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纱锦ancistrocactus uncinatus) 仙人掌科短钩玉属植物。产于墨西哥。长球形,高20厘米,淡绿色,棱13。刺座具黄色短绵毛,刺强大,上向者直射,下向者都有钩,其中最长的一根长9厘米,刺的上半段黄色,下半段紫红色。花长2.5厘米,褐紫色。 罗纱锦的刺和花色都很别致,观赏性好。但自根栽培困难,宜用量天尺嫁接后栽培。
2.鼠尾掌(Aporocactus flagelliformis) 鼠尾掌属的代表种,又名金纽。系附生类型的种类,产于墨西哥南部热带雨林及其边缘地带。茎细长、圆形,长l~2米,下垂。棱8~13。刺10—20,初红后褐。花长10厘米,稍呈两侧对称,洋红色。昼开夜闭,可持续一周以上。 这是一种适合温室布置的花卉,栽培得当时每株至少开花数十朵,吊挂栽培十分美丽。栽培宜用肥沃疏松的土壤,要求一定的空气湿度,冬季要求阳光充足,入冬前要施肥。本种极易受红蜘蛛危害,被害的植株开花稀少,刺脱落。
3.龙舌兰牡丹(Ariocarpus agavoides) 岩牡丹属植物。濒危种之一。产于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单生,具肉质根,在原产地,地下部分超过地上部分很多倍。茎扁平,直径5—8厘米,由细长三角形的疣突组成,疣突长4厘米、宽0.6厘米,表皮起初深绿后灰绿,有很厚的角质层。刺座着生在疣突顶尖下方l厘米处,具很厚的短绵毛,起初有1—3根浅黄刺,长仅0.3—0.5厘米,不久脱落。花钟状,玫瑰红色。果实棍棒状,红色。 本种株形奇特,酷似小型龙舌兰,但开花大而美,是爱好者热衷收集的对象。 栽培可用较深的盆,盆底多放排水物,培养土颗粒要均匀并除去微尘。光线太强,生长迟缓,疣突表皮皱缩,光照过弱,疣突会过于细长,从而破坏株形。繁殖可用播种法,实生苗连同子叶嫁接后,底部会形成无疣突的膨大茎基,切顶后从这茎基处会群出仔球。
4.龟甲牡丹(Ariocarpus fissuratus) 岩牡丹属植物。濒危种之一。产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单生或基部孳生仔球,呈垫状生长。茎10—15厘米长,顶部扁平被浓厚的白毛。疣突短三角形,厚实坚硬,上表面灰绿色有纵裂的沟,中间的沟内具短绵毛延伸到庞腋部。刺座位于疣尖下,无刺。花顶生,钟状,3.5—4厘米长,深粉红色。果实椭圆形,绿色。 本种生长缓慢,有“活的石头”之称。体内含多种生物碱,有麻醉作用。栽培宜用深盆,冬季要保持盆土干燥。
5.星球(astrophytum asterias) 又名兜。星球属的代表种。濒危种之一。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初为球形,后成扁圆球形乃至圆盘状,高5.5厘米,直径10厘米,表皮灰绿色有光泽,散布着丛卷毛,俗称星。通常8棱,稀6—10棱,棱直而整齐,棱脊浑圆。花3厘米长,漏斗状,黄色花喉红色。果成熟时基部开裂,种子帽形,黑色或红黑色。 本种株形小巧,病虫害少,开花勤,是家庭栽培的理想种类。要求排水良好又肥沃的培养土,如在培养土中加点石灰质材料可防止表皮起褐斑。宜用浅盆栽植,自根苗栽培容易。但嫁接在量天尺上,则可提早开花,如欲快速繁殖或进行杂交,则嫁接还是有必要的。本种栽培普遍,但株形标准的很少,因而造成原产地野生球被采掘过度,目前不得不进行保护。
6.鸾风玉(Astrophytum myriostigma) 星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高原中部。植株呈柱状,最高可达60厘米。通常5棱,但有3—8棱的变化,棱直,棱脊三角状,表皮密被白色丛卷毛。刺座上有褐色短绵毛,但无刺。花4—6厘米大,淡黄色,有丝绸般光泽,花喉处通常无异色。 本种株形呈棱台状,具几何对称美,庄重典雅,宜作室内摆设。栽培宜自根栽培,除了无星点的园艺变种外,光线要充足。在长期栽培中产生了许多优良的园艺种,如四角鸾风玉、碧方玉、三角驾风玉、碧琉璃三角鸾凤玉、恩原鸾凤玉、龟甲鸾凤玉等。
7.皱棱球(Aztekium ritteri) 又名花笼。产于墨西哥。植株具肉质根,小型扁球状,基部易孳生仔球。9—11棱,棱和棱中间有狭的副棱,副棱上无刺座。花顶生,钟状,仅1厘米大,白色稍带粉红。小浆果红色。 本种形状和色泽均像一种阿兹台克人的石雕工艺品,生长缓慢,繁殖不易,是举世公认的濒危种类。 栽培上要求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可用3份粗砂、l份腐叶土、l份陈灰墙屑混合配制。浇水时不要从顶部淋水。性喜阳光但有时为了使仔球迅速长大,也可短期遮荫。播种繁殖因种子细小,一定要十分耐心。
8.青铜龙(Browningia candelaris) 群蛇柱属的代表种。产于秘鲁南部和智利北部。植株总的高度可达6米,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下面是一段高4米、粗0.5米的主干,主干上密生尖锐的刺,刺褐色,长6—15厘米。主于顶部簇生着许多几乎无刺的粗大分枝,分枝不是垂直向上而是横伸或下垂,在空中婉蜒盘旋,好似群蛇狂舞。花着生在无刺的分枝上,长12厘米,白色。果实椭圆形,长7厘米,肉质很厚,有香味,可食用。 本种在南美原产的柱状种类中最为壮观,可与北美原产的巨人柱媲美,是大型展览温室布置景观的好材料。 栽培用土可用粗砂和腐叶土等份混合。盆栽时宜用大而深的盆,地栽时土层要厚。冬季维持5℃以上。
9.松露玉(Blossfeldia liliputana) 松露玉属的代表种。产于阿根廷北部山区。株形极小,最多不超过1.6厘米,茎扁平、因盘状,灰绿色,易出仔球,形成丛生株,肉质根粗长。不分棱也无疣状突起,刺座不规则地螺旋形排列,无刺,只有白色绒毛。花着生在顶部毛丛中,只有0.5厘米大,淡黄色,果实圆形,0.5厘米大。 本种在仙人掌科中株形最小,是珍奇的代表性种类,国内目前非常稀少。 本种生长期短促,在20—25℃时有少量生长,其余时间都在休眠,株形萎缩。栽培宜半阴条件,生长期可从顶部淋水,高温期要注意通风和防治红蜘蛛。自根栽培时不宜过多翻盆。
10.巨人柱(Carnegia gigantea) 巨人柱属植物,一属一种。产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等地,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州花。 本种以挺拔高大著称,其垂直的主干高15米、粗35—65厘米。棱12—30。老株在中上部能出分枝,呈灯台状。表皮深绿色。刺座排列密,周刺12—16,长1—2厘米;中刺6,长7厘米。花着生分枝顶端,开花部位的刺座上刺明显地变细。花漏斗状至钟状,白色,长10一12厘米,从半夜开到次日下午。果长圆形,绿色,顶端红色,肉质坚硬,可食用。 巨人柱是仙人掌家族中代表性种类之一,是大型温室布置的理想材料。喜阳光充足和通风良好,最好在温室地栽但不宜密植。 本种初期生长极为缓慢,30年才能长至1米高,50年后才能见到分枝。通常只能用播种繁殖,出苗很容易,成苗率也高。
11.翁柱(Cephalocereus senilis) 翁柱属的代表种。产于墨西哥西北部伊达戈州。当地海拔高,阳光强烈。其茎圆柱状,高15米、粗30—40厘米,分枝仅在基部长出,除非茎被折断,否则不会在茎中间分枝。棱20—30,棱脊很低。刺座密集,密生6—12厘米长的刚毛,刚毛稍弯曲,大体上下披,在原产地茎顶部的刚毛可长达30厘米,在刚毛中间另有几根灰白色短刺。到达开花年龄后在茎上端一侧出现花座,花着生花座上,长5厘米,深粉红色,夜晚开放。 栽培上要求温暖和阳光充足,特别要求短波光和紫外线充足。 浇水时要绝对避免从顶部淋水。自根栽培时初期要有耐心,浇水不可过多也不必施肥,待长至30厘米高后生长显著加快。
12.有力柱(Cereus validus) 天轮柱属。产于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北部高山区。灌木状株形,高2米,成年株基部出分枝5—8,新生部表面蓝绿色,棱4—8。刺座排列稀,周刺5,长2厘米;中刺1(稀2—3),长可达16厘米,刺均为草黄色。花白色,花瓣外侧带红色。果红色。 本种株型中等,刺非常突出,温室布置可在高大的柱状种类附近作为陪衬。也可以作大型球类的砧木。栽培要求不高,在我国南方可露地栽培。
13.蛇形柱(Cleistocactus anguinus) 管花柱属植物。产于巴拉圭。有很细的柱状茎,分枝极多,茎匍匐或下垂,粗仅2厘米。棱10—11,很低。周刺22,中刺2,黄色和褐色。花长7.5厘米,花筒呈S形,花冠不整齐,橘红色,雄蕊伸出花冠之外。 本种习性强健,花形和花色都很别致。在温室中,适宜布置在岩石边。栽培时可用肥沃而稍带粘性的土壤,性喜阳光。繁殖容易,扦插极易生根。
14.逆鳞球(Copiapoa haseltoniana) 龙爪球属,产于智利北部沙漠。单生或群生,表皮起初淡褐绿色后灰色,并有无数硅质细胞组成的小突起,看起来就像某些昆虫的甲壳。球体直径10—13厘米,高15厘米。刺座圆形,很大,附褐色短绵毛,刺4—6,长1.5—3厘米,针状,黄褐色。花蕾有很大的鳞片,鳞片边缘红色,当花蕾在球体顶部浓密的绵毛中露出时,是该种最美丽的时候。花黄色,花径5—6厘米。 逆鳞球和龙爪球属所有种类一样,是一个生长在特殊生境条件下的种类,栽培该属种类在生态上有很大的意义。栽培要求柔和而丰富的光线,培养土要求富含石灰质。本种嫁接在量天尺上生长良好,开花络绎不绝。
15.黑象球(Coryphantha maiz-tablasensis) 顶花球属。产于墨西哥圣路易波托西州。株形较小,扁球形,高3厘米,直径5.5厘米,老株易群生。表皮深绿色,疣状突起l厘米长,顶端浑圆,上部中间有沟。周刺4—7,直吨,长1.2厘米,灰色,尖端黑色;元中刺。花淡黄色,4厘米大,开于顶端。本种极易遭红蜘蛛和介壳虫危害。喜阳光充足但要保持较大的空气湿度。培养土中最好混些呋喃丹颗粒。农早春可喷一次乐果混敌敌畏药剂,以预防介壳虫。
