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汉书》涉及刘邦家乡丰县记载例举疏证

 洞山客 2015-09-26

自唐代《史记三家注》以及颜师古所注《汉书》以来,刘邦故里丰县在秦代为县的历史真相被遮掩了千百年,即使宋代的著名史学家刘攽进行了辩驳,但不为后来的学者所重视,今仅例举《史记》《汉书》所载丰县事物文献,即可徵颜师古对“沛丰邑”的错误注释,亦可以反映出丰县秦代为县以及丰县在刘邦起兵反秦中的真正历史地位。

《史记》、《汉书》涉及刘邦家乡丰县记载例举疏证

文图  许砚君

 一、丰县秦代

 【关键词】沛(郡)丰(县)、初起丰、起丰沛 令丰人徙关中者皆复终身  

      (一)汉初封侯将领随刘邦起兵地点的不同记载。

    1.清阳侯王吸、纪信侯陈仓、煮枣侯赤、广平侯薛欧、斥丘侯唐厉、猗氏侯陈遬、博阳侯周聚、鄢陵侯朱濞、安国侯王陵等随刘邦“从起丰”。

    2.广严侯召欧、蒯成侯周緤、鲁侯奚涓等随沛公“从起沛”。    3.博阳侯陈濞、隆虑侯周灶、东茅侯刘钊、台侯戴野、乐成侯丁礼、宁侯魏选、曲城侯蛊逢等随高祖“从起砀”。

    4.宣曲侯丁义 以卒从起留。

    5.成陶夷侯周信:以卒从高祖起单父。(以上皆《史记.功臣表》)

 

    砚君按,以上可知,丰、沛、砀秦代并存为各自的独立单位,若砀、沛、留、单父县,丰为县无疑。

 

    (二)高祖近臣的语言描述,丰沛两县并列,且丰在前。

 

    1.“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2.“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贾对赵佗语)”。

    3.“今陛下收丰、沛,起卒三千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娄敬语,会注本。中华本作“起丰沛,收卒三千人)。”

    4.“高皇始于丰、沛,一倡天下不期而响应者不可胜数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伍被语)。”

    5.“周市东略地丰、沛间(《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6.“汉王入汉,而释之还丰沛,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建成侯吕释之》”  

 

  砚君按,丰县与沛县不仅并立为县,而且刘邦首义是在家乡丰县。尤其沛县人樊哙“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之语,当来自于内府档案所载,最为可靠。可知,刘邦首义在丰,而后沛。而.建成侯吕释之“还丰沛、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则可徵太上皇家丰,而吕雉之父家沛,与史载相符,又据《史记》:“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知刘邦虽在泗水(一曰上)亭任职,家仍在丰县中阳里。

 

 

 

    (三)秦末首义丰县后丰县战守的记载。

     1.“高祖兄。兵初起,侍太公守丰。”(《史记.功臣年表》)

     2.“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还守丰。”、“秦泗川(应为四川)监平将兵围丰,二日,出与战,破之。命雍齿守丰。(《史记.高祖本纪》)”

     3.“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史记.高祖本纪》)” 

     4.“还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还军丰。闻项梁在薛,从骑百余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沛公还,引兵攻丰。(《史记.高祖本纪》)”

     5.王陵“以客从起丰,以厩将别定东郡、南阳,从至霸上。入汉,守丰。上东,因从战不利,奉孝惠、鲁元出睢水中,及坚守丰。(《史记.功臣年表》)”

     6.刘泽“兵初起,侍太公守丰。(《史记.功臣年表》)” 

     7. “汉兴,高祖初起,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而杀者赤帝子’。及高祖祷丰枌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祀蚩尤,衅鼓旗。(汉书.郊祀志》)”

    砚君按,刘邦以九千人攻丰,未下,后以一万四千人之众始克。足见城防之固。以数十位大将,万余兵骑攻打平原之地的一个乡,匪夷所思。如丰是沛之乡,则不会单独记载“丰”,而是“沛”或者“沛西”,丰与沛互不相属极明

    另,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载:“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又载“后四岁(即高祖五年,前206年。),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谨治丰枌榆社,常以四时,春以羊彘祠之。”“祷丰枌榆社”以及令丰谨治”而不言及其他地方,文中涉及到的砀、方与、留、胡陵皆为秦县,同理,丰与砀、方与、胡陵、留等应该是并存的县。又《汉书.郊祀志》:“及高祖祷丰枌榆社,徇沛,为沛公,”,高祖初起兵丰县,然后东攻沛县,凿凿信

