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瞬间世界能否改变?

 二月石桥 2015-09-25
一瞬间世界能否改变?  

  大家知道得到纯净水的方法吗?或者说,你知道纯净水到底在哪里吗?

  是阿尔卑斯山麓的冰,是南极、北极的冰,还是就是市面上出售的标榜“纯净水”的瓶装水?

  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其实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不管多么纯净的天然水,如果你心不善,这水也绝不会变得纯净。

  你的心是否透明而清澈?你有没有工作上的困扰?家中有没有让你难以启齿的事情?如果你心中怀有未解的情结,再甘甜的水喝起来也会寡淡无味。

  而运动后大汗淋漓时喝的水,即便是 没什么特别的白开水,都会令你感觉无比甘美。这正说明,最重要的是你的心。

  我不是在这里提倡唯心论。相信各位已经明白,同样是喝水,心怀感激时喝的水跟心情浮躁时喝的水,会让同样的一杯水变成截然不同的东西。

  我们的所思所想时刻都在影响着这个世界。如果我们能充分地对这个世界展现更多的创意及语言才能,这个世界必将产生更多更好的事物。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发出破坏的信息,地球说不定还会去破坏整个宇宙。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体会,就不要再去怨天尤人地抱怨自己的际遇,或者将自己的不幸怪罪到别人身上。现在,就在这个瞬间,你足以改变你的世界。而你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作出一个选择。

  你是选择到处充溢着爱与感谢的世界,还是选择充斥着不满与病痛的世界,全都在你的一念之间。

  佛教认为,世界是瞬息万变的,从来不会有一刻的静止。从波动的原理来看,维持波动的能量也必须时刻保持流动畅通,不能有任何的停滞。

  “瞬间即世界”的想法带给人生某种希望。我们没有必要留恋过往,因为凭借自我努力便能把握未来的世界。其实身处此时此地的你,手中已经握有决定一切的那把关键的钥匙。

  为了说明人的意志对这个世界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据说有人通过“消云游戏”去验证。其中的道理,想必就是用人的想象力去使云消散。

  找个晴天,从漂浮在晴空中的无数云朵中选定一朵作为自己的目标,如果选择的是在夹杂在很多云朵之中的小云朵,可能更容易令其消散。

  做“消云游戏”时,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准备。首先要对自己深信不疑,相信自己绝对能让云消散;另外就是不要太过专心致志了。因为这有点儿像逆向思维,如果太过专心的话,恐怕反会无法适度地传达能量了。

  做好心理准备之后,在脑子里想象从你的内心向云发出了肉眼看不见的波,记住要尽量地让能量准确地对准你的目标――也就是那朵你希望其消散的云。

  然后,对云说:“云不见了。”同时再对自己发出的能量说:“谢谢你。”只要按照这个顺序做,云就会慢慢变淡,并在几分钟之内消失不见。

  不论这个游戏是否可以验证,许多人都承认,人类意志的能量具有强烈的影响万物的能力。而云是由水构成的,所以应该更容易对人的意志产生反应。

  在过去,如果说人的意志可以影响物质,总免不了遭到“不具备科学性“的非议。但现在最前沿的科学已经发展到不进入精神或意念等非肉眼可见的领域便无法解释很多东西的境地。

  从量子力学开始,到荣格学派的心理分析理论,再到遗传基因学派,都已经开始肯定在我们居住的三维空间之外,另有一个肉眼看不见的世界。据说,那个世界不仅看不到、摸不着,而且就连时间都不存在。

  因研究量子力学而闻名世界的大卫?博姆(David Bohm)将我们可以感知的这个世界称为“明在系”,并且认为“明在系”的背后另有一个“暗在系”的世界。“暗在系”的世界了解“明在系”世界的一切,而生活在“明在系”的事物则记载了“暗在系”世界的一切信息。

  也许这有点儿难懂,但换句话说,其道理与“一沙一世界”有些相似。从一小部分宇宙,可以窥见整个宇宙的全貌;一个人的身上就记载了与会走的全部的信息,甚至其中的一个细胞的身上,也都刻画着整个宇宙。

  而所谓整个宇宙的信息,自然包含了时间。也就是说,现在的你身上,记载了全宇宙的信息,包括它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所有信息。世界瞬间万变,这绝非耸人听闻之说。

  但我们“现在”所说的“瞬间”到底是指什么?用物理学又如何去解释?