16.茜球(Denmoza rhodacantha) 绯筒球属植物。产于阿根廷门多萨省。单生,初球形后圆筒形,高30—60厘米,直径10—16厘米,表皮暗绿色,棱1;一20。刺座较大,有灰色短绵毛,周刺8—10,长3厘米,粗针状,新刺茜红色;中刺1,向1:,尖端内弯。花顶生,细长的花筒7理米长,花瓣很细,红色。 绯简球属只有2种,共同的特点是新刺都很美,在栽培中另有黄色斑锦品种,观赏性更强,是爱好者热衷收集栽培的对象。习性强健,病虫害少,喜阳光和通风。
17.金琥(Echinocactus grusonii) 金琥属的代表种。产于墨西哥中部和西北部。球形,株形大,直径0.8米、高1.3米,但大多数植株呈扁圆或正圆形。球体顶部密生黄色短绵毛,棱21—37,直棱,非常整齐。刺座密集,金黄色,硬刺针状,长3—5厘米。钟状花着生在顶部绒毛中,花筒有很长的尖鳞片,花瓣黄色,花期很短。 金琥是球形仙人掌类最有代表性的种类,株形端圆、金刺灿烂,布置厅堂非常壮观。也是大型花展中最引入注目的展品之一,无论植物园和爱好者的收集中都不可缺少。 栽培可用肥沃而富含石灰质的沙壤土,要求阳光充足,但夏季温室中温度过高时也必须稍加遮荫。春秋两季是本种的生长快速期,宜适当追肥。冬季如能保持较高温度也能适度生长,当温度过低时,如盆土干燥不一定会冻死但会出现难看的黄斑。宜每年翻盆换土一次,并要修根。 在长期栽培中产生了几个变种,如裸琥:几乎无刺,球体坚硬生长慢。狂刺金琥:刺弯曲,观赏性很强,但易老化。目前还有球体黄色的斑锦品种,但色彩无反差,虽然稀有,观赏性并不像其他斑锦品种那样高。
18.广刺球(Echinocactus platyacanthus) 金琥属植物。原产墨西哥中部和北部。球体大50厘米,表皮蓝绿色至灰绿色,棱21—24,棱直而整齐。刺座纵向长圆形,几乎一个连着一个,周刺4,很细小,中刺3—4,十字错开排列,很强大,刺黄褐色。花从顶部绵毛层中开出,数量很多,漏斗形,3.5厘米大,黄色具丝状光泽。只有在全阳光下才能开足。果实长圆形或近棍棒形,长3—5厘米。 本种球形大,表皮颜色明快,特别是幼株时刺红色,球体蓝色,非常吸引人。 本种习性强健,较金琥更为耐寒,对光照的要求比较高。繁殖可用播种,幼苗嫁接后不久切顶易出仔球,大球切顶效果不好。据最近几年欧美专家的意见,金琥属中原来一些知名度很高的种类如春雷、鬼头、岩、弁庆全部并人广刺球,他们认为这4种和广刺球实际上是一个种,在他们著作中已经不再列出这4种的种名和图片。日本专家目前仍保留这4个种的名称,他们将这4种作为广刺球的“类型”来处理(级别比变种更低)。但在我国爱好者实际栽培中观察,春雷和弁庆至少在小苗和中苗阶段还是和广刺球有较明显的区别,而岩和鬼头确实不易和广刺球区别。总之原先这5个种在金琥属中自成系列,栽培和繁殖都可以同样处理。
19.大平球(Echinocactus horizonthalonius) 金琥属植物。产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单生扁球形,高25厘米,直径30—40厘米,表皮蓝绿色,顶部有少量短绵毛。低而圆的棱8—10。刺座排列稀,圆形,刺7—8,刺长3—4厘米,分别向两边水平状排列,刺尖略弯曲,新刺紫红色,老刺紫褐色,有环纹。 漏斗状花着生在顶部,花大,花长6厘米,粉红色,有香味。果椭圆形,红色。 大平球株形端庄,不易老化,花大色美,是金琥属中比较容易开花的种类。繁殖率很低,是公认的精品。 栽培上要求排水良好、富含石灰质的沙壤土。喜阳光充足,但盛夏期亦必须稍加遮荫。冬季维持5℃以上,并保持盆土干燥。不要从顶部淋水,否则表皮易出黄褐斑。
20.大龙冠(Echinocactus polycephalus) 金琥属植物。产地分布广泛,以美国西南部各州为中心,向北延伸到犹他州,向南在墨西哥的索诺拉州和加利福尼亚半岛都有分布。但总的数量非常稀少。植株初为球形后成圆筒形,老株易群生(种名为多头的意思),高70厘米。棱13—21,棱缘微呈波浪形。 刺座附短绵毛,周刺10,长5厘米;中刺4,较粗,最长者达9厘米;刺都是锥状,新刺有白粉状细毛后脱落,基部深红色,上端黄红色,具环纹。花长6厘米,黄色。 大龙冠是仙人掌家族中著名的代表种之一。虽然它在原产地易群生,分布也广泛,尚未列入一级保护’。但在园艺上由于其种子不易出苗,因而比很多一级保护种还要稀有得多。而且在我国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刺色很容易褪成暗淡,株形好、刺色美的标本球更是风毛麟角。可以说它和近似种龙女冠和神龙玉(霸龙玉)都代表着爱好者收集品的级别和栽培水平。 主要生长期在春夏之交,其余时间对自根栽培的植株宜保持干燥。
21.绫波(Echinocactus texensis) 金琥属植物。本种原来单独成一属,称为绫波属或扁圆玉属(属名为量。Homalocephala),现在世界上除日本专家外都已把它并人金琥属。产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墨西哥北部。本种单生,扁球形,直径30厘米、高15厘米,表皮暗绿色到灰绿色。直棱13—27,非常整齐。刺座大,排列稀,附短绵毛,周刺锥状,6根,黄色,先端红色;中刺l,扁平,长6.5厘米、宽0.8厘米,紫红到暗红色。花铃状,大6厘米,橙红色或粉红色,花喉部深红色,花瓣边缘有纤毛呈睫毛状。浆果红色,大4厘米,圆形。 本种球形端庄,耐看,花瓣的睫毛状和红色的大果在球形仙人掌类中是两个鲜明的特色,它是爱好者收集品中不可缺少的代表种。 习性强健,自根球采用密闭栽培法可以快速生长,推迟老化,但培养土要求肥沃和排水良好。生长期主要在春天和春夏之交时,酷暑期应适当遮荫。冬季在盆土干燥的情况下能耐0℃低温,但不能直接经霜受雪。幼苗嫁接在量天尺上,生长快速但不宜长久在砧木上栽培,否则球体下部易老化。 栽培中出现一系列园艺变种,如①剑峰:中刺圆形,较长。②玉绫波:系4倍体植株,中刺更宽,先端呈三叉戟状。3割刺绫波:中刺完全一分为二。④短刺绫波:刺短,花小。⑥黄刺续波:刺和花都为黄色。此外,在原产地有一个地域类型,即墨西哥绫波;刺和球体像神龙玉,而花和果实仍像绫波。
22.金龙(Echinocereus berlandieri) 鹿角柱属植物。产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和墨西哥。低矮的柱状仙人掌类,群生,分枝横卧或向上斜伸,但通常不匍匐。茎6一10厘米长,直径1.3—2.5厘米,表皮深绿色,棱5—6,螺旋状排列。刺座突出,间隔1-1.5厘米;周刺6—8,刚毛状,0.8—1厘米长,透明的白色或淡褐色;中刺l,长2厘米,黄褐色。花侧生,广漏斗状,花径6—8厘米,深粉红色,柱头粗大,绿色。果倒卵形,绿色,果皮具刺。 本种栽培简单,开花容易,是大众化的种类,在温室群栽布置,开花季节非常吸引入。家庭栽培也很容易见花。 宜用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种植,并要勤翻盆换土。除盛夏期外都要充分见光,特别是冬天要求阳光充足。繁殖时可截取壮实茎段扦插,生根很容易,隔年即开花。也可将茎公成2厘米左右的小段嫁接,能很快长成群生株。鹿角柱属种类以花大艳丽著称,但很多种类在人工栽培中难以见花,金龙是本属中最易开花的一种,值得推广。
23.翁锦(Echinocereus delaetii) 鹿角柱属植物。产于墨西哥科阿韦拉州。植株群生,茎直立,高30厘米,直径3.5—5厘米,直棱多而不明显。刺座密集,周刺18—36,白色,0.8一l厘米长;中刺4—5,刚毛状,白色,尖端微红色,长2—3厘米。花大6厘米,漏斗状,淡紫色。 本种白色刚毛刺密被,形似翁柱,但毛色更为清纯不易污染,茎下部不易老化。花色很别致,花期很长,单朵花能开15天,但人工栽培中不易见花。据日本专家介绍,翁锦开花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老年株,二是要求短波光线充足,冬季能维持较高温度。
24.三光球(Echinocereus pectinatus) 鹿角柱属植物。原产墨西哥高原。单生,圆筒形,茎高15厘米,直径6厘米,棱15—22,直棱。刺很多,呈篦齿状排列,常常是上下刺座的刺和左右棱亡的刺都密集交叉在一起,刺白或玫瑰红色,呈周期性交替,温暖季节出白刺,冷凉季节出红刺,但红色极易褪掉。 花着生茎上侧部,花托筒很粗,密被栗褐色短毛,花长6—8厘米,花径7—8厘米甚至更大,粉红色,花喉部色更深一些。柱头裂片很粗,草绿色。果实球形,2.5厘米大。 本种生长迅速,栽培普及,但见花不易。可用粗大量天尺作砧木嫁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追施鸽粪或骨粉等磷肥,冬季保持稍温暖,晴好天气偶尔浇水,在充足的阳光下才能开花。一旦开花其美丽程度就连有几十年栽培经验的爱好者也叹为观止。 三光球有一系列的变种和近似种,如太阳、夕阳、丽光球、相似虾、紫金虾等,开花都非常美丽。
25.微刺鹿角柱(Echinocereus subinermis) 又名微刺虾。鹿角柱属植物。原产墨西哥奇瓦瓦州。单生,初球状后圆筒状,高10—20厘米,基部粗7—9厘米,新茎翠绿色后深绿色,5—8浅棱。周刺6—8,黄色,新刺0.5厘米长,中刺l,老刺座刺大多脱落,只有3—4根1毫米长锥状刺存留。花着生茎上部,7厘米大,淡黄色,很鲜艳。果橄榄形,绿色。 本种是鹿角柱属中少数开黄色花的种类之一,刺少,开花容易,非常适合家庭栽培。其习性强健,很耐寒,嫁接在量天尺上可以提早开花。 本种有两个变种,即大佛殿和大玉杯,均开黄花。此外,在鹿角柱属中开黄花的还有御旗和黄金虾,而华山则是黄瓣红心。
26.秋阵营锦(Echinofossulocactus vaupelianus f.variegata) 多棱球属植物。是秋阵营的斑锦品种,原种秋阵营产于墨西研。小型球形种类,暗绿色,棱30—40。针状周刺白色透明,1—1.5厘米长,刺尖稍黑色,中刺1—2,上向直射,锥状,长7厘米,红褐色。花小,奶黄色,开在球顶部。秋阵营锦通体黄色,特别在幼年期红刺黄球,色彩对比强烈,异常美丽。 栽培宜嫁接在量天尺上,注意防治红蜘蛛。切顶繁殖,抓紧在早春嫁接,仔球成活率较高。如不切顶,老株下部也能自生仔球,但仔球呈黄白色,不易嫁接成活。