    

    (四)《史记》丰县人萧何、卢绾的籍贯记载的佐证

     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

     2.“萧何,沛丰人。”

     3.“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以上见《史记》)

砚君按,《史记》、《汉书》言及丰县,惟有高祖籍贯处多一“邑”字,此句话中的“丰邑”的“邑”字,孤立存在,其他涉及丰县之记载,皆曰“丰”。借助近年考古文献证明,秦、汉两代,丰县未有”丰邑“别称。故流传本《史记.高祖本纪》中的“邑”字存疑,或为后人赘加,或为特指丰县为高祖汤沐之邑。丰邑即丰县无疑。《史记》中与卢绾并载的异姓王的籍贯记载,皆是直指县,卢绾当不例外,“丰人”当解释成“丰县人”无误。同理可证,萧何“沛丰人”,即沛郡丰县人又无疑。而刘邦为皇帝,籍贯当具体到乡里,理应记载“沛丰中阳里人”班固《汉书》言萧何为“沛人”,为“沛郡人”。 

 (五)关于复丰县人入关者终身的记载

 

(汉十一年)夏四月,行自雒阳至。令丰人徙关中者皆复终身(《汉书高帝纪》)。”

   

     砚君按,复随刘邦入关终身者仅为丰县人,而不包括沛县人,丰县与沛县毫无隶属自然分明。

另据秦封泥“丰玺”与“酆丞”与出土汉简《(高后二年律》相互印证,秦统一后,丰县改写为“酆县”,到西汉初,仍沿用“酆县”写法,而《史记》记载为“丰”,故“酆”字恢复原“丰”字当在武帝文字改革之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后晓荣《考古文献所见江苏秦代置县考》)亦认为:秦代四川郡(《汉书》讹为泗水郡。)所属县有“留县、萧县、厹犹、丰县”等。

 综上所举,可以定论今天的丰县在秦代就已经设县,当时的丰字写作“酆”,与当时的“沛”同属于四川(泗川)郡,谭其骧、周晓陆、周振鹤皆考证郡治在相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言泗水郡郡治在沛,之前的任何文献未见记载,其或受三国孟康的错误推论而言。以今天的考古成果看,不足凭。

    由是,刘宋裴骃在《史记集解》中引用(三国)孟康之言:“后沛为郡,丰为县。”唐代颜师古注《汉书.高祖本纪》引东汉应劭曰:“沛,县也。丰,其乡也。”;又自注“沛者,本秦泗水郡之属县。丰者,沛之聚邑耳。方言高祖所生,故推其本称以说之也。此下言‘县乡邑告喻之’,故知邑系于县也。”等等,这些前辈都是着眼于主从关系的“沛丰”字眼,而没有综合考证《史记》记载,故而都是无据而片面的错误推论。再其后的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乃至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以及王先谦、齐召南等前辈大家,更是以上错误推论的滥觞而已。

 

 

 

二、刘邦的家世以及在丰县的早期活动文献

   

【关键词】 、都于丰、丰公、沛公

   

     一、自秦而魏、涉魏而东、遂为丰公。”

    “《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班固《汉书.高帝纪赞》);

     砚君按,刘氏先世迁徙,当以刘向所说为是。故知刘氏先为秦人,后为魏人,而迁居丰县中阳里,当在魏国迁都大梁之时。考先秦两汉文献,丰皆无魏都之记载,本文中“都”,先贤释义为“居住”之意,当是。公,战国时期魏、宋、楚等国之县守别称。汉代以县守为令,后渐渐演变成尊称。

     “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徙大梁,生清,徙居沛。生仁,号丰公。生煓,字执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汉高祖也(欧阳修、宋祁等纂《新唐书》)。”

      砚君按,《新唐书》所载高祖家世,抄袭皇甫谧《帝王世纪》而已。刘向云“都于新唐书却篡为“居大谬!西汉刘向所叙述家史,自比千百年之后宋人之言准确,随意修改与杜撰,此亦修史者要失也。刘向云“为丰公”,《新唐书》云“号丰公”,一字之差,义去甚远。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史记.高祖本纪》)”

 

