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道 | 一对夫妻绣的画,漂亮得不像实力派

 汉青的马甲 2015-09-25




以针代笔绣华年

文 | 物道


中国汉字是非常有趣的文字,比如我们说“手艺”──你可以把它认为是一门徒手完成的技术,而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以手创造的艺术。”──它不仅仅要求有精湛灵巧的技术,更需要能够发现美、创造美的眼和心。以手绘心,心手合一,方为“手艺”。


一走进鹏喜陈氏广绣工作室,我们就在四处寻找那幅陈少芳大师著名的广绣作品──岭南荔枝。那是一丛生长在南国雨后的荔枝,每一个果实都鲜嫩而饱满,它们并不都是红色的,在阳光照耀到的地方,果子甚至有些金色。叶子也并不都是绿色,远远的那些是嫩绿,近的是层层浸染的墨绿。两只毛绒绒的画眉鸟跳跃其间,回头顾盼。站在那里,你仿佛能听到红线女“卖荔枝”的歌声。


“这是陈氏第三代荔枝,你们看到这里运用了非常多的针法,陈氏广绣在“工”的层面是非常灵活的,总的来说,一定是构图和美学思维先行,然后才是用技法实现。”陈氏广绣的传人谭展鹏老师这样告诉我们。


而这种灵活性还体现在另一副作品──《凤冠蝶舞》上。陈氏绣法强调的是因细则细,因粗则粗,针法的需求来自于构图的需要:扇形交叉针细细密密,才能表现花瓣表面像铺满针状毛丝的特征。而相对粗犷的绣法去处理背景和狗尾巴草,才更能体现花朵的柔弱和灵动。


你看到的黑不是黑,你看到的白不是白


看陈氏广绣的绣品,你总会有种五色夺目,不忍离去的感觉,一眼望去,总有些挥之不去的神韵。


同为陈氏广绣传人的黄敏健老师告诉我们,传统的绣品,在色彩上比较单一,只讲究明暗;在构图上更注重表现细腻而不是立体。而陈氏绣法独创的“丝线色彩构成法”。则会根据环境和光影的变幻,将不同颜色的丝线组合在一起,以丝线的疏密控制画面的颜色和亮度──深红、浅红、泛绿的红、泛金的红……层层叠叠,最终形成一副色彩斑斓耀目的画。


比如“绣小鸡的针法也是陈氏针法的独创,名绒毛针。以前绣的小鸡,鸡毛像是从水里捞起来的,现在绣一只小鸡,光用的针线颜色就需要二十多种,层层叠加,近看肉眼是发觉不了它纯粹的颜色,但远看它又是一个整体,一个鲜活的生命。”



心手合一方为“艺”


将西方绘画的构图和色彩表现灵活运用在传统的广绣上,是陈氏广绣最大的特点,也是在几乎所有绣法流派中最具有创新基因的一支。


谁都不太敢碰的人物绣,成为了陈氏绣法的独技。那幅著名的红衣主教,眼角的笑纹深浅不一,眼睛透露着睿智和安详,这几乎看不出是一副绣品──人物的神情是最难捕捉的瞬间,而以针代笔到如此细致的程度,若非有深厚的美学修养和娴熟的绣功,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什么是工艺,工是娴熟的技法,而艺是灵魂的表达和创造。“你们如果在大海上看到过日出就会知道,太阳破云而出的时候是扁圆的,太阳的光芒也不完全是金色的,靠近海的地方,是蓝、金和红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在海天交接的地方要特别细致地配色,慢慢地绣,才不致于变成一片死板的颜色。”


从与大海搏斗的刺激到静心传承的寂寞,曾经当过海员的谭展鹏老师把对海的思念和回归传承广绣的决心,一针一针地绣进了这幅大鹏展翅的海上日出中。当心手合一的时候,我们发现,刺绣不再是简单的工艺,而真正成为了一种顶尖的艺术。


在寂寞中守望,在创新中传承


广绣是一门在寂寞中创造美丽的艺术,在1000年的岁月里,有过惊艳世界的辉煌,也经历着不为人知的断代。


陈氏绣法在广绣步入没落的岁月里,创造性地传承了广绣中西贯通的文化渊源,对于学过西方油画并继承着陈氏绣法的谭展鹏、黄敏健夫妇来说,在现在这个时代,少说多做,“拥有足够的耐心才能让一切变得更好”。


他们在寂寞中守望,是期盼有更多的人能够认知这份寂寞的美丽,并能将它心手相传。

图片由物道访拍,版权归物道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