27.缩玉( Echinofossulocactus zacatecasensis) 多棱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萨卡特卡斯州。单生球形,直径10厘米左右,淡绿色,棱55,很薄,棱缘波浪形曲折。周刺10—12,很细,0.8—1厘米长;中刺1,上向直射,稍扁,长4厘米,下部骨色,上部褐色。花开球顶部,大3—4厘米,花瓣白色,有紫红色中条纹。本种球体端圆,新刺座的白绒毛和色彩淡雅的宽中刺非常美丽。只要注意防治红蜘蛛,家庭栽培非常合适。繁殖可用播种法,也可以切顶繁殖,能从髓部附近长出仔球。如能用卧龙柱做砧木,由于卧龙柱后劲足,仔球会越出越多。
28.旺盛球(Echinopsis oxygona) 仙人球属植物。产于巴西南部、乌拉圭和阿根廷北部。球状至长球状,单生或基部出仔球,群生,群生株的直径可大至30厘米。棱14,球体上部棱脊突出,使整个球体上大下小。刺座排列稀,周刺5—15,长1.5厘米;中刺2—5,比周刺稍长,刺均为淡黄褐色,刺尖黑色。花长22厘米,长漏斗形,淡红色,从晚上开到次日中午。本种易栽培、易繁殖,没有栽培经验的人也能种得很好。在本届中开红花的很少,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种类。爱好者们种几个旺盛球,开花时可以欣赏,需要时可以将其作为抢救一些好品种的砧木。
29.月世界(Epithelantha micromeris) 月世界属的代表种。产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部和墨西哥北部。植株有粗大的木质化的根,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体积大得多。茎扁球形,直径3—3.5厘米,在原产地常形成几十个球的群生株。无棱,小疣状突起,螺旋形排列。球体密被很短的软刺,白色或微黄色,顶部新刺稍长。花着生在顶部,直径只有0.6厘米,白或淡红色。果实细棒状,红色,长0.8—1.2厘米,种子很少,黑色,较大。 本种是著名的小型球,小巧玲戏,洁白可爱,结果后观赏性倍增。栽培困难,只适合一部分爱好者培养。
30.五百津玉(Eriosyce ihotzkyanae) 极光球属植物。产于智利中部。球形,在原产地能长到直径40厘米,表皮黄绿色,上有石细胞组成的小突起。棱37。刺非常粗壮,黄褐色,刺尖黑色;周刺8—12,长2—3厘米;中刺2—3,比周刺稍长并向内弯曲。夏日开花,紫色,花瓣边缘黄白色。 本种球体表皮和刺的色彩很特殊,再加该属种类稀少,是很值得收集栽培的种类。 本种习性强健,无论嫁接在量天尺上还是自根栽培,初期生长迅速但培养成几十厘米大的标本球不容易,能开花者更少。
31.香雪球(Escobaria zilziana) 松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科阿苇拉州。群生植株,单球小,呈圆筒状,高10厘米,无棱。小的疣状突起腋部有毛,周刺12—15,中刺O一1,刺长1.5厘米,白色先端褐色。花长2.5厘米,直径1.5厘米,黄绿色。果球形,直径2厘米,红色。 可用浅盆栽培。培养土用腐叶土、粗砂、谷壳炭等份混合。不要从顶部淋水,以免污染刺。繁殖可以分株,不嫁接也可以生长得很快,不用切顶也可以生出许多仔球。 本属约15种,在我国不受重视,栽培甚少。但本届却有两个种脐入一级保护行列,它们是紫王子和须弥山。
32.越天乐(Espostoa mirabilis) 老乐柱属植物。产于秘鲁北部山区。在原产地可长成乔木状,柱状茎高大挺拔,粗9厘米。幼年期刺全部刚毛状,橘红色中夹白色,老株出现较粗壮的中刺。开花期来临时在茎上端一侧出现红褐色刚毛组成的伪花座,花白色,长5.5厘米: 老乐柱属是我国爱好者非常熟悉的,老乐、白裳、幻乐都是其中的代表种,人们通常称之为毛柱类。越天乐比较稀有,最大特点是幼年期和老年期刺的形态有很大不同。其栽培和繁殖都比上述几种困难一些,宜先嫁接栽培,然后自根栽培。
33.白丽翁(Austrocephalocereus dybowskii) 南美翁柱属植物。有些专家认为它应并人翁柱属。产于巴西巴伊亚州。通常不分枝的直立柱状茎高4米,粗8—10厘米,20棱,通体被短白毛。刺座排列紧密,具无数短毛和黄色周刺和2—3根针状的中刺,3厘米长,黄色至黄褐色。进入开花期后,茎上部一侧出现60厘米长的伪花座,伪花座由稠密的白色绵毛组成,花漏斗状,4厘米长,白色。果球形,粉红色,2.5厘米大。 白丽翁也是毛柱类的代表种之一,相比其他种类,它较细长,白毛短,黄刺灿烂。更为难得的是其白毛不易被污染,地栽时效果良好,是温室布置的理想材料。 白丽翁性喜阳光充足和温暖气候,培养土要求排水良好、肥力中等。自根栽培时施肥要谨慎。 南美翁柱属另外2个种爱氏丽翁和紫花丽翁,表皮蓝色,更具观赏性,目前尚无引入。
34.白银城(Eulychnia saint-pieana) 壶花柱属的代表种。产于智利南部。柱状种类,在原产地长至2—4米高,粗7.5厘米,棱12,表皮黄绿色。茎下部的刺座上具长白毛但稍稀疏,黄绿色表皮仍能清楚可见。刺座大而圆,周刺20,长不到2厘米,中刺突出,最长达15厘米,黄红色至灰褐色。花6一7.5厘米长,花径5—7.5厘米,钟状,白色。果实梨状,很小。本种习性强健,很耐寒,但培养株形标准的植株较困难。即使嫁接,植株下部常萎缩老化。宜不断切顶,促生分技后再嫁接。
35.琥头(Ferocactus cylindraceus) 强刺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在球形种类中,这是一种株形最高的种类,在原产地不乏有高3米左右的植株,直径30—50厘米。棱13—27。辐射刺9—13,其中3—7根为刚毛状,其余针状;中刺1—4,扁平,先端钩状,色有灰、黄、梅红、红等变化,最长的可达15厘米。花黄至橙黄色,长5厘米。 本种原学名为 Ferocactus acanthodes,现欧美和日本均改为新学名。它有一系列类型,如白鸟球、黄鸟球、红琥、旋风玉、伟壮玉、东伍特琥头等。其中有的是栽培中形成的变种,有的是某一地点特有的株形稍有不同的变种(如东伍特琥头)。 琥头株形高大,通体红刺。在原产地兀立在海边突出的山崖上,一株自成一景,十分迷人。但在人工栽培中,因缺乏紫外线和高温多湿,红色刺几乎很难见到,仅在国外引进的种子实生苗嫁接后才能见到其色彩独特的红刺。本种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厦门鼓浪屿生长也不理想,因此普及受到一定的限制。
36.金冠龙(Ferocactus chrysacanthus) 强刺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球形至短圆筒形,单生,高25—30厘米,直径20—25厘米,在强刺球属中比较小型。棱18—20。刺分中刺、侧刺和周刺三种类型,其中4根中刺十字形张开,长5厘米,下向者微扁平先端有钩,刺全部金黄色。花开球顶部,直径5厘米,黄色。果大3厘米,黄红色,种子黑色。本种刺色金黄,特别是冷凉季节出的新刺异常美丽。目前因繁殖困难,非常稀有。栽培可用腐叶土、粗砂各一份再加少许腐熟干牛粪作培养土。生长期短促,只有早春和11月才有明显新刺产生,在其余时间对自根栽培的植株不能多浇水,尤其不能从顶部淋水。夏天一定要通风。目前爱好者一般都将本种嫁接在量天尺上栽培。
37.赤凤(Ferocactus stainesii) 强刺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州。茎圆筒形,老株群生。直径40-60厘米,高0.8—1.5米。棱18。周刺5或更多;中刺4,红色,没有钩。毛在刺座上只有很少几根。花橘黄色。 赤风刺红色,比起琥头来虽然球形稍差,但红色刺可维持较久,栽培相对较容易。它有一系列变种:①艳美玉:株高的厘米。刺红色,刺尖黄色;中刺4根,6厘米长,下向者基部宽。花6厘米长,紫色。②有毛玉:刺座上白毛很多,左右张开。3翔阳玉:株体小,刺多,无毛,花小,褐红色。
38.日之出球(Ferocactus latispinus) 强刺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杜兰戈州。扁圆球,直径40厘米,棱15—23。刺座很大,排列稀,周刺6一10,细而硬,白色微带红色,2—2.5厘米长,中刺4或更多,下向的1根最为强大,又宽又长,先端带钩,中刺红色中带黄色。花钟状,大4厘米,粉红有紫色条纹。 本种株形端庄、刺色明快,冬季开花。它有两个优良的变种:①银紫花日之出球:花瓣白紫相间,非常美丽。②金鹊玉:中刺绝不带红色,全部黄色。 本种生长期短促,主要生长期在初冬至翌年早春。夏季要维持冷凉,注意通风。冬季必须维持10℃以上。爱好者习惯用量天尺作砧木嫁接后栽培,效果较好。
39.半岛玉(Ferocactus peninsulae) 强刺球属植物。产于加利福尼亚半岛南部。大型球状种,直径35厘米,在原产地可长到2.5米高,棱13—21,棱脊突出,表皮暗绿色。刺座卵形,间隔4厘米。周刺ll,其中6根很细,白色,长2.5厘米,余为锥状,红色,长3厘米;中刺6,红色,下向的一根最强大,长6厘米,先端有钩。花长4.5厘米,花径5.5厘米。紫红色。半岛玉球形壮观,比较适合我国大部地区栽培,可供展览温室地栽布置。 培养土可用腐叶土、泥炭、粗砂各l份另加半份陈灰墙屑混合。盆底可放些腐熟的干牛粪。生长期要充分浇水,夏季要通风,冬季注意适当保暖。每年要修根换土一次,这样才能培育成标本球。 本种有一个变种———伟冠龙:刺褐色,但中刺更宽更长,花黄色。
40.黄彩球(Ferocactus schwarzii) 强刺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锡那罗亚州北部。单生,球形至圆筒形,高80厘米,直径50厘米,棱13—19,棱脊高达5.5厘米,淡绿色表皮。刺座狭长,沿棱脊排成一线,附淡褐色绒毛,刺初期为3—5根,后为l一3根,长1.5—5.5厘米,黄色至黄褐色,有黑尖。花长5厘米、花径4厘米,黄色。果实红色。黄彩球在强刺球中甚为独特,虽属于强刺球属,但成年株刺几乎全退化,表皮淡绿色有光泽,好似青瓷工艺品。适合温室布置和家庭栽培。 习性强健,栽培简便,生长期春到秋。冬季不必特殊保温,是值得推广的种类。本种的幼年株和成年抹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幼年株特征不明显,但耐心培养成大球就具独特的欣赏价值。