    砚君按,皇甫谧云:“媪盖姓王氏。”汉史无徵,而皇甫氏实无稽之谈,唐颜师古亦认为:“至如皇甫谧等妄引谶记,好奇骋博,强为高祖父母名字,皆非正史所说,盖无取焉。宁有刘媪本姓实存,史迁肯不详载?即理而言,断可知矣。他皆类此”。诸家多以“地神曰媪”、“后土富媪”,张晏曰“坤为母,故称媪”,当是。汉初谥号为昭灵夫人或昭灵太后。古之帝王出生,典籍皆以灵异附载,示天意表正统,自不必信。高祖母与龙交之事,亦出太史公曲笔。而大泽、中阳里、枌榆社,从古至今,也只有丰县史载不绝。又从《史记》可知,燕王刘泽,刘邦从祖之孙。另封王者,有刘邦从兄刘贾,可知,当时刘氏在丰县已是大家族。虽“其迁日浅”,由魏国迁都大梁时算起到魏灭,刘氏居住丰几六十余年,刘邦生、于魏国丰县,无疑。据战国策可知,丰县自宋国入魏国后为方舆郡属县。其时丰县城当颇具规模。

 

 

     二、 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1.“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郡)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史记.高祖本纪》)

   2.“父老乃帅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高祖,欲以为沛令。高祖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择可者。”萧、曹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高祖。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奇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高祖数让,众莫肯为,高祖乃立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廷,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也。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汉书.高帝纪》)

    砚君按,《汉书.高帝纪》实抄袭《史记.高祖本纪》略作增删而已。两书俱言”“开城门迎高祖,欲以为沛令。”而“高祖数让”、“众莫敢为”,终立刘邦为沛公,沛公,即沛令,明也。如后来“砀郡长”、“汉王”皆刘邦官职。

 

三、刘邦及壮入沛前在丰活(丰生丰养丰成长)

 

关键词:中阳里诞、羊酒相贺,书学马维,及壮试为吏

 

    1.“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高祖、卢绾同日生。及高祖、卢绾壮(砚君按,此处应是”及长“之意,非为壮年。焉有壮年始学书之理?),俱学书。(《史记.卢绾传》)”

    2.“卢绾,丰人也,与高祖同里。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里中嘉两家亲相爱,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羊、酒。(《汉书.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3..“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砚君按,此处当指壮年之后),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史记.高祖本纪》)”

   4.“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史记高祖本纪》)。

   5.“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余五百金。《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砚君按,东汉卫宏《汉旧仪》“高皇帝家在丰中阳里,为沛泗上亭长,及为天子,....祠丰故宅。”魏收《魏书.地形志》“(丰县)有丰城、汉高祖旧宅、庙碑。” .明版《丰县志》记载刘邦与卢绾师从马维,并记载马公书院以及马维堌(墓)等历史遗迹。而除丰县之外的地方志中,不见类似记载。

    以上文献足可证,汉太祖皇帝刘邦实际丰生丰养,青少年时期与卢绾在丰县同学于丰人马维先生,弃学后,刘邦曾经入国都大梁随张耳游。壮年(古约以三十岁到四十五之间称壮年)在萧何的荐引下,到沛县境内的泗上亭试为吏,后谋到了亭长一职刘邦虽然在泗上亭任职,而家仍在丰县中阳里,而妻子(吕后、孝惠、鲁元)皆随太上皇在丰县里居,才会有常告假回家之记载。

由于历史上丰沛近邻,且刘邦又在沛县境内任职十数年,故而后来的丰沛人多以刘邦为荣。又《史记》记载刘邦过沛唱《大风歌》,而大风歌有“归故乡”之句,再加上应劭、颜师古等人对“沛丰邑”的错误注释,才出现了“丰生沛养汉刘邦”的传说。而考诸明代之前的正史文献,从不见载。此传说,也不见沛志记载,仅明代《丰县志.艺文》有单县人秦竑所撰弘治十一年《汉高祖庙记》,为唯一能见到的地方文献。文中有“世传高帝丰生沛长,按本纪亦云,高帝起于沛丰,则世传未为无据。”《高祖本纪》载“起丰沛”而非“起沛丰”,传说其实无据。

明代之后,刘邦生于丰县,幼小随母亲从县城东北小五门逃到沛县的子虚乌有的传说便生开来。在科学还在萌芽,迷信思想还在泛滥的社会里,把一个城市的泄水道说成刘邦用手指而成了门的荒唐之说(考丰县旧城,四边都有泄水口。),是可以理解的。今天,我们还把这些传说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里,但是学人要清楚,这是后人穿凿附会的传说,而不是真实的历史。

 

 

四、东、西两汉神话传说考

【关键词】:丰西斩蛇、素灵夜哭、白帝赤帝、平帝还命

 

     1.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史记.高祖本纪》)”

