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史仙坛遗迹 ![]() 明弘治元年石刻《修上下仙坛记》 ![]() 明万历江西布政使王宗沐题字“振衣千仞” 近日,位于南昌新建县的萧峰吸引了诸多文化人士及记者探访。有媒体报道,这座山峰与春秋时期的萧史有一定关系。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专门成立萧峰文化课题组,该中心主任杨柱才教授任组长。11月,仙人萧史在萧峰吹箫引凤的传说,已向江西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这座山峰与萧史有什么关系?笔者三次实地考察。并对古石刻和古遗迹的资料查证,试图揭开萧史传说在南昌西山萧峰沉睡千年的面纱。 古萧峰的地址 古萧峰,又称为洪州西山萧峰。属于西山山脉中绵延三百余里秀丽挺拔的一处山峰。它位于今南昌市新建县、安义县与湾里区的交界处。 据古书记载萧峰为西山绝顶,也即西山最高峰。魏晋唐宋元明清,地方通志和文人多有记载:萧峰为仙人萧史吹箫引凤处,上有萧史仙坛石室云云。查阅《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以萧史之姓命名的山峰,也只有南昌西山的萧峰。 历史上有关萧峰记载 打开沉沉的书简,最早可在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探寻到古萧峰的踪迹,书中记述着“西山有大萧小萧二峰,盖萧史遨游之所”。宋时曾经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为“四谏”的新建县知事余靖(公元1000年-1064年)在《西山行程记》记载:“依山枕壑,有洪崖炼丹井,自井南绕溪五里有鸾冈。由冈而折五里得一峰,最高曰鹤岭。有坛,在鹤岭之北,又有二崖,号曰大萧,小萧,盖萧史遨游之所,岭侧有萧仙坛”。 到了明末崇祯年间新建人徐世溥在《登萧仙岭记》里面记载了当时游萧峰的场景:“至萧岭,岭为西山最绝。俯视在下,茫若烟海,田陂、溪谷、山阜、平林、深灌、江河、城郭、庐舍,皆在青烟中。西北至于庐阜,北至于彭蠡,近都丰城、南昌、武宁、豫章之治,皆可顷刻飞集。天亦稍近,云在其下。冉冉若锦,俯而临之。上有石室,中可坐三人,昔人构之,以期神仙。梦缠其梁,薜荔满壁,亦且千年。因坐石室中,饮酒良久,日曛乃返。前后行山数日,费酒十余壶,芋栗数升,皆采诸山中。” 清朝由杨周宪等编纂的新建县志也记载了:萧峰在西山、名萧史峰、萧史弄玉吹箫引凤处、登之遐瞩千里、俯视万山、金碧芵蓉如画、天下奇观也、峰顶有石屋祀萧仙。 清未民国初魏元旷《西山志略》:紫霄峰山之绝顶所谓西山第一峰也。 萧峰因何而得名 古萧峰,从厚厚的卷册和文人骚客们的诗词歌赋中向我们述说着它得名的由来。何以以萧命名?又怎样出现脍炙人口的传说?其实,这一切,都与春秋时期秦穆公的乘龙快婿萧史有关。晚唐时代的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正是他将传说与现实、萧史与南昌西山萧峰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传说中萧史是春秋时期的周朝的史官,因为善吹箫而天下闻名,最后与穆公的女儿弄玉成亲,两人双双从陕西的华山乘龙跨凤飞至洪州西山萧峰顶,并在此处留下袅袅仙乐,和一个美好的爱情传说。 关于萧峰的传说和故事 从通俗文学的文本和乡间民俗俚语的口头文学中,我们可以看见萧峰与萧史的有趣传说和故事。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东周列国演义》共一百零八回,第四十七回章目为“弄玉吹箫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这一回中记载的就是萧史的故事。相传秦穆公有个女儿,起名弄玉,弄玉有着绝世的容颜,尤善吹笙。弄玉15岁时,秦穆公考虑为弄玉找一个佳婿。弄玉说:“必得善吹箫的人,能与我唱和,否则,一概不嫁。