41.豹之子(Frailea pygmaea) 士童属植物。产于乌拉圭和阿根廷。群生的小型球类,高和直径均为3厘米左右,表皮灰绿色,棱13—21。刺座圆形,具灰色绵毛,刺6—9,非常短,白色。花大3厘米,黄色。果球形,种子帽形。这是一种有趣的小型种类。除了松露玉以外,是仙人掌类中最小的类型。特别是它的闭花受精方式是其他仙人掌类少见的,它的花只有在很特殊的条件下开放,而且即使开放也极短促。人们常说昙花—现,其实昙花从慢慢开放到逐渐凋萎还有几个小时。而豹之子和它的同属种开花的时间更是短得多,常常是花未看到就结籽了。正因为如此,该属种类的变种、杂交种极少,种类相对较纯,是植物园的收集中不可缺少的代表性种类。同属中观赏性较好的种类还有士童和虎之于。 栽培可用一般仙人掌类常用的培养土。宜用浅而小的盆自根栽培。嫁接在量天尺上,株形会更小。
42.白狼玉(Gymnocactus beguinii) 白狼玉属代表种。产于墨西哥中部高原。单生,初球形后圆筒形,表皮蓝绿色,高15厘米,直径8厘米。棱13—26,全部被疣状突起分解。刺座位于沈状突起顶端,新刺座附很密的绵毛,周刺12,长1.7厘米;中刺1,长3厘米,刺全部半透明白色,中刺尖端带黑色。花开在球体顶端,长3.5厘米,紫红色。 白狼玉白刺红花,株形小巧,是家庭栽培的理想种类。栽培可按乳突球属种类一样处理。繁殖用播种,也可用基部萌生的仔球嫁接。
43.瑞昌玉(Gymnocalycium baldianum) 裸萼球属植物。产于阿根廷。扁球,直径7厘米,棱9—11,圆钝而不显,表皮深绿色。很短的针状刺初红色后灰色。花长3—4厘米,花筒有很大鳞片但无毛与刺,花瓣数量少,深红色。 爱好者们可能对绯花玉这个种名更熟悉一些,目前欧美国家的专家都认为绯花玉和瑞昌玉实为同一种。而日本专家还保留绯花玉这个名称,但也不再将它看作一个种,而是作为瑞昌玉的一类型处理,从图片上看,绯花玉的花筒比瑞昌玉短,花色稍带橘红。栽培简便,培养土可用腐叶土、园土、粗砂各一份混合,不必加石灰质材料。自根栽培时采用较密闭的栽培法生长快。嫁接在量天尺上开花更早,出仔球也较多。
44.罗星球(Gymnocalycium bruchii) 裸萼球属植物。产于阿根廷。小型球类,高3.5厘米,直径6厘米,非常易出仔球而成群生植株,棱12。刺座排列很密,刺很细很多,周刺、中刺区别不大,都是灰白色。花筒很长,花淡粉红色。 本种早春开花,色彩淡雅。又栽培、繁殖均特别容易,是易于普及的大众化种类。 本种有几个变种:①万朵玉:株体较大,不易出仔球。⑨白蜘蛛:刺较长,且色较白。
45.九纹龙(Gymnocalycium gibbosum) 裸萼等球属植物。产于阿根廷。单生,株型在本属中较大,直径15厘米,高可达60厘米。表皮蓝绿色至暗绿色,棱12—19,非常突出的棱脊高1.5厘米,棱上有横向凹沟将棱分割成近方形的瘤块。 刺座大,灰色,位于瘤块中央。周刺7—10,稀14,中等粗,尖端稍弯,红褐色;中刺l一3,较粗,向上直射。花长5.5厘米,白色偶为粉色。果球状。 本种有一系列的变种和园艺品种。比较重要的是白刺九纹龙、黑鹫玉和贵珠玉。其中贵珠玉刺多,刺色上白下红,是较优良的变种。 本种习性强健,生长快,病虫害很少,非常适合家庭栽培。
46.钟鬼球(Gymnocalycium horridispinus) 裸萼球属植物。产于阿根廷科尔多瓦省。单生,球状,直径8厘米,表皮深绿色,有光泽。棱10—13,全被颚状突起所分解。刺座位于颚状突起腋部,周刺10—12,锥状。长2—2.5厘米;中刺4,长3—4厘米,灰色带褐色尖,刺大多上向直射。花长和花径均为6厘米,萼片“紫红色,花瓣粉红色,边缘紫红色,花瓣中间有深色暗条纹。 钟鬼球是裸萼球属中较晚发现的种(发现于60年代),具有明显的特点,表现在:①颚状突起尖而突出;②花在本属中较大且色彩艳丽;②刺较粗(种名即为“恐怖的刺”的意思),被誉为棵萼球属中的强刺种。本种繁殖颇为不易,因而虽然知名度很高,但目前仍非常稀有。 栽培成活容易,但开花不易。培养土可用腐叶土和粗砂等份混合,稍加些陈灰墙屑。栽植不要用深盆,宜经常修根翻盆。繁殖用播种,实生苗早期嫁接后可及早切顶催生仔球,成年球切顶出仔球很慢。
47.荤鸣玉(Gymnocalycium marguezii) 裸萼球属植物。产于玻利维亚。扁球状,高4厘米,直径10厘米,表皮草绿色,棱8,被2—3厘米大的圆瘤块所分割。刺座大,白色,刺6—7,细锥状,下部灰色,上部红褐色。花浅盅状,大4厘米,玫瑰红色。 本种球体扁而大,表皮色彩淡雅具蜡状光泽,开花美。习性强健,无论嫁接还是自根栽培都能长得很好,是特别适宜初学者栽培的理想种类。 栽培宜用疏松肥沃的培养土。在较密闭的怀境中生长很快。本种有一个变种-阿根廷营鸣玉:产于阿根廷北部,刺多而色红。栽培中有斑锦品种茸鸣锦,表皮金黄色,异常美丽,深受爱好者喜爱。
48.天赐玉(Gymnocalycium pflanzii) 裸萼球属植物。产于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北部。大型的扁球状,直径50厘米,黄绿色至暗绿色。棱7或稍多,棱脊圆,被大瘤块所分割。刺座长圆形,位于瘤块中央,附白色绵毛,周刺6—9,弯曲,长2.5厘米,中刺1,但并不比周刺强大,刺白色。尖端黑色,基部红色。花长和直径均为5厘米,白色中带点鲑红色,花喉部黑紫色。天赐玉是裸萼球属中著名的代表性种类,球体最大,日本专家佐藤勉认为它可长到60厘米(以前一直认为裸萼球属中新天地的球体最大,直径可达30厘米)。用其布置展览温室非常壮观。 本种宜用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培养土种植,盆底要放碎贝壳和腐熟的干牛粪块。温室地栽时土层要深厚。播种繁殖。 天赐玉有一个著名的变种天紫玉,其株体比天赐玉小,直径20厘米,球形酷似原种,表皮紫绿色。 此外,原本属中的春莺玉、翠岚玉和其他几个种,目前被欧美专家认为是和天赐玉同一种。日本专家尚保留这几种的口本名称,但在学名上处理成天赐玉的类型。
49.胭脂牡丹(Gymnocalycium friedrichii ‘Magentum') 裸萼球届植物。为栽培品种,原种牡丹玉产于巴拉圭。原种牡丹玉为扁圆球,直径6厘米,8棱,圆棱整齐,表皮紫红色。刺座间隔1厘米,刺5—6,灰黄色,0.8—1厘米长。花长4—5厘米,花筒很狭,花瓣粉红色。 在长期栽培和经过不断地杂交后,产生了斑锦变异品种,进而育成全红色的绯牡丹和其他色彩的品种如黄体牡丹(黄色)、胭脂牡丹(洋红色)、半粉牡丹(棱上有一条条横的洋红色条,其余近似白色)。近年来又从韩国引进玫瑰红(花亦为玫瑰红)的类型,俗称韩国牡丹。 胭脂牡丹比绯牡丹色彩更姣妍,其嫁接成活率最低,目前相对数量少。可抓紧在春天用壮实又髓部嫩的量天尺作砧木嫁接,仔球不宜过小,愈合养护期要适当延长,这样对提高成活率有利。它和绯牡丹等一样可在温室作图案布置,气候合适的地区可露地布置花坛。家庭栽培也非常适宜。
50.春秋之壶(Gymnocalycium vatteri) 裸萼球属植物。产于阿根廷科尔多瓦省。扁球形,高4厘米、直径9厘米,暗淡的橄榄绿色,棱8—16,但通常为11。刺座没有短绵毛,刺l一3,很短,很多场合只有l根刺,黄褐色。花长5厘米、花径4厘米。白色中稍带红色。 本种球体扁平,表皮色彩淡雅,刺特少,而且不易老化,自根栽培尤显格调高雅,是裸尊球届中一个著名的种类。 栽培可用腐叶土加粗砂混合,不必加石灰质材料。栽植宜用浅盆。光线要柔和。
51.金焰柱(Haageocereus chosicensis) 金煌柱属植物。产于秘鲁中部。直立柱状,高1.5米,直径6一10厘米。直棱18—26。刺座排列很密,刺座上有黄白色绵毛,周刺30或更多,刚毛状或细针状,很短但很密集,以致几乎看不清植株表皮是什么颜色。中刺3—4,粗针状或锥状,长2厘米。新刺黄红色、老刺褐色。花为细长的漏斗形,白色或红色。果实球形,绿色。金焰柱和同属的种类习性强健,耐旱又耐寒,喜阳光充足。适合温室地栽布置。
52.夕虹(Hamatocactus sinuatus) 长钩球属植物。产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它的形态酷似本属中的另一个著名种类大虹。两者比较,只是夕虹株体较矮,只有30—40厘米,而大虹可达60厘米。周刺8—12,中闭4,下向者最长,先端有钩,刺绝不呈红色(大虹新刺红色)。花长6.5厘米,黄色。果实卵圆形,绿色。 夕虹引入我国时间不长,但其习性强健,栽培繁殖均容易,适合家庭栽培。
53.黄金纽(Hildewintea aureispina) 黄金纽属植物。一属一种,也叫黄金柱。产于玻利维亚。茎细柱状,匍匐,但初期直立,基部易群出分枝。长1.5米、粗2—2。;厘米,棱川一17。刺座排列很密,有淡褐色短绵毛,周刺30,0.4—1厘米长:中刺20,稍粗,但长短同周刺。花侧生于茎上部。长4—6厘米,直径5厘米,外瓣祸红色,内瓣粉红色。果球形,绿色。黄金纽密被黄色刺,特别是新生刺嫩黄色非常美丽。在温室成丛布置,效果特佳。它有—‘带化品种一一黄金纽冠,长成很大的鸡冠状,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商品种类之一,产量和销量都很大。栽培简单,初期可嫁接,尔后自根栽培亦生长良好。带化品种宽用量天尺作砧木嫁接,栽培时不要从顶部淋水。 要注意和金纽(鼠尾掌)的区别。金纽是附生类型的种类,而黄金纽是陆生类型的种类。金纽的刺色没有黄金纽那样黄得纯净,但花比黄金纽多而且美。
54.量天尺(Hylocereus unsatus) 量天尺属植物。别名三角柱、三棱箭。原产墨西哥南部和西印度群岛。附生类型的种类,茎有气根,攀援性,分节,每节30—60厘米。3棱,棱缘波浪形。刺座间距3—4厘米,刺l一2,很短但很硬。花漏斗形,长30厘米,外瓣黄绿色,内瓣白色,夜晚开放,翌晨凋谢。果实长圆形,长10一12厘米,红色,果肉白色,有香味。量天尺的茎有清热解毒作用。花可食用治咳嗽。果实在原产地是很畅销的水果。但目前在我国最大效用是作砧木。 本种性喜温暖湿润,喜阳光,但夏季在温室必须遮荫。土壤要求肥沃,不一定混入砂但仍不能太粘重。盆栽时要经常换土修剪根部,否则茎肉易于瘪。繁殖用扦插。