  博姆认为,每一个“瞬间”在宇宙展开的新的摄影就是“现在”。而下一个“瞬间”又会重新展开新的投影。简单地说,也就是每一个“瞬间”都将出现一个不同的世界,只不过“瞬间的世界”将会影响下一个“瞬间的世界”,由此相互连结成一个相似的世界。

  从这种理论来看,世界不仅瞬息万变,而且还在不断地更新着,而我们的意志正协助着这个世界的更新。了解这一点,也许你会对人生的看法也从此改变。

  前面说的那些可能有点儿不太好理解,甚至光在脑子里想想就已经觉得乱成一团了,但水结晶能将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水却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它的变化,并且传达给我们。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用波动测定器测量水时发生了一件事,我要以此来证明我的说法。

  那一天,与日本相隔甚远的波斯湾爆发了多国联军同时攻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开战当天下午,我碰巧正在东京湾测量自来水的波动情况。结果发现,当时水中所含的水银、铅、镉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波动值高得异常。我很有点儿丈二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还以为是机器出了故障,不断重复地进行检测,结果却完全一样。

  这个奇怪的检测结果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到第二天看了报纸才恍然大悟。报纸的头版大篇幅报道了海湾战争的消息,据说第一天攻击伊拉克所用的炸弹的数量,就相当于整个越南战争使用的炸弹。

  炸弹在距离日本数千公里外的地方爆炸,但几乎同时,我却能检测到可能是受炸弹爆炸影响产生的有害物质的波动。这可能吗?

  我不是说在波斯湾四处飞散的有害物质一瞬间就飘到了日本,而是在地球另一端开始炸弹攻击时,炸弹具有的有害波动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传遍了整个地球。

  也就是说,波动应该存在于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及我们居住的三维立体空间之内,所以水才能察觉到地球上任何地域发生的事情,并迅速“告知”我们。

  那天我并没能拍下当时的水结晶照片,如果能拍下那时的水结晶照片,相信会更加具有说服力。

  我们所在的世界之外,另一个不同的世界存在,从那个世界反观我们这个世界的话,一定能观察到一些异同。

  英国的鲁伯特?谢多雷克博士致力于研究如何与肉眼看不到的世界联系,从而为人类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他在剑桥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开设了生物化学及生物学课程,同时也以英国皇家协会特别研究员的身份,活跃于这一领域。

  谢多雷克博士在二十多年前发表的论著中阐述了他的理论。然而当时的科学杂志《自然》却不公正地说他的理论“应烧毁丢弃”。尽管如此,他的理论依然深入人心,有很多人做了相关的实验,并提出了轰动的话题。

  那么谢多雷克博士到底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理论呢?

  我们常说:“一生二,二生三。”比如飞机坠毁事件,有时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即便是社会与历史也一样。从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来看,许多悲剧都曾不断重复上演。为什么同样的事件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呢?谢多雷克博士以一种科学的态度解释了其中隐藏的秘密。

  我们知道,所谓科学的态度――就是将“物”还原为一种现象进行考察。然而,谢多雷克博士的论点却与此背道而驰。

  他认为,同样的事情发生过几次之后,就会形成事件的“形象之场”,而只要和这个“形象之场”产生共鸣,同样的事情就能再度发生。这里所谓的“形象之场”,并非一种能量所传达的信息之类,而是与家装的室内设计图有点儿类似。

  谢多雷克博士提出的也是一种“共鸣”理论。他认为,不知声音会产生共鸣,事件也会产生共鸣。他将连续发生同类事件的场所称为“形态形成场”,将所发生的同类事件称为“形态共鸣”。

  尽管他的观点遭到了《自然》杂志的否定与批评,却得到了一些新科学支持者的好评,从而掀起了激烈的争论。的确,谢多雷克博士的论点不仅奇特,还远远超出了人们通常所能理解的科学范畴。然而,许多谜一样的事件的发生,却可以从这个论点得到很明确的解释。

  为了鉴别谢多雷克博士提出的“形态共鸣”理论的真伪,英国电视台进行了公开的实验。

  首先,电视台准备了两幅画,其中一幅是一个戴帽子的女性,另一幅是一个蓄胡子的男性。这两幅画不仔细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不过有很多颜色夹杂其中罢了,但其实画中有画。接着,电视台在电视上揭晓了蓄胡子男人这幅画中隐藏的另一幅画。而在揭晓这一答案前后,电视台分别做了两幅画的辨识实验,目的是观察答案揭晓前后,观众回答的准确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当然,两次实验选取的观众是不同的,相同的是它们都没有看过电视播放的答案。

  结果如何呢?猜对蓄胡子男性那幅画中隐藏的画的人要明显多于戴帽子女性那幅画。为慎重起见,电视台还使用了与英国无关的其他国家的人物形象。结果是,参加播放后实验的观众猜对的比例,竟然比播放前多了三倍。