后来弄玉得一梦,梦中仙人自称华山之主,与她琴笙唱和。弄玉梦醒后告诉穆公,秦穆公便派人到华山去寻找,果然找到异人,名叫萧史,有超尘脱俗的仙姿。使者接回萧史,穆公命其吹箫,一时间百鸟和鸣。穆公大喜,将弄玉许配给萧史。后来一日,夫妻二人在月下吹箫,天空中飞来一龙一凤。于是,萧史乘龙、弄玉骑凤,翔云而去。 清薛大训编辑的清刻本《古今列仙通记》说的是周宣王时有一个叫萧钦的普通人家,娶王氏为妻。生子取名萧史,萧史长大后入终南山学道,遇异人授于长生之术,并教之吹箫之法。学成后归家,父母要他娶妻立户,他坚决不从地说:“异人教我不要娶妻,我将得到王女为妻。”正好秦穆公有女名简璧,小字弄玉,极善吹笙,要有能和笙者,才以身相许。不久便做梦发现有一男子在梦中善于吹箫,能引来凤凰。派人找来,原来就是萧史,两人成婚后,弄玉也学会吹箫,两人骑着凤凰离开陕西,穿过荆楚,看见南昌西山风景美丽,就落在了西山的萧峰,为保护周围的老百姓做出了不少好事。 近代口头文学中还有个通俗的故事,萧峰北山名叫熊忠的贫苦后生,娶新娘子。走到萧峰山顶遇到了从华山飞来的萧史和弄玉,他很憨厚的恭喜仙人的日子和合美满,便接了新娘子回到山坡上,由于家穷没有轿子,两个人商量用竹子晃着过山,没想到竟然被竹子弹飞到空中,遇到萧史和弄玉用五彩祥云给她们做了轿子,让她们快乐的回家。家里的老秀才也用对联记录下萧史和弄玉的事。“箫管鸣快婿乘龙从天降,祥云现姹女跨凤下凡来。”西山附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俚语:“萧仙戴笠,凤凰翅湿;萧仙著衣,鸟雀淋漓”,形象而生动地描绘萧峰天气变化的状况。 寻访萧峰的过程 谈起萧史,他便如是一个羽冠鹤衣、吹箫引凤的仙人形象出现世间。萧史如庄子笔下的鲲鹏,遨游天地,辗转千里。这些行为似乎与人间烟火相隔了重重山水。姓氏文化的记载里,又把萧史从仙人的身份中还原成血肉皆俱、春秋时期的上层贵族。根据各地萧氏宗谱记载,多有萧史吹箫引凤一事。例如清代道光年九江萧氏宗谱记录:“史公风神超迈善吹箫声风律秦穆以女弄玉妻之。” 另有其他萧氏宗谱记载着萧史,别名萧三郎。这一切似乎在述说着传说中的仙人萧史,极有可能是萧姓在历史长河中血脉承续的共同先祖;一个有着非凡音乐天赋和心性恬静的少年天才。 据笔者研究,历代萧姓人物中,萧史正是以仙与人的双重形象出现在眼前。面对他在宗谱和文人诗词中留下的痕迹,如同他的箫音一样,“身去长不还,箫声时往返。” 在浩如烟海的历代资料、方志和宗谱里,常常可以看到“洪州西山萧峰,是秦穆公婿萧史与秦女弄玉偕游、吹箫引凤之地。山上有“吹箫坪”、日照崖,萧仙坛、凤台观、宋代石臼、明代王宗沐题词、明代清松道人石刻记录等等”。而唐朝的洪州西山萧峰便是南昌新建县的西山萧峰。 宋朝刘克庄有《西山》诗云:“绝顶遥知有隐君,食芝种地鹿为群,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这一首诗写的便是西山山峰上的仙人游踪。“山下白云,山上烟。”如佛偈禅语,简单而又深邃的让我忽然明了行万里路的意义。 面对隐匿在南昌山郊野岭间的萧史仙迹,笔者踏上了西山寻找先祖踪迹的道路。此时的萧峰山上已经野草荒芜的生长着,植被缠绕着土地,身旁便是一蓬蓬的树冠遮盖的悬崖峭壁。山顶的石屋倒了,巨大的卧石,到处是荒废的景象,剩下的是躺在杂草堆里的石柱和破损的石块,和石刻上清晰可见的“萧”字。 经过三次实地考察、经过三次寻找,和对古石刻和古遗迹的资料查证,这一切都印证了魏晋、唐宋元明清历代资料记录的基本确凿、揭开了萧史传说在南昌西山萧峰沉睡千年的面纱。 南昌西山的古老萧峰是西山山脉上千年孕育而出,怀着浓郁人文气息出现的璞玉。这块灵性的璞玉充满了生命本质上原生态的气质,历史湮没了很多美好的故事,却无法抹去萧史与萧峰山千年不变的物质与精神间的休戚相连。草木遮盖下的废墟地上、生长出厚重的传统文化。千年的美好传说,让人们津津乐道。“萧郎今何在,南昌萧峰顶。”历史穿透了世间的漫长岁月,将萧峰展现在我们眼前,令人不由感叹沧海桑田的变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