54.量天尺(Hylocereus unsatus) 量天尺属植物。别名三角柱、三棱箭。原产墨西哥南部和西印度群岛。附生类型的种类,茎有气根,攀援性,分节,每节30—60厘米。3棱,棱缘波浪形。刺座间距3—4厘米,刺l一2,很短但很硬。花漏斗形,长30厘米,外瓣黄绿色,内瓣白色,夜晚开放,翌晨凋谢。果实长圆形,长10一12厘米,红色,果肉白色,有香味。量天尺的茎有清热解毒作用。花可食用治咳嗽。果实在原产地是很畅销的水果。但目前在我国最大效用是作砧木。 本种性喜温暖湿润,喜阳光,但夏季在温室必须遮荫。土壤要求肥沃,不一定混入砂但仍不能太粘重。盆栽时要经常换土修剪根部,否则茎肉易于瘪。繁殖用扦插。
55.碧塔(Lemaireocereus dumortieri) 群戟柱属植物。又名黄鹤楼。产于墨西哥中部。高大柱状种,高15米、粗30厘米,淡蓝绿色至蓝绿色。棱5—7,直棱显著。刺座黄色,周刺9一ll,细针状,长1.2厘米,中刺1”4,长3厘米,刺全部黄白色。花长5厘米、花径2.5厘米,外瓣红褐色,内瓣白色。果实长4厘米。 本种株形高大,表皮颜色很美丽,是温室布置的理想材料。小苗也适合家庭栽培。 性喜温暖,在我国南方可露地栽培,效果很好。温室地栽的土腰要深厚,颗粒要均匀,肥力要求中等并加人适量的石灰质材料。 扦插繁殖量不大,爱好者们通常将其分段嫁接以催生分枝。
56.光山(Leuchtenbergia principis) 光山属植物。产于墨西哥中北部。通常单生,圆柱状,茎高50厘米。有很粗的分叉的肉质根。茎端螺旋状排列,三棱锥状长疣突,长10一12厘米。刺座着生于疣突顶端,周刺8—14,纸质,长5厘米;另有1—2根卷曲的中刺,10厘米长。到达开花年龄时,刺座上另增加两根短的角质状刺。花着生于隔年的新生疣突顶端,黄色,漏斗形,长8厘米、花径10厘米,有香味。干果卵圆形或梨形。种子大,斜的帽形。 光山是仙人掌类中著名的代表种之一,形态奇特、花大而美且有浓香。无论是温室的陈列或爱好者的收集都不可缺少。目前被列为一级保护。 栽培宜用深盆,培养土宜用沙质壤土加石灰质材料。用量天尺作砧木嫁接可提前开花。繁殖用播种,实生苗嫁接后应尽快切顶催生仔球。成年株切顶效果不好。
57.光虹球(Lobivia arachncantha) 丽花球属植物。产于玻利维亚。扁球状,易群生,高2厘米、直径4厘米,深绿色。棱14。刺座密集,周刺15,0.5厘米长,淡褐色至白色,中刺1,和周刺等长,黑色,稍弯曲。花黄色或橘黄色,长4厘米。它的变种密刺光虹球刺多而密集,红褐色;红色花长7.5厘米。 这两种小型的丽花球属种类在我国栽培很普遍,特别是红花的变种更受欢迎。由于其花大,花筒长而挺直,如密植布置花坛效果很好,而且一年至少能开4轮花。出仔球很多,繁殖特别容易,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种类。目前市售种名混乱,有称红鲜丽的,也有称红凤球的。繁殖方法为嫁接,以且天尺作砧木,砧木不要求很粗壮。 自根栽培虽很容易,但开花较嫁接繁殖植株显著减少。
58.龟甲球(Lobivia cinnabarina) 丽花球属植物。产于玻利维亚。单生,扁球状或球状,直径15厘米,深绿色。棱18—21,螺旋形排列,并被颚状突起所分割。刺座着生于两个突起中间的凹陷处,有白色短绵毛,周刺8—10,淡褐色至灰色,1.5厘米长,有2—3根比较粗的中刺。花侧生,广漏斗状,具短花筒,长6—7厘米,直径8厘米,深红或洋红色,花多而集中,常常一次能开8一10朵甚至更多。 本种球体大,开花多且花大,是温室布置和家庭栽培都很理想的种类,缺点是繁殖量不大,目前栽培尚不普遍。 栽培可用—般培养土,不必加石灰质材料。除盛夏外要全光照。自根栽培容易,但开花数量少,可用量天尺作砧木嫁接栽培,开花络绎不绝。
59.潘氏丽花球(Lobivia pentlandii) 又名青玉。丽花球属植物。产于秘鲁南部和玻利维亚北部。植株群生,单球长圆形,深绿至灰绿色。棱12—15,由浅横沟再分割成斧状瘤块。刺座间隔2厘米,新刺座带白色短绵毛.周刺褐色.1—3厘米长,数量不等,另有l根向上弯曲的中刺,长3—4厘米。花侧生,长5—6厘米,漏斗形,丁香粉色。果大1—2厘米,绿色。栽培中有不少变种产生,花色有洋红、橘红、黄色等。 潘氏丽花球是丽花球属中栽培历史较长的种类,因而变种多、花色齐全,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种类。它习性强健,喜阳光,培养土中要混入—点腐熟的骨粉,冬季保持盆土干燥。
60.黄裳球(Lobivia aurea) 丽花球属植物。产于阿根廷。近似球形或长图形,群生,高10厘米。棱14—15,棱脊薄。新刺座褐色,周刺10,长1厘米;中刺4,较粗壮,长3厘米;用刺白色,中刺谈褐色带黑色尖。花长9厘米,花径8厘米,柠檬黄色,花喉部深黄色。 黄裳球包括它的变种美裳球和巨裳球在我国栽培已久。其球形酷似仙人球属种类(草球),通常不受重视,但其花大色美,习性强健,不但是观花的理想种类,而且可利用它和其他丽花球属种类杂交产生优良品种。
61.无忧华(Lobivia tiegeliana) 丽花球属植物。产于玻利维亚南部和阿根廷北部。单生,球体较小、较扁,直径6厘米,表皮绿色有光泽。棱18,棱上有浅横沟。刺座排列很密,针状周刺8-12,弯曲贴近球体,至多1厘米长,淡黄褐色,另有1—3根栗色中刺。花常常许多群开,2.5厘米长,4.2厘米大,紫粉红至洋红,花瓣有金属般光泽,外瓣反卷。果圆形,半干果常在成熟时纵裂。 本种球体小、花多、色美,是家庭栽培欣赏的理想种类。其刺的形态在丽花球属中别具一格。繁殖用播种,也可以切顶嫁接催生仔球。
62.鸡冠柱(Lophocereus schottii) 又名上帝阁。鸡冠柱属植物。产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和墨西哥。大型柱状种类,茎基部分枝群生,高7米、粗8厘米,表皮淡绿色。通常5—7棱,棱脊高棱沟深,棱缘不整齐有缺刻。刺座排列很密,周刺锥状,0.5—0.8厘米长,黑色至灰色;中刺1,和周刺同样长。着花部分刺座明显增大,每个刺座增加出10一25根灰褐色的刚毛刺,长6厘米。因而到达开花年龄后茎的上端显著地增粗。花常常好几朵同开在一个刺座上,花3—4厘米长,白色,夜晚开放。果实球形,红色。 鸡冠柱有—个肋棱错乱的石化变异类型,像重叠的山峦,和山影拳不同的是它基本上无刺,表皮光滑。人们把这种石化类型称为福禄寿。此外,秆花植株的茎上端密生刚毛刺,将上端切下单独扦插就好像一新种,称为寿老人。而鸡冠校本身生长迅速,柱状茎的形态有几分像另—著名柱形种—一白云阁,但不像白云阁那样易遭介壳虫危害,是布置仙人掌展览温室的理想种类。 培养土可用腐叶土、园土、粗砂等份混合后另加半份石灰质材料,栽植盆要大。大株栽植时土粒可稍粗,温室地栽时土层要厚。性喜阳光,夏季可放室外培养。冬耐寒,但不能直接经霜受雪。
63.乌羽玉(Lophophora williamsii) 乌羽玉属植物。产于墨西哥北部。植株具粗大的肉质根,在原产地根部的体积比茎部大好多倍。茎球状,肉质非常柔软,表皮淡灰绿色。棱8—10,螺旋形排列但棱不是很明显,几乎没有棱沟。植株顶部多绒毛,灰白色。刺座圆形,很大,无刺只有绵毛。花小而短,开放短促,直径1.25厘米,淡红色。果实棍棒形,红色。 乌羽玉是仙人掌家族中的经典种类,肉质柔软、形态奇特。特别是体内含墨斯卡灵等生物碱,被称为持有毒素的仙人掌,知名度很高。宜用深盆种植。培养土要求疏松、排水良好。嫁接可用草球或卧龙柱、朱氏卧龙柱作砧木。要谨防红蜘蛛危害。夏季稍加遮荫,冬季保持盆土干燥。 乌羽玉本身有很多变种,如五棱乌羽玉、多棱乌羽玉、仔吹乌羽玉、得克萨斯乌羽玉等。同属的银冠玉、翠冠玉很稀有,观赏性更好。
64.丰明球(Mammillaria bombycina) 乳突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高原中部。单生或老株群生,长球形,高20厘米、直径6厘米,表皮谈绿色。球体外表全由疣状突起包围,疣状突起圆锥形或圆柱形,疣腋间有白毛。刺座位于疣突顶端,周刺30—40,长0.2—1厘米,白色;中刺2—4,下向者有钩,长0.7—1厘米,黄白色,刺尖红褐色。由于刺多、疣突排列紧密,使整个球体全被刺包围,很难见到球体表皮。花径1.5厘米,为淡洋红色,花瓣中间深洋红色。果实白色,种子小,黑色。 丰明球是仙人掌类中的一个经典种类,栽培历史很长但至今仍具魅力,红白相间的刺色彩明快,为广大爱好者乐意栽培。自根栽培宜用浅盆,培养土要求疏松透气,中等肥沃。除盛夏期外都应充分见光。每年应修根翻盆但盆不一定换大,主要应让球经常长新根,一旦根系吸收失效,球体下部老化。平时浇水应注意不要从顶部淋水嫁接在量天尺上,其刺色更为美丽
65.满月(Mammillaria candida var. rosea) 乳突球属植物。原产墨西哥圣路易斯玻托西州。扁球状至球状,初单生后群生。疣突圆柱形,疣腋有7根短的刚毛。周刺50,长0.9厘米,细而白;中刺8一12,长1厘米,针状,白色带红色尖。花长2厘米、花径1.5厘米,浅粉色。果实棍棒形,红色。 本种球形圆整,刺致密,不易老化,观赏性强。习性强健,无论嫁接还是自根栽培都能生长很好。宜用浅盆种植,夏天浇水应稍节制。 本种的原种名雪白球,刺尖为褐色,其他形态同满月。
66.金手球冠(Mammillaria elongata f. cristata) 乳突球属植物。原种金手球产于墨西哥伊达戈州。本品种是栽培中产生的带化变异。原种金手球的形态为小型圆筒形,表皮淡绿色,直径3.75厘米。疣状突起圆锥形,疣腋间吞毛。周刺20,长0.8厘米,黄色,通常无中刺。花长1.5厘米,黄占色。带化变异品种金手球冠形态酷似一座微形的婉蜒盘旋的山丘。刺座和刺都比原种细小得多。单株栽培欣赏或组装盆景都非常理想。宜用浅盆自根栽培,生长很快。切忌施过多的肥料和光线不足。繁殖用分株。
67.香炉峰(Mammillaria geminispina f. cristata) 乳突球属植物,是白玉免的带化变异品种。原种白玉免产于墨西哥中部。单个球体直径8厘米、高18厘米,汁液乳白色。刺座椭圆形,新刺座有白色短绵毛,疣腋间也有白软毛。周刺16—20,长0.5—0.7厘米,白色;中刺2—4,针状,向上的较长,最长可达4厘米,白色,尖端黑褐色。花钟状,直径1.5厘米,红色。带化变异品种香炉峰形似鸡冠但较厚,冠峰上硬刺向上直射。 要求阳光充足。培养土可用一般球形种适用的材料和配方。冬季宜保持盆厂扩燥。嫁接在量天尺上生长快。繁殖可切小块嫁接,也可分割成较大的块扦插。
