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胡士泰事件透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东皮小屋 2015-09-26
今年3月29日, 胡士泰被上海中级人民法院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侵犯商业秘密数罪并罚判有期徒刑十年,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100万元;王勇有期徒刑十四年,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520万元;葛民强有期徒刑八年,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80万元;刘才魁有期徒刑七年,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70万元。
   同时,力拓发表声明宣布解聘胡士泰等四名员工,并称胡士泰案不影响其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
   不管胡案对中国的国际形象的影响如何,它最少暴露了我国钢铁工业的一些根本问题和发展隐患。
   
胡士泰等四人被捕发生在2009年7月,是中铝和力拓谈蹦后发生的事。假设力拓不耍中铝,胡士泰等人可能永远也不会被捕,更不会被他们的外国公司为了迎合中国政府而落井下石。这里边也反映了政治和国际商业斗争的残酷。在过去的8个月中,力拓和澳大利亚政府一直在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想为胡士泰等四人解脱。当发现他们四人有不可否认的罪证时,就假装站在中国政府的一边,企图让中国政府和人民忘记去年力拓无情背离中铝的一幕。
   中铝于2008年2月几乎是市场的高峰期花费140亿美元购买了世界第二大矿业公司力拓9%的的股份。一年后,当中铝主动提出进行第二轮投资之时,它已经损失了70%以上的首次投资。为了挽回一些损失,同时增加对力拓的投入,2009年2月份在力拓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中铝提出再投入195亿美元增购9%的股份和力拓在西澳的一些矿藏资源。这一交易对双方都有好处,此举也打乱了必和必拓在2009年11月收购力拓的计划。该计划若成功势必形成力拓与必和必拓及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对铁矿石市场的双头垄断。
   中铝195亿美元的交易计划于2009年2月首次提出,当时市场正遭遇严重的金融危机。中铝非但没坚决地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面对力拓,相反给其足够长的时间另寻出路。
   假定中铝是一家私营公司,没有一家西方银行会愿意向其贷款。中铝首次投资力拓的损失重大,同时其年利润额由2006年和2007年的200亿人民币下降到2008年的不到一亿,2009年更是亏损45亿人民币。预计2010年的利润也不会超过40亿人民币。
   然而,四个国有中资银行排着队向中铝贷款,额度高达210亿美元。这些银行不仅收取的利息接近为零,而且没有设定中铝偿还贷款的期限。
   这样的借贷行为只可能会发生在中国,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被视为国家的左膀右臂,与政府一道齐心协力以实现国家的长期发展目标向海外进行艰难的经济长征。但是中铝没有完成国家交给的重要任务,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国家的国际形象。为了减少这些负面的影响,政府直接对胡士泰等四人开刀,迫使力拓主动与中铝修补以前造成的损失。在胡士泰被上海中院审判之前,再次向中铝求婚,共同开发几内亚西芒铁矿。
   尽管胡案已告一段落但这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还在继续增加,那么面对进口铁矿石升价的压力依然存在咋办? 胡士泰虽已伏法,中国钢铁行业的腐败问题也被彻底爆光,下一步政府如何处置钢铁行业那些行贿官员和商人? 中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钢铁生产和铁矿石的进口,表明了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危机和发展瓶颈,国家如何尽快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从2000年到2009年,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的GDP增长2.5倍,但是煤炭生产增长2.2倍,钢铁生产4.3倍,电力生产增长4倍,水泥生产增长2.8倍,石油需求量增长1.8倍。这说明单位GDP对钢铁和其它原材料的需求弹性非常高,远远超过美国,日本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工业化国家。
   世界钢铁协会(WorldSteel)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中国粗钢产量是世界粗钢总产量的七分之一。到2008年,这一比率增长到接近四成,但中国GDP 只是世界GDP总量的6%。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是欧盟27国,日本和美国产量总和的一点二倍,但GDP只是它们GDP总量的七分之一不到。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前11个月,全球粗钢产量下降11%,总产为11亿吨,但同期中国粗钢总产量为5.18亿吨,同比增长12%。2009年,中国粗钢总产量占全世界粗钢总产量接近一半,相当于欧盟27国,日本和美国产量总和的两倍多,前者单位GDP对粗钢的依存度是后者的14倍之多,真可谓触目惊心。
   中国超大的钢产量是喜更是忧。喜者,说明其超强的工业生产能力。更忧者,说明这种生产不能持续,产业结构高度扭曲,高污染和社会创值(GDP)效率极端低下。
   如果中国还保留这么高的GDP增长速度,以及单位GDP对这些原材料的依存程度,那么中国的钢铁生产还要大幅度提高。对铁矿石的进口也会大幅度提高。因为铁矿石供应量的极限性和垄断性,中国快速的需求量只能继续推动铁矿石进口价格飞涨,淡水河谷今年准备提价高达100%。中国钢铁企业能承受吗?
   中国铁矿砂进口量从2003年的1.5亿吨增长到2009年的6.3亿吨,而每吨进口价格从2003年的33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35美元,增长高达4倍之多。因为铁矿进口的价格暴涨,尽管中国生产了全世界近50%的钢铁产量,但是2009年600多家公司的利润总额只有可怜的81亿美元。而力拓,必和必力拓和淡水河谷的利润总额高达126亿美元。这些数值说明中国整个钢铁行业都在为这三大矿石公司打工,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经济现象。
   中国钢铁工业出现这种高产量低利润的现象对其经济发展有三大隐患:
   