  这个结果正说明,许多已经知道答案的人,给了那些素未平生的人某种暗示。用“形象共鸣”理论可以解释为,在之前的观众那里形成了能正确识别画中画的“想象之场”,从而使答案的准确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谢多雷克博士的理论可以解释遗传现象。也就是说,遗传不仅仅是遗传信息的复制,同时也是因为有“形象之场”的存在。其他诸如被称为“同性时”的巧合,或者荣格所提倡的集体无意识及“原型”,都可以用这一理论得到解释。

  谢多雷克博士理论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形成“形态形成场”,其传播就可以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换句话说,只要有“形态形成场”存在,就可能在瞬间影响到其他地方,这也可以算是世界瞬息万变的一种表现。

  第一次听到谢多雷克博士的理论时,我非常吃惊,因为我对于水结晶照片的研究,简直就是一种肉眼可见的“形象之场”共鸣现象。

  在最开始拍摄水结晶照片的时候,有近两个月的时间,我毫无进展。终于拍到第一张水结晶照片的时候,我的助手也接二连三终有所得。或许这也是一种“形象共鸣”。

  之前虽然听说谢多雷克博士的论著曾在日本出版,并很快跃居畅销书之列,但我之所以对他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主要还是因为我在电视上领略到了他的口才与雄辩,那是一个名为《六位不容忽视的科学家》的电视节目。

  四年后,我在欧洲做巡讲时,有幸见到谢多雷克博士本人。当时去听我演讲的人当中,恰好有人认识谢多雷克博士的夫人。在他来电话邀请之后,我到他位于伦敦的家中去拜访。

  谢多雷克博士对我从事的水结晶研究颇为了解,还说他大约一个星期就会收到一封提到我的信或者电子邮件。虽然我带着很多问题去向谢多雷克博士请教,但因为他对我的研究真的很感兴趣,最后反而变成我不断地回答他的问题。

  谢多雷克博士对我说:

  “我一直研究生物学与生物行为,从未研究过水,对水的了解很有限。不过此后我的研究也许会和水结晶的研究联系起来。 我最关心的是人的注视对某些事物的影响。比如说,有些人,只要有人背后注视着他,他就会有感觉。我想做的是统计与此相关的一些数据。

  当然,这样的研究很容易流于主观,所以我想也许这样的实验可以以水为对象。对之漠视、置之不理的水与受到特别关注的水,普通人眼中的水与坏胚子注视着的水……设定这样几种情形,再观察水的变化,然后拍下它的结晶照片。我真的很想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谢多雷克博士想做的实验,与我前面提到的对着瓶子里的米饭说话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信他也可以得出一样的结果,那就是对其置之不理的米饭,比对其说“谢谢”或者骂它“浑蛋”的米饭腐烂得更快。

  我将这个实验告诉了谢多雷克博士,他非常感兴趣,但也提到,由于其中牵扯到微生物的生长,其过程应该比较复杂,如果把实验对象改为水的话,结果会更简单明了。

  目前谢多雷克博士对人的精神方面的研究颇感兴趣。比如,宠物的主人与宠物之间应该存在默契。不然为什么主人就要回家时,宠物狗会有所感应,,跑到门口等着主人归来。据说,谢多雷克博士已经两百多次用录像机拍下了这种现象。

  谢多雷克博士还对我说:

  “我们的生命依赖许多看不见的能量在维持着,所以希望你能时刻关注你身边发生发生的事,这非常重要。关注本身对它们就有一种影响力存在,很多人虽然对此很清楚,却并没有付诸行动。这与父母关注孩子是同样的道理。”

  关注身边的所有事情,观察周围的每一次变化,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爱去对待感知的一切。因为谢多雷克博士始终站在第一线研究人类意识具有的影响力,所以他的话也就格外能深入人心。

  如果有了水结晶给我们的启示,再加上谢多雷克博士经过实验得出的结果,便可以解释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现象,同时还能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足以改变世界的能力。

  上帝赋予人类创造力,只要充分利用这种能力,便可以在瞬间改变世界。

  对于生活在烦恼中的人来说,这无疑将是极大地鼓励,因为改变世界的一切力量就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你在做的事情,别人同样也在做。

  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怎样的“形象之场”?是要创造一个令人彼此痛苦、相互伤害的环境,还是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感谢的空间呢?

  当你面对水,满怀爱心向它表达自己的谢意时,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一定有人像你一样,对一切充满爱心。

  你不需要离开现有的环境,因为你眼前的一杯水已经连接了整个世界。

  无论在哪里,水与水之间都会产生共鸣,由此扩展开来。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心存一份爱与感谢。

  就让爱与感谢充盈这个世界吧!那样的话就会形成一个神奇的充满爱心的“形象之场”,从而改变这个世界。在那样一个世界里,就不再有空间与时间的界限,每时每刻都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