68.玉翁(Mammillaria hahniana) 乳突球属植物。原产墨西哥高原中部。幼年期球状,后成圆筒状,体内含白色乳汁,直径10厘米。表皮淡绿色。疣突圆锥形,疣腋间有20根左右长4厘米的白毛。刺座密集,新刺座有很短的白色绵毛,周刺20—30,长0.5一l.5厘米,白色,中刺2—3,长1.5—2厘米,尖端褐色。花径1.5—2厘米,紫红色。果实紫粉色。 玉翁白毛长而色纯净,开花时似红色花环,在白毛衬托下异常美丽。栽培容易,是家庭栽培欣赏的理想种类。在仙人掌类展览温室布置几个玉翁,早春开花时特别引人注目。 大球自根栽培生长较快,但要注意经常修根翻盆换土,—旦根系被破坏,球体下部白毛和刺脱落。小球可以嫁接栽培过渡到自根栽培,嫁接在草球上虽然开花推迟但毛和刺的白色更为纯净。而一旦嫁接在量天尺上,中刺尖端的褐色变得很明显(中刺比自根栽培时长),影响观赏。冬季如保持盆土干燥,植株很耐寒;如能保持较高温度,则不但开花多而见能在春节期间开花。
69.白鸟(Mammillaria herrerae) 乳突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克雷塔罗州。球状,初单生后群生,单球直径3.5厘米。疣突圆柱形,疣腋无毛。刺座较密集,周刺100根左右,白色而细小,全部包住球体,长0.1—0.5厘米,无中刺。花直径2—3厘米,淡红中带点紫色。果实圆形,洋红色。 白鸟是乳突球属中著名的小型种,刺短而软,洁白可爱,是爱好者热衷收集的对象。 栽培较困难,生长期很短,夏季高温多湿往往引起腐烂。嫁接在量天尺上初期生长好,时间一长稍有不慎也易腐烂。最好不断嫁接仔球以便保存种类。
70.白王球(Mammillaria parkinsonii) 乳突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植株易群生,有的生长良好的群生株常常由几百个球体组成,总体直径达数米。单个球体直径8厘米、高15厘米,球体顶部微凹,而且有稠密的白毛。疣状突起呈4棱锥体,青绿色,疣腋间有白毛,开花时白毛更多更长。周刺30—35,长0.3—0.7厘米,细针状,白色;中刺2”4,其中向下的1根长3.5厘米,锥状,白色有褐色尖。花漏斗状,长1.5厘米,黄白色。果深红色。 白王球外形有点像白玉免,但比白玉兔刺长,与白玉兔刺基本向上直射不同,它的刺呈水平和向下的多数。比起白玉兔来,它的株形大得多,习性强健很耐寒,是布置仙人掌类温室的理想材料。 幼年植株可供家庭栽培。 栽培喜排水良好、中等肥沃富含石灰质的培养土。光线要充足。浇水不要从顶部淋下。
71.阳炎岭(Mammillaria pennispinosa f.cristata) 乳突球属植物,是阳炎的带化变异品种。原种阳炎产于墨西哥科阿韦拉州。其形态为球状单生,高和直径都只有3厘米,具粗大的直根。疣状突起圆筒形,疵腋间起初有短绵毛。刺座小,周刺16—20,长0.5、0.8厘米,很细,灰白色;中刺1—3,有钩,下部黄色,上部红褐色。所有的刺都附细毛吴羽毛状。花1.5厘米长、花径1.2厘米,白色有玫瑰红中条纹。果实棍棒形,红色。 带化变异比原种生长快,初为鸡冠形后盘旋如山岭,非常美丽,上端的红褐色钩刺更为突出。 目前阳炎岭的栽培大多数是通过嫁接后栽培嫁接苗,自根栽培较困难。就是嫁接的植株栽培时间一长也很易腐烂,因此不断嫁接培养新株才能保存品种。
72.照光球(Mammillaria pringlei) 乳突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单生,长球形高16厘米、直径7厘米,表皮黄绿色。疣状突起圆锥形,疣腋间有少许白毛。周刺15—20,长0.5—0.8厘米,细针状,黄色;中刺6,也是针状但比周刺粗,先端稍弯曲,长2.5厘米。花大1厘米,深红色。果长1.5厘米,红色。 本种金色刺红色花,色彩明快。尤其是嫁接在量天尺上刺更金黄,繁殖容易,是既美丽又大众化的种类。 栽培容易,但须防红蜘蛛危害,老株易出仔球,可用小刀挖取嫁接或扦插。
73.云裳球(Mammillaria pseusoperbella) 乳突球属。产于墨西哥中部和南部。植株短圆柱形,表皮淡灰.绿色。不易出仔球,但常会长成双头的株形。疣状突起圆柱形,疣腋稍具毛。周刺20—30,长0.3厘米,细刚毛状,白色;中刺2,长0.5厘米,锥状,褐色,刺尖红褐色。花长1.5厘米,洋红色,花瓣中间色深。果鲜红色。 云裳球疣状突起和刺都非常细密,早春开花,红花白刺,色彩明快,是受人欢迎的种类。易遭红蜘蛛危害,其他无特殊的栽培要求。
74.月官殿(Mammillaria sinilis) 乳突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奇瓦瓦州。植株初单生后群生,长圆形,高15厘米、宜径6厘米,表皮鲜绿色,有光泽。疣状突起柔软,体内无乳状汁液。周刺40,长1.4厘米,刚毛状,直射,白色至淡黄色;中刺5—6,下向的1根长2厘米,先端有钩,黄褐色。花长7厘米、花径6厘米,梧红色,雌雄蕊很长突出于花瓣之上。月宫殿是仙人掌类中的代表种之一,栽培历史很长但至今国内仍不太普及。因它的花型和一般乳突球属种类不太一样,——度单独成立一属。 本种自根栽培较困难,成活尚没有多大问题但球体易变细长,开花也不易。生长期很短,根系较弱,遇高温多湿很易腐烂,但大干燥又易罹红蜘蛛危害。嫁接在量天尺上开花容易,但刺色逐渐变黄。
75.猩猩球(Mammillaria spinosissima) 乳突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分布较广。初单生后群生,长圆形,高30厘米、直径10厘米。疣状突起卵形至圆锥形,疣腋间有毛。周刺20—30,长0.4—1厘米,刚毛状;中刺7一15,长2厘米,针状,色彩很多,有淡红、黄褐、红褐、红色等。花长2厘米、花径1.5厘米,红色带紫色中条纹。 本种的繁殖、栽培均很容易,自根栽培和带砧木栽培都能生长良好,区别是自根栽培的球体易变长,刺色淡而且刺稍短。而嫁接在量天尺上的在一段时间内球形圆整、开花多、刺色红,非常吸引人,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种类。 因分布地广和栽培历史长,目前变种很多。据日本有关资料介绍:猩猩球是指红褐色刺的一种,黄褐色刺的叫源平球,黄白色刺的叫白美人。
76.黛丝疣球(Mammillaria theresae) 乳突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杜兰戈州海拔2200米的高山上。是乳突球属中发现较晚的新种,1966年发现,1968年定学名。在日本参考书上没有汉字名称,黛丝疣球是根据种名译音暂名。小型植株,茎圆锥形或圆筒形,单生,表皮橄榄绿色中带紫红色,特别是冬天紫红色更明显。疣突小而软。刺座正圆形有毛,白色的周刺很多很细,长0.2厘米,在刺座上排列成圆形;中刺9,也很细小,白色。花紫红色,在茎上侧部疣腋间伸出3.;一4厘米的长花筒,花漏斗状,直径3厘米,5月间开花。 本种小球大花,刺座形态和球体颜色都非常独特,确为珍稀种类。由于不出仔球,故繁殖量不大,因此国内引入该种虽已好几年但仍很稀有。只有少数爱好者在栽培,而且名称不知道,大多称之为蔷薇球。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两者在刺座和刺的形态上有相似之处,但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蔷薇球刺座密刺更白,顶部开花没有很长的花筒,表皮颜色不会呈现紫红色。 栽培中还出现了带化变异品种,生长比原种快,开花也很多。
77.雾栖球(Mammillaria woodsii) 乳突球属植物。产于墨西哥瓜纳华托州。初为扁圆球,直径8厘米,老株伸长,表皮草绿色。疣状突起圆锥形,疣腋间有浓密的白毛,特别是开花部位毛长达2.5厘米。刺座初期有白绵毛,周刺25—30,长0.4—0.8厘米,很细,白色;中刺2、4,下向者0。8一1.6厘米长,细锥状,紫红色尖端黑色。花大1.5厘米,玫瑰红色,花瓣中间颜色深。 本种球形扁,疣腋间白毛浓密,红花成圈开放,是一个观赏性较强的种类。 栽培和繁殖可参照玉翁。在一些欧美专家的著作中,把雾栖球作为玉翁的一个类型处理,不再将它看成单独的种。在美国种子公司的种子目录上也是这样处理。由于尚不统一,这儿暂仍作为单独一种列出。它和玉翁还是有区别的,雾栖球疣突较大、黑色刺明显、球体扁、疣腋间白毛成团但较玉翁短。
78.白云阁(Marginatocereus marginatus) 白云阁属植物。产于墨西哥,分布广。柱状茎分枝很多,在原产地主茎高1.5米、直径30厘米,分枝高7米、粗15厘米。棱5—6,直棱,棱脊和棱沟都呈直线。刺座长形,密集地连在一起,刺9根,短锥状,初深红色后灰褐色。由于刺座密,刺短,在棱脊上刺首尾相连似一条很细的锁链。花长5厘米、花径3厘米,花冠和花筒几乎同样直径,白色。果实4厘米大。 白云阁以刺的排列方式独特而著称。适合温室地栽。栽培中谨防介壳虫危害。
79.白仙玉(Matucana haynei) 白仙属植物。原产秘鲁中部。单生,初球状后短圆筒状,高30厘米。真径10厘米。棱25—30,螺旋状排列,完全被小瘤块分解。刺座排列密,周刺30根,刚毛状,白色,2厘米长:中刺长3.5厘米,褐色,刺尖黑色。花顶生,有细而长的花筒。长6—7厘米,花冠直径3.5厘米,不太整齐,深红色,花筒和花冠同样颜色。果实棍棒形,很小,白仙玉是白仙属的代表种,虽然栽培困难但植物园仍应收集陈列。 对光照有特殊要求,自根栽培时往往长得很细长。而嫁接在量天尺上则毛刺散乱,下部易老化。一年中只有冷凉季节有明显地生长。繁殖可用播种法,也可以切顶催生仔球。
80.层云(Melocactus amoenus) 花座球属植物。产于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山区。植抹单生,球形,表皮蓝绿色至灰绿色。花座很宽但不高,有很密的白毛和少数红褐色刚毛组成。棱12,棱脊高。刺座排列稀,周刺8,长1.2厘米;中刺长1.6厘米,刺都是锥状,直射,红色至红褐色。花长2.5厘米,淡红色,但很难见开放,大多是隐藏在花座中。红色棒锤状果实从花座中伸出时,是花座球属种类最美最吸引人的时候。 在花座球属中,层云习性较强健,只要冬季适度保暖,自根栽培效果较好。培养土可用腐叶土、园土、粗砂、于牛粪块、谷壳炭等混合。除冬季外都要充分浇水。繁殖可用播种.花座球属种类都是白花受精。层云一‘年可采种几次,而且种子出苗率相当高。在气温合适的情况下生长快,如嫁接在量天尺上可在短短几年内出现花座。