其一,GDP过多依赖制造业,而制造业又过多依赖钢铁、煤炭和电力等不可再生资源,将严重阻碍GDP的可持续和高速度的发展。
   其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把最污染环境的产业集中其境内,严重影响了本国公民的生存质量,更不利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纵深发展。
   其三,中国大量进口铁矿石,石油和其它原材料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利益和安全。
   除了上述所说的铁矿石价格暴涨之外,中国目前80%的石油进口要通过一个狭窄的马六甲海峡和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如果局部战争或者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中国进口油路一旦被堵死,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因为中国是这些原材料的进口大国,不仅在国际价格的谈判上永远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如果出口大国对中国采取政治报复,禁止对其出口,中国的整个工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尽管中国政府通过中央企业对海外进行大量的并购和投资,但到目前为止,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而且要付出非常大的经济代价。
   就钢铁工业而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被动的局面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盲目的GDP主义。只要GDP上去了,不管用什么手段,什么样的工业增长模式,都可以不顾,这是严重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也不是经济学所追求的人类发展目标。
   其次,钢铁行业集中度极低,五大钢铁巨头的集中度仅为29%,而且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虽然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总体来说投资经济效益偏低,很难竞争过私人企业。为了保护国有企业的利益,国家在投资、贷款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很大的政策倾斜,并直接或间接的抑制民营企业的发展,从而导致整个行业效益低下。
   就以铁矿石的进口为例吧。政府只允许少数国有大型企业和中钢协有进口权和谈价权,而不允许中小企业和国际矿产出口商私订长期协议价,当长协价和现价出现较大差异时,私人企业就在所难免的要尽力去寻求合理的价格,所以才导致日照钢铁和莱钢不择手段对胡士泰等四人大量行贿以获得低价进口铁矿石。这种做法既损坏了中钢协的价格谈判能力,也损坏了国家的国际形象。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腐败“出口转内销”现象。因为胡士泰等四人被办了,也是中国人丢脸了,而力拓把他们四人一开除,就把澳大利亚人的屁股洗的一干二净。
   本次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创造了绝好的机会,但许多央企没有很好的把握时机进军海外战略资源市场。中铝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政府和四大国有银行的大力支持,却没能把当时正处于崩溃边缘的力拓彻底搞定。
   但为什么谈判会失败呢?
   
首先,中铝麻痹大意低估了力拓在金融危机的最低点以后的反弹能力。从2009年2月到6月初,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力拓在伦敦的股票价格增长了两倍多,给力拓创造了毁约的条件。
   还有,中铝和力拓的和约过于复杂,同时涉及到澳方的政治敏感问题,该和约得不到大股东和普通民众的支持,也得不到英澳两国政府的同情。处于政治和民众的压力,力拓选择了背信弃义,过河拆桥,尽管该选择对其公司本身的长期利益来讲并不是最有利的。这从今年3月份力拓厚着脸皮再度和中铝携手合作就可以看出其内心的辛酸。因为中国毕竟是力拓的最大市场,力拓40%的出口依赖中国。
   再有,中铝在国内虽然是屈指可数的大型国企,具有很强的产业垄断地位,但在进军国际资源市场上,却显得经验欠缺和幼稚。在600页的合同书里,竟然为力拓留下了两个轻而易举的逃脱途径:违约罚款过轻,并让力拓搞三角恋而不遭惩罚。
   翻过了胡士泰这一页,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问题和隐患依旧。解决问题,应从根本下手。首先,要尽快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降低GDP增长对制造业,尤其是对钢铁产业的依存度。严格控制钢铁产量,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增加值。其次,各个产业部门要节约使用钢铁。各地区要避免重复建厂,从而提高钢铁生产的集中度,有效的减少铁矿石的进口。统一价格谈判,打压进口价格,从而在压缩产量的同时,大大提高钢铁生产的利润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