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血栓性深静脉炎1.病因病机 血栓性深静脉炎属中医“脉痹”、“股肿”、“水肿”等范畴,其是静脉壁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静脉疾病。临床症见肢体肿痛、行走时加剧、肿胀、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扩张等四大局部症状。中医一般认为本病由于术后、产后、外伤等久卧而伤气,气伤而血行不畅,以致瘀血阻于络道,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流注下肢而成。故治疗大多或理气化瘀或清热化湿或温阳活血。奚氏本着“因虚致邪,因邪致瘀”的观点,认为正虚是本病之根源,因虚而致热邪壅滞脉络或风、寒、湿等邪侵入脉络,郁滞化热,血热壅盛,煎熬血液而形成血瘀,血液瘀结而成瘀血,其中虚是本,邪是标,瘀是变,故出现疼痛、肿胀、皮温升高等症。所以血热壅滞、络损瘀阻是发生本病的关键所在。 2.治疗方法 根据血栓性深静脉炎的特点,在发病初期血栓未机化易上下发展引起病情变化,且临床表现为肿、胀、痛、热等实、热证之象,而在慢性阶段炎症稳定不发展,血栓已机化,临床表现为肿、胀、乏力为主的症象。奚氏按中医八纲辨证原则,将此病分急性发作与慢性迁延、好转恢复三期进行论治,使遣方用药方向更加简明易了。 (1)急性发作期 症见:患肢突发性肿胀增粗,自觉胀痛,步行时加剧,皮温升高,肌张力增高,浅静脉扩张,舌质偏红苔薄,脉滑数等; 证属:血热壅滞脉络; 治则:清营凉血、泻瘀通络; 药选:水牛角片、生地、紫草、丹皮、赤芍、益母草、生大黄、玄明粉等。 外敷:将军散。 (2)慢性迁延期 此期约在急性发作期的1~2月后,其疼痛虽不明显,但有压痛或灼热,患肢肿胀,张力较高,自觉重坠无力且朝轻暮重。 证属:瘀热稽留; 治则:清营破血祛瘀; 外敷:将军散。 (3)好转恢复期 症见:患肢肿胀,皮色如常,皮温不高,时有压痛,自觉重坠无力,朝轻暮重; 证属:气虚湿滞、脉络瘀留; 治则:益气化湿、通脉消肿; 外用:商陆、威灵仙、马鞭草等煎汤先熏后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