81.蓝云(Melocactus azureus) 花座球属植物。产于巴西巴伊亚州。单生,植株近正圆形,高17厘米、直径14厘米。棱9一10,棱脊高3.5厘米。表皮天蓝色,被很厚的白粉。刺座倒卵形,很大,周刺7,长4厘米;中刺1,长2.5厘米,刺灰白色尖端深褐色。花座3.5厘米高、7厘米大,白色绵毛中夹有红色刚毛。花筒状洋红色。 这是1971年才发现的新种。我国栽培已有20余年,但由于其花座出现晚,收种子不易,目前仍不像层云和其他一些本属种类那样普及。可用粗大量天尺嫁接后在温室地栽或栽于大盆中,作留种母本。在没有种子的情况下,可及早切顶催生仔球。
82.姬云(Melocactus concinnus) 花座球属植物。产于巴西巴伊亚州。单生,球状,较小型,连花座在内高8—9厘米、直径10一11厘米,表皮暗绿色。花座2.5—3厘米高、直径6—7厘米,由密集的白色绵毛和红色刚毛组成。棱10一13,棱脊高。刺座圆形,稍具白色短绵毛,所有新刺都是红色,老刺灰色带褐色尖,周刺6根,中刺l根,长l.6厘米。花和果都是洋红色。 本种在我国栽培普遍,爱好者们一般喜欢称翠云。其实翠云是赏云的别名,出现花座也很早,球体比姬云小,表皮淡绿色。栽培和繁殖可参照层云。
83.茜云(Melocactus ernestii) 花座球属植物。产于巴西巴伊亚州。长球形,花座和球体几乎同样直径,包括花座高20厘米左右。表皮鲜绿色至暗绿色,棱12。周刺10一15,红褐色,上向一根最短,仅1.5厘米,下向一根长15厘米,其余3.5—8.5厘米不等。夏日白天开花,花氏2厘米、花径1.5厘米,紫红色。 本种红刺长而粗,球体和刺均不易老化,无论嫁接还是自根栽培刺都很长,是温室布置和家庭栽培的理想种类。在我国栽培较多,爱好者们喜欢称其为桃云。
84.赫云(Melocactus macrocanthos) 花座球属植物。产于加勒比海库拉索岛。球状,直径30厘米,表皮淡绿色。花座20厘米高、直径10厘米,密生褐色刚毛。直棱11—15。刺座上有白色短绵毛,新刺座特别明显。刺长短相差很大,周刺15,长3厘米,针状;中刺4,长7厘米,锥状,刺色黄褐至红褐色。花长2厘米。果实为较粗的棍棒形,长2厘米,红色有光泽。 赫云是海岛型花座球属种类中的代表种之一,在我国栽培已久,但因出现花座慢,繁殖不易,至今仍不太普及。栽培宜用富含腐殖质的培养土种植,最好混有腐熟的海洋动物沤成的肥料。喜阳光充足,自根栽培的植株不宜在密闭的环境中栽培。
85.魔云(Melocactus matanzanus) 亦称马云,花座球属植物。产于古巴。球形,8厘米高、直径9厘米。花座高4—6厘米、直径6厘米,花座上刚毛的排列和长度都非常整齐、橘红色。棱8—9。周刺7—8,长1.5厘米;中刺l,稍长;新刺红色,老刺黄白色。花长1.7厘米,玫瑰红色。果实淡红或白色,棍棒形,顶端大。 魔云球形小,出云早。据日本参考书介绍:它是所有花座球属中出云最早的,其次是赏云和姬云;魔云三年即出云,而赏云和姬云是4年。更为难得的是它的花座非常漂亮,球形和刺的排列也整齐得与众不同。本种引入我国是近年的事,爱好者喜欢称之为丽云。其实在日本参考书上丽云另有所指,其学名为M.amstutziae,球形圆锥形,基部直径13厘米,顶部9厘米,棱13,刺仅3—4,长2.5厘米,深褐色;产于秘鲁。 魔云虽然出云早,也很容易结果,但目前数量仍不多。原因是它的果较短,色彩也不鲜艳,常常露出l一2天后又隐没在花座中,因此欲采收种子必须多加注意。 魔云目前在我国通常嫁接在量天尺上。据美国参考书介绍,自根栽培时对土壤要求不高,冬季维持11℃以上即可。初冬和早春谨防介壳虫危害。
86.残雪之峰(Monvillea spegazzinii f. cristata) 残雪柱属植物。是残雪柱的带化变异品种,原种残雪柱产于巴拉圭,其形态是:柱状茎很细,分枝多,形成半匍匐性的灌木。表皮深绿色带灰色晕纹。2米长、2厘米粗,3—4棱,刺座处突出。周刺黑色,仅0.4厘米长,通常青5根;中刺1,稍长,亦为黑色。夏日晚上开花,花筒很细,萼片外侧紫红色,花长13厘米,花瓣分两层,外瓣粉红内瓣白色。果实红色。带化变异为很薄的鸡冠状植株,但不时会返祖长出南低不一的方形茎,好似很陡峭的山峰。这是一个爱好者非常熟悉的带化品种,既可以单株欣赏,又可以组装盆景。 自根栽培易成活,但最好用仙人球(草球)嫁接,生长势强。以后即使草球萎缩,只要根系正常也不影响长势。易遭介壳虫危害,要注意防治。
87.龙神柱(Myrtillocactus geometrizans) 龙神柱属植物。产于墨西哥中部和南部。柱状茎高4米,分枝多,在原产地常长成乔木状,茎粗6一10厘米,蓝绿色,新生部分被浓厚白粉。棱6,很匀称,棱沟很浅。周刺5,很短,初红褐色后灰色;中刺1,长7厘米,近巴首形,黑色。温室栽培时,中刺常不发育,即使在我国南方露地栽培的,刺虽然较长但也很难见到匕首形长黑刺。花径2.5—3.5厘米,带淡绿的白色,有香味,昼开夜闭。浆果小,蓝紫色。 龙神柱茎蓝绿被白粉,栽培得当时长势也很快,适合温室市置。幼株适合家庭栽培。在冬季温度较高的地区可作为砧木嫁接些名贵的种类如菊水等。其浆果在原产地可作为水果食用。本种习性强健太耐寒,冬季需保持5度以上并保持土壤干燥。其余季节管理方便,可充分浇水,最好放室外栽培,这样茎长得粗壮。栽培中有带化变异种,生长较慢,喜阳光充足。
88.白翁玉(Neoprteria gerocephala) 智利球属植物。产于智利。单生,球状,栽培中后期成圆筒状,高12厘米、直径6厘米。棱被斧状瘤块分割。刺极多,刚毛状常弯曲,白色或白色带黑尖。花5厘米长,洋红色。果圆形,很小。本种分类上不统一,很多专家将它归入银翁玉(N. nidus)的变种。确实它和银翁玉很相似,只是比银翁玉株形小,刺柔软而且较白。 本种白刺红花,异常美丽但栽培困难。目前一般都嫁接在量天尺上栽培。除了冬季休眠外,高温时也呈休眠状态,主要生长期是早春。栽培环境要求冷凉通风、阳光充足,特别是短波光和紫外线更重要。
89.逆龙玉(Neoporteria subgibbosa) 智利球属植物。产于智利瓦尔帕莱索附近。体型巨大的强健种,初为球形后圆筒形,老株在原产地可长成高l米的群生株。单球直径10厘米,表皮灰绿色,棱20。刺座大,新刺座有白毛,周刺24,中刺4,锥状,刺淡褐色,中刺先端红褐色。花1厘米长,洋红至淡玫瑰红色。 本种习性强健,开花多,一般春季3月底至4月初花最盛,每株开花10余朵,以后还能陆续开一些。春季嫁接的仔球到9月份还能开花,而且开花也很多。用这种手段调整花期使本来花较少的秋季也能充满生机,因而这是一个很值得推广的种类。 栽培上无特殊要求,自根栽培球体易变长而且花相对较少。嫁接在量天尺上应充分见光,并加强肥水管理,促使开花茂盛。
90.武盛球(Notocactus buiningii) 南国玉属植物。又名白狮子球。产于乌拉圭。单生,扁球形,高8厘米、直径12厘米,很淡的草绿色。棱16,直而整齐,棱脊很薄。刺座排列稀,0.3—0.7厘米大,新刺座有白毛。刺仅6—8,下向1根较长,黄色,基部粗而色深。花长7厘米、花径8厘米,花筒有浓厚的褐色毛,花瓣淡黄色,柱头9裂,紫红色。习性强健,但盛夏期光线不能太强。培养土可用腐叶土2份、粗砂1份混合,不要加石灰质材料。生长期要充分浇水,冬季维持5度以上并适当浇几次水使之不过度萎缩。繁殖主要用播种,日顶要抓紧在小苗期进行。
91.英冠玉(Notocactus magnificus) 南国玉属植物。产于巴西南里奥格朗德州海拔2200米的山区。初球状后圆筒状,易群生,表皮蓝绿色,顶部密生白色绒毛。直棱11一15。刺座排列密,有白色短绵毛,周刺12—15,毛状,黄色,0.5—0.6厘米长;中刺8—12,针状,褐色,0.8厘米长。花漏斗状,开于球顶部,花长4—5.5厘米,花径5厘米,硫黄色,雄蕊和雌蕊均为黄色。果大1厘米,球形。 本种栽培繁殖十分简便,无论自根栽培还是在砧木上栽培均生长良好、开花繁茂,而且可长成较大的群生株。布置在温室中,蓝绿色球体黄色的花很吸引人。虽然英冠玉在我国非常普及,但在名称上却混乱不堪。上海一带叫它翠绿玉,南方虽然能正确地称之为英冠玉,但在标学名时却往往和美刺球属的英冠混为一谈,还有人把它和强刺球属的王冠龙混淆,须注意辨别。
92.仙人杖(Nyctocereus serpentinus) 仙人杖属植物。又名夜蛇柱、大文字、红毛顶。产于墨西哥东部。初单生后从基部分枝,老株弯曲匍匐。茎为3米长、2—5厘米粗的圆柱,浅棱10—13。刺共12根,长l一3厘米,针状,初红色后淡红乃至褐色,刺尖色深。花夜开,着生茎顶部,花筒笔直向上,长15—20厘米,花瓣分3层,外层红色中带点绿色,中间层淡红色,内层白色,有香味。果实红色。本种群生株枝条弯曲,下垂又上伸,造型奇特。花很美有香气,是布置仙人掌温室的理想材料。其茎也可作砧木,特别耐寒,但嫁接后球形种易变长。
培养土可用腐叶土、园土、粗砂等份混合后另加半份石灰质材料。宜用大盆栽植,每隔2年翻盆一次,最好在温室地栽,冬季维持5C以上。春到秋可充分浇水,光线不必太强。繁殖主要用扦插。
93.帝冠(Obregonia denegrii) 帝冠属植物。原产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植株具粗大的肉质根,扁球,陀螺形,单生,直径8一12厘米,表皮灰绿至深绿色。无棱,整个茎由菱形的叶状疣突组成,沈突2—2.5厘米宽,l一1.5厘米高。刺座位于疣突尖端,新刺座带白毛,有2—4根细小的刺,但通常早落。花着生于多毛的顶端疣腋间,漏斗状,3厘米长、2厘米大,白色稍带粉红。果实倒卵形,白色。 帝冠是仙人掌类中的稀有种,目前被列为一级保护。在长期栽培中还产生一些园艺品种,如小叶帝冠、长绒帝冠,带化帝冠及白化帝冠等。体内含药用成分。 宜用较深的盆种植,培养土要求疏松、排水良好。光线要充足但要柔和。偶尔也会遭红蜘蛛危害,喷药时要特别注意浓度适宜,若浓度稍高就有可能使叶状疣突变黑。 在亨特和罗利的两个分类系统中,帝冠被并入菊水一属,但大多数专家仍主张单独成为一属。
