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车旅游】龙门古镇

 赵太尉 2015-09-25

  在我的印象中,大凡江南小镇都离不开水的滋养。居民枕水而居,出门行舟,日常生活浸润在水的世界里。然而,在龙门古镇我却找不到这样的感觉。虽然地处富春江畔,却没有小桥流水的景致。它是个裹在群山里的小镇,更具有粗犷硬朗的风骨,在楚楚动人的江南可谓独树一帜。


孙权后裔的集聚地
   龙门古镇在杭州富阳。来到镇口,远远便见一块巨大的影壁,白底黑字:孙权故里。一面面红黄色旌旗迎风猎猎,旗上只有一个字“孙”。山路两侧,便是龙门山(据说出皇帝的地方必有山),海拔一千多米,在江南这一带算是很高的山了。夕阳透过群峰,像燃烧的火把,把古镇染成嫣红。
   古镇的名称出自东汉名士严子陵之口。相传他当年出游路经这里,感慨地说:“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古镇因此而得名。此后,“龙门”一词在当地不仅成为地理概念,更演绎成一个文化理念。三国时的孙权乘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际,据长江之险,创三分天下于东南,踞六郡八十一州而称帝。据考证,孙权并不在龙门出生,这里是其祖父两代的出生地,但这并不妨碍古镇被后人视为“龙兴之地”,称为“孙权故里”。
   龙门古镇2600余户7000余人,90%以上的居民都姓孙,是孙氏世系组织聚居的庞大自然村落。《孙氏家谱》记载,从三国孙权一代起直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龙门孙氏已繁衍了65世,孙姓也居富阳孙、章、李、夏四大姓之首。随便拦下一位镇上人请教,他都可以告诉你自己是东吴大帝的第几代子孙。即使不姓孙,也和孙权有关。如古镇书记姓凌,祖上是孙权的大将淩统。淩统本来叫“凌统”,后来孙权念他功大,给他加了一个点,“凌”字便成了“淩”。


跑遍全村不湿鞋
   进镇的路有多条,每一条都是鹅卵石路,人们在山野间就地取材,用山石盖房铺路。石与石之间的缝隙,长着青嫩的草,很像荠菜。沿着鹅卵石路穿街走巷,可以通达古镇的每一个角落。这种鹅卵石路好像龙之麟,所以也叫龙麟路。
   进了镇子,就可看见石砌的民居,有的居然砌成三层。一家一家穿过去,相互连通,好像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古镇至今无人锁门,因为外界都知道古镇是个进得来出不去的迷宫,小偷不敢光顾。古镇人能文尚武,历次战乱,就连兵匪也不敢打进这古镇。
   顺着龙麟路,来到镇中的老街。老街横贯东西,依然由鹅卵石铺成,长约400米,宽约3米,被时光打磨得发亮,两侧房屋多系清末民初建筑。老街历来繁华,尤其是明嘉靖至清康乾盛世间,龙门孙氏“半列儒林,咸饶富有”,老街成为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之地,其间店铺大多为前店后坊、前店后居。作为唯一的商品交换场所,老街给静谧、内敛的古镇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古镇建筑的总体布局,如一幅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家族图。每一座厅堂均为一房或一小家族的祠堂,并以此为中心,环建住宅,围建高墙,成为龙门孙氏总族下一房一支的集居点。厅堂与厅堂,宅居与宅居之间,都是门廊相通,墙檐相接。沿着密如蛛网的鹅卵石小巷,“大雨天串门,跑遍全村不湿鞋”,便是最生动的写照。
   龙门镇原有60多座厅堂,如今保存较好的有2座祠堂、30多座厅堂、3座砖砌牌楼和1座古塔、1座寺庙,这也让古镇拥有了“厅堂博物馆”的美誉。其中最著名的是义门牌楼,漫漶的图案,斑驳的雕饰,一个鲜活的“义”字,成为龙门人心底的操守。明嘉靖年间,孙濡任河南长葛知县时,遇上大旱,赤地千里。孙濡抱着“宁可绝子孙,不可绝良民”的心愿,派人回到家乡变卖家产籴荞麦种子救荒。后来孙濡不肯搜刮民膏,辞职离任,百姓挽留不得,建庙祭祀,并将荞麦命名为“孙公麦”。明朝末年,赋税繁重,不少人倾家荡产。孙潮献出积谷一千多石,为贫困乡亲代交皇粮。


埋在深山的璞玉
   古镇的鸟瞰图恰似一只龟,而龙门这个小小古镇竟然出过7位进士、9位举人和1位状元。孙氏后裔如今依旧恪守着重农桑、轻商贾的传统,看重田耕和手工技艺,古朴、富足,有尊严。此外,读书的风气仍为古镇人所推崇,镇南端如今还保存有一潭名曰“砚池”的碧水,寓意是希望宗族中多出几名光耀门楣的读书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镇的建筑也是新旧杂陈。旅游业日渐红火,但是绝没有其他古镇常见的商业气息。在镇门口,没有带你进镇的“生意人”,没有带你去饭店、旅馆的“引路人”,卖东西的不带吆喝,甚至连狗都很温顺,踱来踱去。
   和其他的古镇一样,你见到的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妇孺。当地人身材硕大,十分热情,会招呼你到屋里喝杯茶歇歇脚。问起年龄,都是80岁、90岁以上的老者,让你不禁称奇。
   龙门是一块璞玉。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不少影视作品选择龙门作为外景地,如《流亡大学》、《济公游记》等。2002年8月至2005年4月,在陈逸飞生命的最后岁月里,龙门古镇一直是电影《理发师》的创作地。陈逸飞说,龙门既具有南方灵秀的一面,也有山区浑厚的一面,是我心目中的古镇。当地人回忆说,陈逸飞是一位完美主义者,对艺术的要求已到了苛刻的地步,他事必躬亲,甚至不放过群众演员衣服上的一颗纽扣。走在古镇里,不禁赞叹他的眼力,也不由为他的早逝扼腕叹息。随着《理发师》的上映,古镇也为更多的人熟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