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网
2015-09-15 11:23
有没有一首旋律,如泣、如诉,带来深深的哀愁?有没有一首旋律,温婉、煽情,犹如少女般虔诚?有没有一首旋律,空灵、婉转,好似另一个空间里畅游梦想?在老钱的眼里,确实有这样一首乐曲,它就是我今天要推荐的马斯奈《沉思曲》。 作曲家马斯奈 儒勒·马斯奈出生于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童年时期,他的音乐天赋就被继母发现,于是便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开始正规的音乐学习。天赋、勤奋,以及优秀的学习环境,让马斯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 于马斯奈的音乐作品,大多甜美伤感,带有较浓的娱乐性特点,同时也隐隐约约彰显出他的抒情叙述性的声乐风格。所以,马斯奈也被人们尊称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天才代表者”。 在马斯奈的一生中,高产的他创作了大量的乐曲,主要以歌剧,尤其是喜剧歌剧为主,偶尔也会创作一些器乐作品和歌曲。因为致力于戏剧音乐的创作,所以代表作以《巴赞的唐恺撒》、《艾林尼》、神剧《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夏娃》等歌剧为主。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是歌剧《泰伊思》,并因其幕间曲《沉思》流传最为广泛悠久。 感受《沉思曲》 歌剧《泰伊思》作于1894年,而《沉思曲》则是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所以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不过,老钱认为,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关键还是经久不衰的音乐旋律。 音乐的背景是歌剧《泰伊思》中的讲诉的一个宗教故事,公元四世纪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的一名妓泰伊思由于受到一位修行的圣僧的感化,皈依宗教,并投入修道院中修行,从而摆脱了曾经花天酒地、纵情享乐的世俗生活。 极其优美的乐曲,与音乐的背景和旋律的特殊语境完美的切合,音调的辗转和变化都丰富了故事主人公的心潮的涌动和内心矛盾挣扎。《沉思曲》的奏响也恰好衬托了泰伊思在厌倦世俗生活时,通过信仰宗教来求得解脱时的心态,也向世人们展示出人性与宗教间的相互纠葛,和最终归于美好的愿景。 倾听《沉思曲》 《沉思曲》的旋律清幽婉转,虽然乐曲结构简单,但极富有热情,曲调强弱不断变化,最后又逐渐减弱音力,当乐曲慢慢消失、结束之时,又偏偏留给人待续未完的感觉,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对于美妙的乐曲,老钱始终认为用耳朵倾听,比用语言描绘来的更为直观。所以,请朋友们在《沉思曲》的音乐中,体会它的美妙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