94.红花仙人掌(Opuntia bergeriana) 仙人掌属植物。产地不明。在原产地植株呈大型灌木状,高3.5米,主茎粗40厘米,椭圆形茎节25厘米长。刺较少,每刺座仅2—5根,锥状,基部褐色上部黄色,长4厘米;钩毛(芒刺)黄褐色。茎节上刺座排列稀。花深红色,直径6.5厘米,夏日白天开花。果实4厘米长,红色。 常见的掌状茎节的仙人掌通常开黄花。本种开红花而且刺少生长势强,可以作为砧木也可以观赏。据日本专家介绍,它作为砧木在耐寒性和抗线虫两方面比现在经常使用的砧木都强。
95.青海波(Opuntia lanceplata f.criatata) 仙人掌属植物。别名木耳掌。原种干本剑产于西印度群岛。青海波是干本剑的带化变异品种。原种干本剑的形态是老株呈乔木状,高2米,茎节长因至披针形,长30厘米、宽8厘米。刺座小,具黄褐色钩毛和1—2根白刺,刺长1.2厘米,早落。花长7厘米、直径5厘米,硫黄色。 带化品种青海波茎呈鸡冠形,很薄,分枝很多,集成重叠盘旋的山丘状植株,鸡冠形分枝犹如片片木耳,非常有趣。大株适合温室布置,小株可家庭培植欣赏。 宜自根栽培并不断分割扦插。老株浇水要少,培养土要求保水、保肥性好。阳光要充足,在光线不足情况下易返祖。
96.姬珊瑚(Opuntia leptocaulis) 仙人掌属植物。产于墨西哥与美国西南部。灌木状,高1米,茎节绿色,很细,直径只有0.5厘米。刺座簇生黄色钩毛和三根褐色刺,刺长2—5厘米。花黄色,2厘米长,盛夏开。 本种纤细的枝条、茂密的灌木状株丛是仙人掌类中的另一类风格,适合植物园地栽布置。 栽培简易,春到秋可充分浇水,夏季可放室外栽培。盆栽宜用大盆。
97.将军(Opuntia subulata) 仙人掌属植物。产于秘鲁和阿根廷。直立茎高2—4米,主茎粗5一10厘米,茎节上有规律地交叉排列着长圆形瘤突。细圆柱形肉质叶着生于茎节上部,10厘米长,通常宿存,除非特别干旱和生长不良,一般不会全部脱落。刺座有少许黄色钩毛和1—2根淡黄色的刺,刺长8厘米。夏日开红花,花径2厘米。 本种株形高大挺拔,圆筒形茎和肉质叶很特别,老茎上的长刺使全株看上去很威武雄壮。是布置仙人掌类温室的好材料。 冬季休眠,春到秋生长,以夏季生长快。培养土宜肥沃。盆栽宜用大盆。夏季可放室外栽培。
98.丽翁锦(Oreocereus neocelsianus) 刺翁柱属植物。别名狮于锦。产于玻利维亚南部和阿根廷北部。圆柱状的茎高1米,粗8一12厘米,表皮初淡绿后深绿。钝棱17,束16座处稍突出,刺座很大,淡褐色长毛从刺座上披散,长5厘米以上。周刺9,锥状,长2厘米;中刺l一4,长8厘米,刺都是黄褐色。花9厘米长,红色。 丽翁锦长毛披散,不卷曲不零乱,中刺长而突出,整个植株非常雄健,是布置仙人掌温室的好材料。小苗可供家庭栽培。 性喜阳光,但不宜在室外栽培。白根栽培时水分一定要节制。 施肥要特别谨慎。目前大多数爱好者栽培嫁接苗,嫁接在量天尺上的丽翁锦株形矮而圆,刺和毛更长。
99.锦绣玉(Parodia aureispina) 锦绣玉属植物。产于阿根廷北部萨尔塔省。球形,直径最大为6.5厘米,表皮草绿色。棱16,由螺旋形排列的小疣组成。刺座密集,刺座上有黄色短绵毛,周刺40,刚毛状,黄白色;中刺4,长1.5厘米,下向的l根带钩,金黄色。花大3厘米,金黄色。 锦绣玉小巧玲或,十分秀气,植株不易老化,每年开花,是受人欢迎的小型球类。习性强健,特喜阳光。可用浅盆自根栽培,只要很少的一点土就可以培养成开花球。嫁接最好不用量天尺而改用草球作砧木,效果较好。
100.绯绣玉(Parodia sanguiniflora) 锦绣玉属植物。产于阿根廷。小型球类,通常能长到直径8厘米的圆球,表皮深绿色至褐绿色。棱数很多。完全被螺旋状排列的小疣突分割。刺座小,有少许白毛。周刺15,白色;中刺4,下向的—根具钩,红至红褐色。花大4厘米,色彩黄红色、血红或深红。生长健壮的植株往往能开数朵,盛开时从球顶部把整个球全盖住。日本专家称仙人球类中花最美的种类首推绯绣玉。 性喜阳光和新鲜空气,不能密闭式栽培。可用浅盆自根栽培,花后要节制浇水。
101.金簪球(Rebutia marsoneri) 子孙球属植物。产于阿根廷北部。小型球类,易群生,单球扁球状,高3厘米、直径4.5厘米,表皮淡绿色,生长点明显凹陷。棱全被小而低的疣突分割,螺旋状排列。刺座小,具淡褐色毡毛。刺30—35,刚毛状易弯曲,下部20根,0.3—0.5厘米长,上部9—15根稍粗,0.8一1.5厘米长,淡褐色至金黄色。花从最下部的刺座一圈一圈往上开,花长3.5—4.5厘米,花径3—3.5厘米,金黄色到梅黄色,小漏斗形,花筒和子房完全没有毛和鳞片。果圆形,褐色。 本种小球多花,大批繁殖后群栽,开花时观赏效果相当好。宜用浅而小的盆栽种,或将几十个群栽于一扁形盆中。培养土宜细,但要排水良好。光线要充足而柔和,不要从顶部淋水。易遭介壳虫危害,因此不宜放在温室的角落和靠墙壁处。子孙球属种类白花受精,但因大多数本届种类都极易孳生仔球,因此除引种外很少播种。大的仔球可以扦插,小的仔球可以嫁接,以量天尺、卧龙柱、残雪柱、大轮柱等作砧木。
102.橙红子孙球(Rebutia muscula) 子孙球属植物。又名苔宝球。产于玻利维亚。小型、群生植株,仔球重重叠叠,单球直径4厘米,表皮绿色,但通常被密集的细白刺包围以致看不清表皮颜色。棱不明显,螺旋状排列着无数小疣突,刺座密生。刺不分周刺、中刺,细而密集,每刺座50根左右,长仅0.4厘米,纯内色。花长3厘米,在球体中下部成圈开放,橘红色。 本种白毛红花色彩反差大,球形小巧秀气,花从春末到初秋能开几次,无论是植物园温室和家庭欣赏都可以作为理想的种类。 喜光线充足。宜嫁接栽培,自根栽培刺色易污染而且开花少。 老的嫁接植株往往易在接稿和砧木接合处腐烂,宜不断用仔球嫁接更新植株。
103,假昙花(Rhipsalidopsis gaertneri) 假县花属植物。产于巴西南部。植株呈悬垂状,茎分节,主茎圆形,易木质化,长圆形,茎节扁平,长6—7厘米、宽2—3厘米,边缘平滑或稍有缺刻。表皮绿色,新生茎节红色。刺座位于节间,有刚毛。花着生在末节茎节的顶端,直径6—8厘米,整齐花,红色,花筒极短。浆果长1.5厘米。 本种外形像仙人指,但茎节比仙人指大。花形和仙人指区别较大。通常在4月开花,被称为复活节仙人掌。甚耐荫,可在室内长期摆放,是一种栽培普遍的室内花卉。 自根栽培可用腐叶土或质量好的泥炭混一些贬石或椰糠作培养土。嫁接在量天尺上生长快,易形成悬垂株形,嫁接方法常用插接法,但平接也可以。要注意防治红蜘蛛和介壳虫。
104.松风(Rhipsalis capilliformis) 丝苇属植物。产于巴西东部。分枝很多的悬垂灌木,线状枝条长10—15厘米、粗0.2—0.3厘米,互生或轮生,常具4棱的短枝,长2—3厘米。短枝上有刺座冲,上有座上有几乎看不见的细毛但绝无刚毛,短枝顶端另有一簇毛。花多数顶生,无花筒,氏0.6—0.7厘米,白色。浆果球形,白色。 线状枝条悬垂生长,在温室作吊篮状栽培,姿态婀娜,别具一格。 可用腐叶土栽培,要遮荫,空气湿度要大,春到秋可充分浇水,冬季也要适度浇水。
105.窗之梅(Rhipsalis crispata) 丝苇属植物。产于巴西南部。附生型灌木,茎节椭圆形,边缘波浪形,长12厘米、宽7厘米,黄绿色至深绿色。刺座位于茎节边缘缺刻处,有少许灰色短绵毛,新生刺座有黑色刚毛1根。花侧生,1—4朵簇生在——个刺座上,长1.4厘米,奶黄色,于房淡绿色,果实白色。 扁平茎节有些像令箭荷花,但花截然不同,很有特色,可供植物园温室作标本陈列。家庭用吊盆悬挂在窗前也非常雅致。 栽培可用腐叶土混些蛙石、椰糠,喜半阴湿润的环境。早春开始生长,夏天生长迟缓,这时要保持遮荫和喷雾以防红蜘蛛危害。 冬季保持盆土干燥时较耐寒,但在温室仍可定期浇水,以利春季快速生长。
106.大花蛇鞭柱(Selenicereus grandiflorus) 蛇鞭柱属植物,别名夜之女王。产于加勒比海地区。攀援性附生型灌木,茎细长圆形,直径2.5厘米,最长可达5米,绿色或灰绿色。棱突起,7—8棱。刺座排列很稀,有细小白毛。刺7一11,长0.4—1厘米,黄色。花夜开,长18—30厘米,白色有香味。果实黄红色。 大花蛇鞭柱被誉为仙人掌类中花最华丽的种类,但一般家庭栽培开花不易。可在温室设架令其攀援,加强肥水管理,冬季维持较高的温度才有希望开花。其茎枝截成长15厘米的茎段,扦插成活后可嫁接金纽等细柱形种类。花和茎在原产地作为草药,可治心脏病。
107.菊水(Strombocactus diseiformis) 鳞茎玉属植物。产于墨西哥伊达尔戈州。植株单生,扁球形,直径8厘米,表皮蓝绿至灰绿色。棱螺旋形排列,全部被菱形瘤块分割,使整个球外形酷似松属的一种果实。刺座无毛,刺4—5,刚毛状常早落。花顶生,长2.5—3.5厘米,直径4厘米,白色。果实0.7厘米大,褐色。种子红褐色,极细小。 菊水是仙人掌类中稀有种类之一,目前被定为一级保护。在我国通常栽培嫁接苗,切顶繁殖比较容易,嫁接成活率高。作为一个种,不难见到,但株形标准自根栽培的标本球极为少见。栽培可参考帝冠的栽培法。
108.栉刺尤伯球(Uebelmannia pectinifera) 尤伯球属植物。又名梢极球。产于巴西米诺斯吉拉斯州。球形至短圆筒形,高50厘米、直径15厘米,绝对单生。表皮深红褐色中带青灰色,表皮上有硅细胞组成的小疣微微突起,就象甲壳虫的表皮闪闪发亮。棱15一18,刺座长形,很密集,几乎首尾相连,刺深褐色有黑尖,长1.2—1.5厘米,椭齿状排列但决不是水平状张开,而是几乎垂直稍向两侧分开。刺座上的短白毛连成一线和微黑的刺形成明显的反差。花黄绿色,顶端开,花筒有红色鳞片和白毛,柱头4裂。果实紫红色,每果仅有种子9—10粒,红褐色。 尤伯球属种类是本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的,当时引起很大轰动,日本专家龙胆寺雄称之为“神秘之球”。目前已证实该属约有6种,但还在不断寻找新种,整个尤伯球属都被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梢刺尤伯球是该属中最大型、最有魅力的一种,德国维利·库尔曼等三位博士在《仙人掌类百科全书》中称它为仙人掌类中最美丽和最与众不同的种类。 自根栽培并不困难,要求光线充足而柔和,每日有6小时日光就可生长良好,表皮红褐中透绿,生长也快。要求富含腐殖质又排水良好的土壤,冬季需维持较高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