怎的,眼下敲写这段文字时,注目于面前这幅作

成于当时那动笔前后的油画风景写生稿,凝视着上边的景物与色块,

自己青年时代那心跳的节律,居然还都是那般鲜活地复现于此时自己

的心中!生命固然有终点。而生命的目的,倘是人自己不将它改来换

去,却自始至终坚持朝着它走去,那么,道理也很简单:即使你一生

也走不拢那儿,但你总会是离它渐近而决非是渐远的。并且同时你也

得注意,切不要因为一时眼前有物干扰了你远望的视线,你就走岔了

道,而必须是时刻都得在心头“默”着你既定的目标,——若你果是

想要登上哪座山,那么这目标,当然也就是那山顶了……今儿个对着

这《山径》,我想到和说到了这些,也不知读者诸君,是否觉得有点

离题。
今晨(指此发帖之日)品读梁实秋文,其间有论此“山”者,兼有引

用现代诗人咏此“山”者,观之亦颇具同感。可惜其为手机中之电子

书,懒得劳神费力花时间也去作转换与引用了。还是附上一首己词,

最足与此所述之情形相关。
另有关于相对平实之现实主义手法这一类问题,后来自己在网络中曾

与两位作家有过讨论。稍后些日将发布在我这QQ空间与新浪博客中的

《网事残忆》连载,会涉及到这点。


帝台春
——昔者蹇滞东乡登高所感

荒岭野树,
悠悠入云路。
败草落花,
乱接天涯,
心知羁旅。
叵耐而今忒寂寞,
众同伴、
遇时皆去。
独余吾,
岁岁年年,
长耽此处。

黉序部,
尝识侮;
纵恚怒,
默无语。
但立尽黄昏,
苦凝眉,
转啸傲、
久而幡悟。
前者当然可堪恼,
今日又何必为惧!
且凭藉东风,
或氤氲春雨。

 


以此《画中游附记》追述远岁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