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珠的由来,你戴了这么久知道么?

 知者众乐乐 2015-09-26

  很早以前印度人就有璎珞蔓条缠身的风尚,这种风尚,后来就演变为佛珠的使用。在印度出土的“龙王归佛”像,其中一尊属于二世纪时代的婆罗门像。这尊婆罗门像,是首悬佛珠的。据说,婆罗门教徒很早已使用佛珠;佛教徒使用佛珠,大概也在公园二世纪。


  佛教是汉代传入中国的,一说是汉哀帝时,博士弟子秦景宪从大月氏使者伊存,口受《浮屠径》,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或说汉明帝永平十年,遣郎中蔡惜到天竺求佛法,以白马负经而归,是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之始。


  根据正史的记载,东汉明帝时,楚王英是我国最早奉祀浮屠的人,而汉末苲融是最早“课读佛经”的人,他们是否使用佛珠都不可考。



  三国时代,吴主孙权,筑建初寺,礼待康居僧人僧会,许其翻译佛经布道佛教,尤其是江南一带,佛教开始流行。魏齐王曹芳嘉平二年,印度僧人昙摩伽罗来朝,颍川朱士行受戒出家,这是我国正式有沙门之始。上述两位来华的僧人是否携用佛珠,也无从考证。


  两晋南北朝时代,异域僧侣来华的人数越来越多,最著名而影响最大的高僧是佛图澄和鸠摩罗什。佛图澄在洛阳,受后赵君主石勒,石虎的礼敬,在境内建筑佛寺八百余所;他的弟子道安,也受前君主苻坚的敬重;而道安的弟子慧远,结白莲社于庐山,讲论佛法,为一时朝中士大夫所宗仰。鸠摩罗什在长安,受后秦君主姚兴,尊为国师,在逍遥园召集僧睿,僧肇,道生等八百余人,从事佛经翻译,译出经书九十八部,四百二十五卷。从此,佛经流传广远了。后魏杨炫之撰的《洛阳珈蓝记》说,时佛法经像,盛于洛阳,外国沙门,三千余人。这时外国来华僧侣众多,其中多数都携带着佛珠。



  佛珠已经成为中国,西藏,日本,韩国,泰国等地区,僧尼居士所携带的重要法器,甚至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佛教经典记载佛珠的起源,一般以《木槵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启示为通说。经文中写到:‘佛告王曰:“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由此看来,波流离王用木槵子制造佛珠,持念“三宝”-------佛陀,达摩,僧伽(即佛,法,僧)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是佛教念珠的起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