砚君按,考《水经注》,丰西大泽当在丰县西南,《元和志》丰西泽在丰县西一十五里”丰县旧志所载语焉不详。谭其骧教授《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在丰县西南,当是《汉旧仪》云“斩蛇剑长七尺”。又《高祖本纪》云“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崔豹《古今注》“当高祖为亭长,理应提三尺剑耳;及贵,当别得七尺宝剑”,故旧仪因言之。”;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按,其蛇大,理须别求是剑斩之。三尺剑者,常佩之剑。”;约于南北朝时期成书《三辅黄图》载:“灵金内府,太上皇微时佩一刀,长三尺,上有铭字难识,传云殷高宗伐鬼方时所作也。 上皇游酆沛山中,寓居穷谷,有人冶铸,上皇息其旁,问曰铸何器,工者笑曰,为天子铸剑, 慎勿言。曰:得公佩剑杂而治之,即成神器,可克定天下。昴星精为辅佐,木衰火盛,此为异兆。上皇解匕首投炉中,剑成,杀三牲以衅祭之。工问何时得此,上皇曰:秦昭襄王时,余行陌上,一野人授余,云是殷时灵物。工即持剑授上皇,上皇以赐高祖。高祖佩之斩白蛇 是也。及定天下,藏于宝库,守藏者见白气如云出户,状若龙蛇。吕后改库曰灵金藏。惠帝 即位,以此库铸禁兵器,名曰灵金内府。” 

《拾遗记》卷五,文字与《三黄辅图》所载大同,略有删节,但称为灵金府,不称为灵金内府。又《太平御览》卷一百九十一,引《拾遗录》,与今本《拾遗记》文字略有异同。又张澍辑 《三辅故事》,引《北堂书钞》,叙太上皇铸剑事,文较《拾遗记》为节括,但亦称为灵金内府。

    南朝陶弘景撰《古今刀剑录》又载:“前汉刘季在位十二年,以始皇三十四年于南山得一铁剑,长三尺,小篆书铭曰赤霄,及贵常服 之。此即斩白蛇之剑也。”又南朝宋刘敬叔撰《异苑》:“晋惠帝元康二年。武库火烧孔子履、高祖斩白蛇剑,王莽头等三物。”据此,高祖斩蛇剑,至晋时始毁也。”

     唐《括地志》云:“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也。”;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谓斩蛇分为两段也。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

     高祖在丰起兵悬赤旗,在沛祭蚩尤,尊火德,成炎汉,后人称为赤帝子。西汉末平帝与“平地”谐音,莽,即大蛇,皇戚王莽篡汉,莽,大蛇也。前后因缘巧合,故衍生了“高祖斩莽平帝还”的附会传说。夜哭之妪后来被冠名曰素灵,此传说当在唐之后形成,为丰县刘邦成就帝业笼上多层神幻色彩。

 

 

新丰县与丰县

 

【关键词】:思故乡,置新丰。

 

 

    1.“十年(公元前197年)......七月,太上皇崩栎阳宫。楚王、梁王皆来送葬。赦栎阳囚。更命郦邑曰新丰。”(《史记.高祖本纪》)

    2.“新丰,骊山在南,秦曰郦邑。高祖七年置。(《汉书.地理志》)”

    3.“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酤酒、卖饼、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故新丰多无赖,无衣冠子弟故也。高祖少时,常祭枌榆之社,及移新丰,亦还立焉。高帝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涂,亦竟识其家,其匠人胡宽所营也。移者皆悦其似而德之,故竞加赏赠,月余,致累百金。”(汉代刘歆著、晋葛洪抄辑《西京杂记》)

    4.“太上皇思东归。于是,改筑城寺街里以象(通“像”)丰,徙丰民以实之,故号新丰。(东汉应劭《汉书》注)”

    

砚君按,《史记》记载汉史,比《汉书》较为准确可信,可徵,七年,当为初在郦邑县筑新丰宫,十年,太上皇崩,高祖更名骊邑县为新丰县,更名新丰县,当为比较家乡旧丰县而言。更名的原因有二,一是哀悼父皇之崩,二是家乡丰县的眷恋

《汉书地理志》记载新丰县为高祖七年置,东汉荀悦《汉纪》:“(高帝十二年)......既至长安,立丰县。丰之枌榆故庐社,皆如旧制也。......”联系上下句义,“丰县”前当脱“新”字。故后人又据此为丰县建县年代依据者,皆讹。可知,东汉班固与荀悦七年置新丰县说、二十年置新丰县说皆误。

 

——转载自《丰县报》历史专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